至「风谏淫惑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三字。
注「史记曰」下至「为顷襄王」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五字。
注「郑玄曰寝卧息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为高唐之客及注「自言为高唐之客」 袁本无此正文五字、注七字。茶陵本有。案:此盖善有,五臣无,而失着校语者。
注「欲亲进于枕席」 袁本、茶陵本无「进」字。案:「亲」当作「进」。尤校改「亲」为「进」,因误两存耳。
注「如曋●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陈云「曋●」二字疑。今案:无四字是也。字书不见「曋●」。考五臣云「如松栽也」,或误入,但亦非「曋●」。袁、茶陵二本为不误。
注「韩诗曰」 何校「诗」下添「章句」二字,陈同。今案:此所脱无以订之。
注「偈桀侹也」 袁本此下有「居竭切」三字。案:是也。尤改入注末,作「偈居竭切」,非。茶陵本删去,益非。读者因是皆误连下文「疾驱貌」于此句,而不可通矣。
注「生此土」 袁本「生」下有「乎」字,是也。茶陵本无。又其下此注不完,皆非。
注「安流平满貌」 袁本、茶陵本无「安流」二字。
注「尔雅曰如亩亩丘郭璞曰丘有陇界如田亩」 袁本、茶陵本作「郭璞尔雅注曰有陇界如亩」十一字。
注「广雅曰隘陿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谓水口急陿」下至「复会于上流之中止」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字。
若浮海而望碣石 案:「碣」当断句,「会」、「碣」、「礚」、「厉」及以下皆相协,无容失其一韵,「石」字当属下句首。「石砾磥磥」二句,言小石也;「巨石溺溺」二句,言大石也。其善注则云「碣石者」,以「碣石」解正文之「碣」,非其读正文于「石」为句,必五臣不察,乃误分节如此,后善为所乱,而各本不着校语也。又五臣误改下文「磥磥」作「碨●」,由不知「磥磥」与「溺溺」相对为文,亦可证。
注「孔安国注尚书曰碣石海畔山也」 袁本作「碣石山名也已见上注」,是也。茶陵本全复出,皆非。
注「埤苍曰瀺灂水流声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
注「字林曰窜逃也七外切非关协韵一音七玩切」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八字。案:袁、茶陵似非也。此卷善音,二本多所删去耳。
注「交相也」 案:「交相」当作「相交」。各本皆倒。
注「毛诗曰」下至「下句曰纠」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八字。
注「柔弱下垂貌」 袁本、茶陵本无「下垂」二字。
注「汉书大人赋猗狔以招摇」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字。
丹茎白蔕 何校云「丹」一作「朱」,陈同。案:袁本、茶陵本「丹」作「朱」也。
注「惰哉万事」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案:此二本脱。
注「裖已见上林赋」 茶陵本作「振」字当作「裖」字,袁本作「振」当作「裖」字,皆校语错入注,又误改善作,当以尤所见为是。
注「李奇曰」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注「方言曰硙坚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埤苍曰崎岖不安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说文曰俗」 案:「俗」当作「●」,此所引谷部文。各本皆讹。下文「千芊古字通」,「芊」亦「●字之误。
注「望山谷芊芊青也」 袁本、茶陵本「芊芊」作「千千」。案:今本说文作「●●」。
注「深直貌」 案:「直」当作「冥」。各本皆讹。此在释训。
注「倾岸之势」下至「如熊之在树」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七字。
注「楚辞曰怊怅而自悲王逸曰怅恨貌」 袁本、茶陵本作「王逸楚辞注曰怊怅恨貌」十字。
注「说文曰纚」下至「若出于神」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十六字,有「言不可测知」五字。案:此尤添四十六字于「言不可测知」上,而传写者因遗落其元有之五字也,但所添不当。凡尤意专主增多,每类此。陈但谓「若出于神」四字衍,未是。
注「见本草」下至「汉书音义曰」 袁本无此二十五字,有「射干江东为乌莲」七字。茶陵本作「射干乌莲草也」六字。案:「莲」当作「萐」。广雅:乌萐,射干也。曹宪音所夹。今本亦作「莲」,其误正同此。
注「尔雅曰王雎」下至「一曰鸧鹒」 袁本无此四十七字,有「王●鹂黄已见上」七字,最是。茶陵本所复出不同,皆非。
注「昔有妇登北山」 袁本、茶陵本「妇」上有「思」字。陈云「北」当作「此」。各本皆讹。
注「汉书郊祀志曰」下至「充尚羡门高二人」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二字。案:二本最是。此或驳善注「羡门高誓」之解而记于旁。尤延之误取之也。
注「人在山上作巢」 袁本、茶陵本「人」下有「共」字。又案:此解正文「公乐」,当云「人共在山上作乐」。各本「乐」讹为「巢」也。
注「以玉饰宫也」 袁本、茶陵本「以」上有「琁宫」二字。案:无者非也。又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