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堂刻释文于乡射改「捷」为「插」也。何校正文「捷」改为「插」,陈亦云「捷」当作「插」,皆据注之误字。
下无满迹 案:「满」当作「漏」。袁本云善作「满」。茶陵本云五臣作「漏」。各本所见皆传写讹。七命云「外无漏迹」,善引此「下无漏迹」为注,于文义本不得作「满」也。
注「舒疾无力」 案:「力」当作「方」。各本皆讹。
罴獠回迈 案:「罴」当作「罢」。袁本云善作「罴」。茶陵本云五臣作「罢」。各本所见皆传写讹,善亦不得作「罴」。
注「李充高安馆铭曰」 陈云「充」当作「尤」。尤字伯仁,见范史文苑传,是也。各本皆讹。
注「俯音俯」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注「观者澹予忘归也」 陈云「予」、「兮」误,是也。各本皆讹。
注「已而鱼大食之」 袁本、茶陵本「鱼大」作「大鱼」,是也。
宴婉绝兮 陈云「宴」,「燕」误。今案陈据注引毛诗作「燕」也,西征赋「宴喜」注,亦引毛诗作「燕」。或注有删削未全耳。
注「纫秋兰为佩」 袁本、茶陵本「为」上有「兮」字。案:「兮」当作「以」,此尤延之欲校改而误两去其字也。
注「郑人听之不若延灵以和」 陈云「郑」,「鄙」误。「灵」,「露」误,是也。各本皆讹。
注「轩殿槛也」又「新语曰高台百仞文轩雕窗也」 陈云「文轩犹雕轩耳」。「殿槛」之释与「新语」一条,皆属误赘。今案:此注与中引尸子「文轩」义乖,陈说近之。但各本尽然,未审所误果当若何也。
注「张衡应问曰」 陈云「问」,「闲」误,是也。各本皆讹。
注「秦后来仕」 案:「后」下当有「子」字。各本皆脱。
注「左氏传曰旧章不可忘也」 案:此十字不当有。上云「旧章已见东都主人」,复出,非也。各本皆衍。
注「则甘灵降」 袁本、茶陵本「灵」作「露」。案:二本正文作「露」。袁有校语云善作「灵」,茶陵无。尤所见与袁同,故用正文改注。其实「灵」字未必非传写误,卽正文作「甘灵」,注为「甘露」,于善例自通,改者未是。
注「凤皇鸣矣」 陈云下脱「于彼高冈」四字。案:所校是也。此必连引以注「于高冈」。各本皆脱。
注「汉书司马相如」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举英奇于侧陋」 袁本、茶陵本「侧」作「仄」,下同。案:此尤所见与二本异,各本正文皆作「仄」,袁、茶陵不着校语。考东京赋「招有道于侧陋」,薛注字同,善注引「明明扬侧陋」。袁、茶陵二本正文亦作「仄」,仍不着校语。思玄赋「幽独守此仄陋兮」,袁、茶陵作「侧」,其校语云善作「仄」。善注引「明明扬仄陋」,恩幸传论「明扬幽仄」,注及正文皆作「仄」。盖尚书自有二本,作者或用「仄」,或用「侧」,善随而引之,后人辄有所改,致令正文与注有所歧互。
文选卷第三十五
七下诏 册
七下
七命八首
张景阳
冲漠公子,含华隐曜。冲漠,冲虚恬漠也。范晔后汉书,孔融曰:南山四皓,潜光隐耀,世嘉其高也。嘉遯龙盘,翫世高蹈。周易曰:嘉遯贞吉。尚书大传曰:盘龙贲信越其藏。郑玄曰:蟠,屈也。左氏传,齐人歌曰:鲁人之皋,使我高蹈也。游心于浩然,玩志乎众妙。庄子曰:乘物以游心。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绝景乎大荒之遐阻,吞响乎幽山之穷奥。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是谓大荒之野。毛诗曰:幽幽南山。奥,隐处也。于是殉华大夫闻而造焉。殉,营也。华,浮华。乃勑云辂,骖飞黄。东京赋曰:结飞云之袷辂。淮南子曰:黄帝治天下,于是飞黄服皁。越奔沙,辗流霜。刘劭七华曰:超重渊,越流沙。凌扶摇之风,蹑坚冰之津。庄子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司马彪曰:扶摇,上行风也。列子曰:坚冰立散。旌拂霄堮,轨出苍垠。许慎淮南子注曰:垠堮,端崖也。天清泠而无霞,野旷朗而无尘。临重岫而揽辔,顾石室而回轮。仲长子昌言曰:闻上古之隐士,或伏重岫之内,窟穷皋之底。列仙传曰:赤松子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遂适冲漠之所居。尔雅曰:适,之也。其居也,峥嵘幽蔼,萧瑟虚玄。广雅曰:峥嵘,深冥也。说文曰:玄,幽远也。溟海浑濩涌其后,嶰谷嶆张其前。十洲记曰:东王所居处,山外有员海,员海水色正黑,谓之溟海。说文曰:浑,流声也,后衮切。又曰:濩,溜下貌也,胡郭切。汉书曰:取竹之嶰谷。音义曰:嶰谷,昆仑北谷名。嶆,深空之貌也。嶰音解。音牢。嶆音曹。寻竹竦茎荫其壑,百籁羣鸣聋其山。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岳山,寻竹生焉。郭璞曰:寻竹,大竹也。庄子曰:地籁则众窍是也。聋其山,谓众声既喧,山为之聋也。苍颉篇曰:聋,耳不闻也。冲飙发而回日,飞砾起而洒天。盐铁论曰:冲风飘卤,沙石凝积。东京赋曰:飞跞雨散。于是登绝巘,遡长风。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