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秋不第,复携书于别业。女时时遣双鬟慰劳之。由此荏苒,遂结同心。定情之后,倍相狎昵。因赠生玉玦半规,紫罗囊一枚。生赋诗云:
数声残漏满帘霜,青鸟衔笺事渺茫。
剖赠半规苍玉玦,分将百合紫罗囊。
空传垂手尊前舞,新结愁眉镜里妆。
一枕游仙终是梦,桃花春色误刘郎。
时生已约婚,而女亦受采。女常居花楼之下,所著有《花楼吟》一卷,其寄生诗甚多。有云:
重门深锁断人行,花影参差月影清。
独坐小楼长倚恨,隔墙空听读书声。
逾年,生当就婚,女亦适人,踪迹遂永绝焉。然诗札往来,岁犹一二。
至越数载,生举宾荐,戒行有日,女寄书以通殷勤。生赋《柳梢青》一阕别之:
莺语声吞,蛾眉黛蹙,总是销魂。银烛光沉,兰闺夜永,月满离樽。 罗衣空湿啼痕,肠断处秋风暮猿。潞水寒冰,燕山残雪,谁与温存?
后隔数月,女因念生得瘵疾,卧床日久,思一见生,实出无名。生伪托为医以诊脉进。女见生挥涕,如永诀状,遂不交一言而出。是夕,女一恸而卒。生哭之以诗,曰:
玉殒珠沉思悄然,明中流泪暗相怜。
常图峡蝶花楼下,记刺鸳鸯绣幕前。
只有梦魂能结雨,更无心胆似非烟。
朱颜皓齿归黄土,脉脉空寻再世缘。
不数日,而生亦卒。诗若为之忏焉。
黄九烟先生和楚女诗 清 黄周星
楚女,初不知姓名邑里。有燕客游于楚者云:“甲午之夏,此女遭兵掠至汉江,赴水死。其尸逆流千里,越洞庭湖而南,为渔人所获。玉貌如生,可十四五,有素蜕系左臂甚固,发视得诗十首。人争传写,遂达金陵。”余得之于林子扇头。读其诗咸意为湘江女子也。秋灯萧飒,依韵和之。颂欤诔欤,愧深于恸。
长夜绵绵未五更,荒天老地尽愁城。
谁传十首湘娥怨,一夕千秋万感生。
娇羞曾未识公姑,夭枉空怜反哺鸟。
孝烈名香真不朽,须知生女胜淳于。
孤竹文山是弟兄,奸雄闻此定心惊。
湘娥须死何曾死,蛛志当年本不生。
谁人敢劝易罗衣,万丈洪涛撒手归。
却笑□江何见晚,琵琶空自惜明妃。
字字分明正气歌,光争日月岂须多。
春兰秋菊哀终古,还胜投诗赠汨罗。
玉折兰摧此一时,随光正则是吾师。
江潭渔父非渔父,帝遣神收绝命辞。
委蜕千秋即异珍,贞魂岂复滞江滨。
天龙八部齐惊拜,个是文章节义身。
万劫真容俨未笄,汗青重见女夷齐。
鬼神但识西山事,此是西山又向西。
只宜赞叹不宜悲,如戟元非卓氏眉。
千里逆流生气壮,皇天后土可曾知。
几多忠孝殉君亲,造物于今颇不仁。
眼见珠沈连玉碎,痴顽长乐是何人。
附楚女原作
家乡一别已春更,此日含差到汉城。
忽下将军搜括令,教人尚敢惜余生。
征帆又说过双姑,掩泪声声听夜乌。
葬入江鱼波底没,不留青冢在单于。
骨肉轻离弟与兄,孤身千里梦常惊。
归魂愿返家园路,报到双亲已不生。
遮身还是旧罗衣,梦到潇湘何日归。
远涉风涛谁作伴,深深遥祝两灵妃。
厌听孤儿带笑歌,几回肠断岭园多。
青鸾有意随王母,空使人闲设网罗。
生小伶仃画阁时,诗书曾把母兄师。
涛声夜夜悲何极,犹记挑灯读楚辞。
当时闺阁惜如珍,何事流离逐水滨。
寄语双亲休眷念,入江犹是女儿身。
生来谁惜未簪笄,身没狂澜叹不齐。
河伯有灵怜薄命,东流直绕洞庭西。
照影江干不尽悲,永辞鸾镜敛双眉。
朱门空说谐秦晋,死后相逢未可知。
图史当年强解亲,杀身从古羡成仁。
簪缨虽愧奇男子,犹胜于今共事人。
梦得楚女姓一首(并序)
余既和楚女十诗矣,终恨其姓氏无传。尝与林子谋,请于乩仙而不得。至仲冬长至夜,梦与数友闲谈,偶询及此女姓字,一友遽答曰:“姓李”。余亦唯唯。傍一友云:“君言谬矣。此女自姓卢名佛莲。”余不觉恍然,因援笔就案书“卢佛莲”三字。此友复言“佛”字非是,乃上从竹头者。余谛思竹部诸字,“佛”音殊少,或是“筏”字之讹,遂复注“筏”字于傍,两义并存,此友无语。醒而异之,纪以一诗。自此楚女无姓字而有姓字矣。
宝筏莲台佛国游,姗姗甲帐岂堪俦。
湘江水月身重现,不是当年旧莫愁。
妄得楚女姓名四首(并序)
甲午之冬,余既梦得楚女姓名矣,此衷遂已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