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光我帝典,缉彼民黎。剧秦美新曰:帝典阙而不补。率礼蹈谦,谅实身干。南都赋曰:率礼无违。周易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王弼曰:履道尚谦而二,以阳处阴,履于谦也。左氏传曰:晋侯使郄锜来乞师,将事不敬,孟献子曰:郄氏其亡乎!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迹屈朱轩,志隆衡馆。尚书大传曰:未命为士,不得乘朱轩。衡馆,衡门之馆也。眇眇玄宗,萋萋辞翰。义既川流,文亦雾散。蔡邕何休碑曰:辞述川流,文章云浮。孝经钩命决曰:云委雾散。嵩构云颓,梁阴载缺。并见上文。德猷靡嗣,仪形长递音逝。德猷,令德徽猷也;仪形,容仪形体也。郑玄春秋纬注曰:递,去也。怊怅余徽,锵洋遗烈。楚辞曰:心怊怅以永思。久而弥新,用而不竭。典引曰:扇遗风,播芳烈,久而愈新,用而不竭。
文选考异
注「于予小子」 案:「予」当作「乎」。各本皆讹。
用人言必由于己 袁本云善有「人」字。茶陵本云五臣无。案:各本所见皆非也。盖涉注引「用人如用己」而误衍,非善与五臣有异。何校去「言」字,亦误。
注「先过袁宏」 袁本、茶陵本「宏」作「闳」,是也。
注「譬诸泛滥」 案:「泛」当作「氿」。各本皆讹。氿滥,氿泉、滥泉也。答宾戏云:「怀氿滥。」何、陈校改「汍」者非。
注「范晔后汉书左朱零曰」 案:「书」字当重,「左」当作「佐」。各本皆脱误。何、陈校去「左」字者非。
注「郑玄礼记曰」 袁本、茶陵本「记」下有「注」字,是也。
注「闵子骞曰」 案:「骞」当作「马」。各本皆讹。
注「有豫章郡雩都县」 袁本、茶陵本无「有」字。陈云当在「雩」字上,是也。尤校添而误其处。
既秉辞梁之分 陈云「分」五臣作「介」,为是。案:陈所说非也。「分」字去声,谓其辞过分之赏,由能秉执己分,合观下句自明。五臣误读为「介」而云「孤介之节」,全失文意。此善与五臣截然有异,不容乱之者。
注「楚人鬼之越人机之」 茶陵本上「之」作「而」,无下「之」字,是也。袁本误与此同。又案:「机」当作「禨」。各本皆讹。
注「谏过而后赏善」 案:「后」字不当有。各本皆衍。
丹阳京辅 何校「阳」改「杨」,陈同,是也。下注同。案:二字多相混。此亦不具出。
注「李尤有函谷关铭曰」 袁本、茶陵本无「有」字,是也。
注「太宗明帝」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案:无者最是。
注「孟轲曰」 茶陵本「轲」作「子」,是也。袁本亦误「轲」。
注「昔有鲁伯禽」 陈云有者误。何校「鲁」下添「公」字,是也。各本皆误脱。
不贰心之臣 茶陵本「不」上有「率」字,云五臣无。袁本校语云善无「率」。案:尤所见与袁同,是也。茶陵校语有误。
嗣王荒怠于天位 袁本、茶陵本「王」作「主」,是也。
注「檄太常曰」 何校「檄」改「移」,陈同,是也。各本皆误。
注「君子徽猷」 陈云「子」下脱「有」字,是也。各本皆脱。
注「晋起居注曰帝诏曰」 陈云上「曰」字「安」误,是也。各本皆误。
注「周礼大司徒职曰」下至「婣音因」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十四字。
餐东野之秘宝 茶陵本「野」作「杼」,云五臣作「野」,亦作「序」。袁本作「野」,无校语。案:善注「东野未详」,又注「然野当为杼,古序字。」袁、茶陵二本所载五臣翰注云「野」当为「序」云云。然则「杼」、「序」皆后人改,茶陵校语全非。
注「虽去列位」 袁本、茶陵本「虽去」作「在」,是也。
注「又曰雒书」 袁本、茶陵本「又」作「一」,是也。
注「河图本纪」 袁本、茶陵本「本」作「今」。陈云据王元长策秀才文注引璇玑钤,「本」,「命」误,「纪」下脱「也」字,是也。
注「晋书刘伶」 袁本、茶陵本无「晋书」二字,「伶」作「劭」。案:尤所校改,亦非,「劭」当作「灵」,说见前。
注「诸公给虎贲三十人」 袁本「三」作「二」,是也。茶陵本亦误「三」。
注「公繁驵而驰」 袁本、茶陵本「繁」作「击」。案:此尤校改之也。后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注引作「繁驵」,不误,亦可证。
注「知不如车之駃」 陈云「駃」,「驶」误,是也。各本皆讹。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亦讹「駃」。
羣后恇动于下 袁本、茶陵本「动」作「恸」。案:此无以考之也。
注「谢庆绪答敬书曰」 袁本「」作「郗」,是也。茶陵本亦误「」。又案:「敬」下当有「舆」字。各本皆脱。前游天台山赋注引可证。其「」字彼亦误,当互订也。
注「五星聚房者」 陈云当重有「房」字,是也。各本皆脱。
注「同据而兴」 陈云「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