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2-文总集-

21-晚清文选--郑振铎-第86页

烟馆,尤屡见之奏案,明示例禁。至于州县差役之讹诈,按律处办,已自有余,并无庸酌增条例。各海口征收洋土税则,照旧办理,或另立章程,税厘并征,酌量增加,均可及时开办,听从贩运。此次议禁,大旨全无妨碍。俟奉有禁办明文,臣即照会英国外部渐次禁止栽种贩运。此时开办之始,惟当从容涵泳,宽以二十年之期。先官而后民,先士子而后及于百姓。一以渐摩劝戒为义,明示以朝廷爱民之苦心,力拯陷溺,力除苛扰,与天下相感以诚。而其大要尤在责成各省士绅,自立章程,切实劝导,求实效而不务虚文,求真有益百姓,而不专假官势以责近功。人心具有天良,无不可感动禁革者。伏乞天恩明下臣章,饬各督抚臣虚心核议,实力举行。天下臣民,蒙被圣恩,永无涯际!
○上合肥伯相书
二月初八日,寄上第三信,想尘钧鉴。此间政教风俗,气象日新。推求其立国本末,其始君臣争政,交相屠戮,大乱数十百年。至若尔日而后定。初非有至德善教,累积之久也。百余年来,其官民相与讲求国政,自其君行之,蒸蒸日臻于上理。至今君主以贤明称,人心风俗,进而益善。
计其富强之业,实始乾隆以后。火轮船创始乾隆,初未甚以为利也。至嘉庆六年,始用以行海。又因法创为火轮车,起自嘉庆十八年。其后益讲求电气之学,由吸铁机器,传递书信。至道光十八年,始设电报于其国都,渐推而远。同治四年,乃达印度。自道光二十二年与中国构兵,火轮船遂至粤东。咸丰十年再构兵,而电报径由印度至上海矣。其开创才数十年。乘中国之衰敝,七万里一瞬而至。然亦足见天地之气机,一发不可遏。中国士大夫自怙其私,以求遏抑天地之机,未有能胜者也。
来此数月,实见火轮之便利,三四百里,往返仅及半日。其地士绅,力以中国宜修造火轮车相就劝勉。且谓英国富强,实基于此。其始亦相与疑阻。即以初抵伦敦苏士阿摩登海口言之。往来车运,用马三万余匹。虑防其生计也。迨车路开通,用马乃至六七万匹。盖以道途便利,贸易日繁,火轮车止出一道。相距数十里以下,来就火车者,用马逾多也。去冬,道上海,见格致书院藏一火轮车道图,由印度直通云南,一出临安以东趋广州,一出楚雄以北趋四川,以达汉口,又由广州循岭以出湖南,而会于汉口。乃由南京至镇江,东出上海,又东出宁波,北出天津,以达京师。见之怪咋,谓云南甫通商,即筹及火轮车路也。及来伦敦,得此图,知已出自十余年前。凡其蓄意之所至,无不至也。印度火轮车才及阿萨密。其通中国,分山南北两道。北道由阿萨密直抵依拉袜底河。南道绕出缅甸,折而东北,以会于依拉袜底河,而达蛮允。大率云南通商一二年后,两处铁路,所必兴修者。日本公使见语云:天地自然之利,西人能发出之。彼为其难,吾为其易。岂宜更自坐废!中国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各国所心羡也。闻至今一无振作,极为可惜。嵩焘赧然无以为答。
前岁入都,本意推求古今事宜,辨其异同得失。自隋唐之世,与西洋通商,已历千数百年。因鸦片烟之禁,而构难以次增加。各海口内达长江,其势日逼,其患日深。宜究明其本末,条具其所以致富之实,而发明其用心,而后中国所以自处,与其所以处人者,皆可以知其节要。谋勒为一书,上之总署,颁行天下学校,以解士大夫之惑。朝廷所以周旋远人之心,固目有其远者大者。当使臣民喻知之。以为此义明,即国家忆世之长基可操券而定也。道天津,亦曾为中堂陈之。及至京师,折于喧嚣之议论,噤不得发。
窃谓中国之人心,有万不可解者。西洋为害之烈,莫甚于鸦片烟。英国士绅,亦自耻其以害人者为构衅中国之具也。方谋所以禁绝之。中国士大夫甘心陷溺,恬不为悔。数十年国家之耻,耗竭财力,毒害民生,无一人引为疚心。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荒避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曾︱刚以家玮,乘坐南京小轮船至长沙。官绅起而大哗,数年不息,是甘心承人之害,以使吾之脂膏,而挟全力自塞其利源,蒙不知其何心也!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全无知晓,而以挟持朝廷曰:公论;朝廷亦因而奖饰之曰:公论。呜呼,天下之民气,郁塞壅遏,无能上达久矣。而用其张无识之气,鼓动游民,以求一逞。官吏又从而导引之。宋之弱,明之亡,皆此张无识者为之也。
嵩焘,楚人也。生长愚顽之乡,又未一习商贾,与洋人相近。盖尝读书观理,历考古今事变,而得之于举世哗笑之中。求所以为保邦制国之经,以自立于不敝,沛然言之,略无顾忌,而始终一不相谅,窜身七万里之外,未及两月,一参再参,亦遂幡然自悔其初心,不敢复为陈论。而见闻所及,有必应陈之中堂者。
日本在英国学习技艺二百余人。各海口皆有之,而在伦敦者九十人。嵩焘所见二十人,皆能英语。有名长岗良芝助者,故诸侯也,自治一国。今降为世爵,亦在此学习律法。其户部尚书恩娄叶欧摹至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