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 袁本云善无「也」字。茶陵云五臣有。案:此盖所见不同,或尤校改之也。晋书有。又案:五臣、晋书不重「之」字,非也。今荀子富国篇亦未误。凡五臣虽同晋书,仍善是彼非者,今不悉出。
注「言王诸侯治之也」 袁本、茶陵本「王」作「任」,是也。案:「治之」当作「之治」,各本皆倒。
注「汉书徐乐上书曰」下至「此之谓土崩」 袁本、茶陵本此在「家语孔子曰云云」之前。案:依善例当云「土崩已见上文」,盖后来改为复出而又误倒之耳。尤顺正文乙转,仍未得善旧也。
注「告于诸侯曰王居于彘诸侯释位」 袁本、茶陵本无「曰王居于彘诸侯」七字。
国庆独飨其利 袁本「独」下有校语云善作「犹」。茶陵本无校语。案:二本所载五臣良注云「言秦独飨天下之利」,是其本作「独」也。尤及茶陵盖以五臣乱善。晋书「独」。又本篇「忘万国之大德」,袁本「万」作「经」,云善作「万」,茶陵作「经」,仍失着校语。又「愿法期于必凉」,袁、茶陵二本「凉」作「谅」,其实善「凉」,五臣「谅」,二本失着校语。彼尤本皆校改正之矣。
注「班固汉书表曰」 袁本、茶陵本「表」作「赞」。案:此尤校改之也。
皇祖夷于黥徒 案:「黥」当作「黔」,晋书正作「黔」,最为不误。此注云「然黔当为黥」,唯正文用「黔首」字为「黥布」字,故善云尔也。必五臣因此注改「黔」为「黥」,后来各本以之乱善而失着校语。又此注亦多误,见下。
注「史记曰荆王刘贾者」下至「盖别有所见」 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十九字。案:二本最是。此不知何人驳善注之语,必别本有记于旁者,而尤误取以增多也。
注「尚未足黔徒羣盗所耶」 案:「黔」当作「黥」,各本皆误,说见下。
注「然黥当为黔」 案:「黥」、「黔」二字当互易。此因正文既改作「黥」,与注不相应,复改注以就之也。考史记、汉书「黥布」,不得云「当为黔」甚明。他书不更见有作「黔」者,上条楚汉春秋亦误改无疑。
注「纵恣意」 陈云「纵」下脱「横」字,是也。各本皆脱。
注「生子颓子颓有宠」 袁本、茶陵本不重「子颓」二字。
注「我实能使狄」 案:「能」字不当有。各本皆衍。
注「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 袁本、茶陵本不重「共和」二字。
注「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四字。
注「次于阳樊」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恭王有宠子」 袁本、茶陵本无「王」字,是也。
良士之所希及 案:当依晋书去「之」字。各本皆衍。
辩命论并序 刘璠梁典曰:峻字孝标。辩命论盖以自喻云。
刘孝标孝标植根淄右,流寓魏庭,冒履艰危,仅至江左。负材矜地,自谓坐致云霄。岂图逡巡十稔,而荣惭一命。因兹着论,故辞多愤激,虽义越典谟,而足杜浮竞也。
主上尝与诸名贤言及管辂,主上,谓梁武帝也。魏志曰:管辂,字公明,平原人也。举秀才。弟辰谓辂曰:大将军待君意厚,冀当富贵乎?辂长叹曰:然天与我才,明不与我年寿,恐四十七、八间不见女嫁男娶妇也。是岁八月,为少府丞。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叹其有奇才而位不达。时有在赤墀之下豫闻斯议,归以告余。汉书,梅福上书曰:愿涉赤墀之涂。说文曰:墀,涂地也。礼,天子赤墀。余谓士之穷通,无非命也。庄子,孔子谓子路曰:圣人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圣人之勇也。故谨述天旨,因言其致云。郑玄礼记注曰:致之言至也。
臣观管辂,天才英伟,珪璋特秀,郭璞曰:孙子荆上品状王武子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羣。抱朴子曰:故侍郎周生恭远,英伟名儒。礼记曰:珪璋特达。抱朴子曰:陆士龙、士衡,旷世特秀,超古邈今。实海内之名杰,岂日者卜祝之流乎?墨子曰:墨子北之齐,过日者,日者曰:帝今日杀黑龙于北方,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史记有日者列传。然则占候时日,谓之日者。司马迁书曰:仆之先人,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而官止少府丞,年终四十八,天之报施,何其寡与?史记曰:司马迁曰:天之报施善人何如哉?然则高才而无贵仕,饕餮而居大位,自古所叹,焉独公明而已哉!左氏传,楚叔伯曰:夫有大功而无贵仕,其人能靖者与有几?又曰: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之人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故性命之道,穷通之数,夭阏乌葛纷纶,莫知其辩。家语,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之命与性何谓?孔子对曰: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王肃曰:分于道,始得为人也;人各受阴阳刚柔之性,故曰形于一也。庄子曰: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司马彪曰:夭,折也;阏,止也。言无有折止使不通者也。封禅书曰:纷纶葳蕤。郑玄仪礼注曰:辨,别也。仲任蔽其源,子长阐其惑。范晔后汉书曰:王充,字仲任。郑玄论语注曰:蔽,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