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也。象外之意,故蕴而不出矣。无生,谓释典也。维摩诘曰:是天女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俣,牛矩切。悟遣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言道释二典,皆以无为宗。今悟有为非而遣之,遣之而不尽,觉无为是而涉之,涉之而有间,言皆滞于有也。说文曰:悟,觉也。小雅曰:间,隙也。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言有既滞有,故释典泯色空以合其迹。道教忽于有而得于玄。郭象庄子注曰:泯,平泯也。又曰:本末内外,畅然俱得,泯然无迹。维摩经,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性自空,于其中通而达者,为入不二法门。有,谓有形也。王弼老子注曰:凡有皆始于无。又曰:有之所始,以无为本。然王以凡有皆以无为本,无以有为功,将欲寤无,必资于有。故曰,即有而得玄也。王弼又曰:玄,冥嘿无有也。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释,谓解说令散也。二名,即有名物始,无名物母也。言二名虽异,释之令同出于道也。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王弼曰:两者谓始与母也,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同也,在首则谓之始,终则谓之母也。训畅令尽也。三幡,色一也。色空二也,观三也。言三幡虽殊,消令为一,同归于无也。郄敬舆与谢庆绪书论三幡义曰:近论三幡,诸人犹多欲,既观色空,别更观识,同在一有,而重假二观,于理为长。然敬舆之意,以色空及观为三幡,识空及观亦为三幡。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夫言从道生,道因言畅。道之因言,理归空一,故终日语乐,等乎不言。庄子曰: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也。又曰:言无言,终身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妙悟玄宗,则荡然都遣,不知己之是己,不见物之为物,故浑齐万像以冥观,兀然同体于自然。孝经钩命决曰:地以舒形,万象咸载。冥,昧也,言不显视也。兀,无知之貌也。自然,已见上文。
文选考异
盖山岳之神秀者也:袁本、茶陵本无「者」字。
注「老子曰天法道」下至「极之微也」 此四十三字袁本、茶陵本无。案:此以尤所校添为是。
注「欲言其」:袁本、茶陵本「其」下有「无」字。案:有者是也。
近智以守见而不之:袁本、茶陵本「智」下有「者」字。案:二本不载校语,无可考也。
注「卑遥」:袁本、茶陵本作「卑遥切」,在注中「举标甚高」下,是也。
注「名色皆赤」:案:「名」当作「石」。各本皆伪而属上,非也。
注「丁邓」:袁本、茶陵本作「磴丁邓切」,在注中「下临绝冥之涧」下,是也。
注「顾恺之启蒙记曰」:袁本、茶陵本「记」下有「注」字,是也。
注「异苑曰天台山石」:何校「石」下添「桥」字。各本皆脱。
注「居求」又注「力鬼」:袁本、茶陵本作「居虬切」,「藟,力鬼切」,在注中「木下曲曰樛」下,是也。
注「道威夷者也」:陈云别本「道」上有「周」字,无「者也」。案:此脱「周」字,衍「者」字。别本今未见。
注「玲珑明见貌」:案:「玲珑」当作「珑玲」,此杨雄传「和氏珑玲」注也。善取同义,不拘语倒。其例全书尽然,不知者依正文乙转,非也。
注「亡匪」:袁本、茶陵本作「亹亡匪切」,在注中「文貌」下,是也。
注「宁犹积也伫与宁同」:陈云「宁」当作「贮」,是也。各本皆伪。
注「阳林生于山南」:案:「林」当作「木」,此「地官山虞」注也。善以「阳木」注「阳林」,不知者依正文改字,非也。
挹以玄玉之膏:案:「挹」当作「揖」。乃善「揖」、五臣「挹」而乱之,说见下。
注「挹斟也」:袁本、茶陵本此下有「揖与挹同」四字。案:二本有者最是也。善引诗传「挹」以注「揖」,故有是语,五臣因改为「挹」。袁、茶陵皆正文用五臣乱善而不载校语。尤本并删此注,几莫可考,甚非。
注「荀粲列传」:案:「列」当作「别」。各本皆误。三国魏志荀彧传注有其证也。
芜城赋
四言。集云:登广陵故城。汉书曰:广陵国,高帝十一年属吴,景帝更名江都,武帝更名广陵。江都易王非、广陵厉王胥皆都焉。
芜城赋
鲍明远沈约宋书:鲍昭,字明远,文辞赡逸。世祖时,昭为中书舍人,上好为文章,自谓物莫能及,昭悟其旨,为文多鄙言累句,当时咸谓昭才尽,实不然也。临海王子瑱为荆州,昭为前军掌书记之任。子瑱败,为乱兵所杀。
沵弭迤以尔平原,沵,相连渐平之貌也。广雅曰:迤,斜也。平原,即广陵也。南驰苍梧涨张海,北走去声紫塞鴈门。南驰、北走,言所通者远也。汉书有苍梧郡。谢承后汉书曰:陈茂常渡涨海。如淳汉书注曰:走,音奏,趋也。崔豹古今注曰:秦所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汉书有鴈门郡。柂以漕渠,轴以昆岗。广雅曰:柂,引也。漕渠,邗沟也。左氏传曰:吴城邗沟,通江、淮。杜预曰:通粮道。说文曰:漕,水转毂也。又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