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文。旌此靖节,加彼康惠。呜呼哀哉!康,黔娄;惠,柳下惠也。
文选考异
注「说文曰璇」 袁本、茶陵本「璇」作「琁」,是也。
注「韩诗外传曰」下至「何患无士乎」 袁本无此注,茶陵本有。案:疑茶陵复出,尤所见与之同耳。盖本是「无足而至已见上文」,袁因已见五臣而删削此句。
注「岂宴栖末景」 袁本、茶陵本「岂」作「堂」。案:「堂」亦非也,当作「赏」。
注「亲探井臼」 茶陵本「探」作「操」,是也。袁本亦讹。
注「田对曰」 案:「田」字不当有。各本皆衍。
注「亦为亲也」 袁本、茶陵本「亦」作「以」,是也。
注「劬」 袁本、茶陵本作「音劬」二字,在注中「履头也」下,是也。
注「刘劭集有酒德颂」 何校「劭」改「灵」。陈云「劭」,「伶」误。案:「灵」是也,说见前。又褚渊碑文作「伶」,亦非。
注「得黄金百斤」 案:「斤」字不当有,「百」与「诺」协韵。茶陵本作「两」,亦衍。袁本此节注并入五臣,亦作「两」。然则五臣妄增之也。汉书无,今史记衍「斤」字,尤依之改,非。又案:袁本错「善注同」三字在「贞夷粹温」句五臣注下,更为误中之误。
注「列士怀植散羣」 袁本「怀」作「坏」,是也。茶陵本亦误「怀」。此所引田子方文。
注「范晔后汉书曰论」 袁本「曰论」作「论曰」,是也。茶陵本亦误倒。
注「孟子曰」下至「君子不由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字。案:此因已见五臣而节去,尤添之为是。
敬述靖节 案:「靖」当作「清」。袁本云善作「靖」。茶陵本云五臣作「清」。各本所见皆传写误。此下八句叙述薄葬,必是「清节」无疑。至末「旌此靖节」方说其谥,相涉致讹,并非善如此。
注「讣或作赴」 袁本、茶陵本「或」下有「皆」字。案:有者是也。此所引杂记上注文,尤误删。
注「敛手足形」 袁本、茶陵本「手」作「首」,是也。案:尤误改。
至方则碍 袁本、茶陵本「碍」作「阂」。案:此盖尤改之,未必是也。
注「未必橛也」 袁本「橛」作「撅」,下同,是也。茶陵本亦误「橛」。案:正文作「蹷」,或尚有「蹷」、「撅」异同之注。
注「飘风与」 案:「与」当作「兴」。各本皆讹。
注「百官箴王阙」 何校重「官」字,是也。各本皆脱。
注「妻曰昔先」 袁本、茶陵本「先」下有「生」字,是也。
宋孝武宣贵诔并序 沈约宋书曰:孝武殷淑仪薨,追进为贵妃,班亚皇后,谥曰宣。谢庄为诔。
谢希逸
惟大明六年夏四月壬子,宣贵薨。律谷罢暖,龙乡辍晓。律谷,黍谷也。吹律以暖之,故曰律谷。刘向别录曰:邹衍在燕,有谷寒,不生五谷。邹衍吹律而温之至,生黍。陈留风俗传曰:允吾县者,宋、陈、楚地,故梁国宁陵种龙乡也,出鸣鸡。照车去魏,联城辞赵。史记曰:齐威王与魏惠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小国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又曰:赵惠文王得和氏璧。秦王闻之,使遗赵王书曰:愿以十五城易璧。赵王遂使相如奉璧西入秦。魏文帝与锺大理书曰:不损连城之价。皇帝痛掖殿之既,悼泉途之已宫。埤苍曰:,靖也。风俗通曰:梓宫者,存时所居,缘生事亡,因以为名也。巡步檐而临蕙路,集重阳而望椒风。呜呼哀哉!上林赋曰:步檐周流,长途中宿。西都赋曰:后宫则有兰林蕙草。楚辞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桓子新论曰:董贤女弟为昭仪,居舍号曰椒风。天宠方降,王姬下姻。沈约宋书曰:淑仪生第二皇女。周易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毛诗序曰: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肃雍揆景,陟屺爰臻。言王姬将降至,而贵遽霣。毛诗曰:曷不肃雍?王姬之车。又曰: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国轸丧淑之伤,家凝霣庇之怨。穆天子传曰:天子为盛姬谥曰哀淑人。潘岳秦氏从姊诔曰:家失慈覆,世丧母仪。郑玄礼记注曰:庇,覆也。庇或为妣,非也。敢撰德于旗旒,芳庶图于锺万。周易曰:杂物撰德。杨雄元后诔曰:着德太常,注诸旒旌。曹植卞太后诔曰:敢扬厚德,表之旐旌。国语,晋悼公曰: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锺。左氏传曰: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其辞曰:
玄丘烟因熅,瑶台降芬。列女传曰:契母简狄者,有娀氏之长女也。当尧之时,与其妹娣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而坠之,五色甚好。简狄得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楚辞曰: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高唐渫雨,巫山郁云。高唐赋曰:昔先王游于高唐,梦见一妇人,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诞发兰仪,光启玉度。杨修荀爽述赞曰:其德克明,诞发幼龄。左九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