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必欲得英俊经纶之臣,则臣所不知。若图任老臣镇安百度,周知天下事,无如陈尧佐。"仁宗然之。文惠遂大拜,极怀荐引之德,因作《燕词》,携酒过之,申公使之歌焉,词云:"二社良辰,千家①庭院。翩翩又见新归②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朱帘卷。"申公笑曰:"自恨卷帘人已老。"文惠曰:"莫愁调鼎事无功。"老于廊庙而酝籍不减。昔③任浙曹有《吴江诗》曰:"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才熟杨柳黄。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④鲈鱼乡。"⑤又《碧澜堂诗》云:"苕溪清浅霅溪斜,碧玉寒光⑥照万家。谁与⑦月明终夜听,洞庭渔笛隔芦花。"(《总龟》前十五)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中。
----------------
①《湘山野录》"家"作"秋"。
②《湘山野录》"归"作"来"。
③《湘山野录》"昔"作"顷"。
④《湘山野录》"日"作"入"。
⑤《温公续诗话》"乡"作"香"。
⑥《湘山野录》、《宋纪》四作"光寒"。
⑦《湘山野录》、《宋纪》"与"作"向"。
一四九、狎鸥亭诗
韩魏公自中书出〔守〕①相州,于居第作狎鸥亭。永叔〔以〕诗寄②曰:"岂止忘机鸥鸟信,钧陶万物本无心。"魏公喜曰:"余在中书进退升黜,未尝置心于其间。永叔可谓知我。"(《总龟》前十五、《乐趣》十二、《名言》七)
----------------
①《名言》有"守"字。
②《名言》无"以"字,"诗寄"作"寄诗"。
一五○、卢宗回慈恩寺塔诗
慈恩寺塔有唐人卢宗回一诗云:"东来①晓日上翔鸾,西转苍龙拂露盘。渭水冷光摇荡②井,玉峰晴气压③阑干。④九重〔宫阙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暂辍去蓬悲不定,一凭〕⑤金界望长安。"(《总龟》前十五、《乐趣》九)
案:此则出《梦溪笔谈》卷十四。
----------------
①《唐纪》四十八、《全唐诗》十八"来"作"方"。
②《梦溪笔谈》十四、《唐纪》、《全唐诗》"荡"作"藻"。
③《梦溪笔谈》、《唐纪》"气压"作"色堕"。
④《全唐诗》作"晴色上朱栏"。又《乐趣》引至此。
⑤原脱此数字,据《梦溪笔谈》、《唐纪》、《全唐诗》补。
一五一、琵琶亭诗
江州琵琶亭,题者惟夏郑公、梅公仪诗佳。夏诗曰:"年光过眼如车毂,职事羁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烦①涕泪②满青衫。"梅诗云:"陶令归来为逸赋,乐天谪宦起悲歌。有弦应被无弦笑,何况临弦泣最多。"又叶氏女郎诗云:"乐天当日最多情,泪滴青衫酒重倾。明月满船无处问,更③闻商妇琵琶声。"(《总龟》前十五)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
----------------
①《中山诗话》、《宋纪》九"烦"作"须"。
②《中山诗话》、《宋纪》"涙"作"泣"。
③《中山诗话》、《宋纪》八十七"更"作"不"。
一五二、鹳鹊楼诗
河中〔府〕①鹳鹊楼,唐人〔留诗者〕②极多。唯王之涣、③李益、畅〔当〕④诗最佳。王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⑤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云:"鹳鹊楼前⑥百尺樯,烟汀⑦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沉⑧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短,⑨愁来一日郎知⑩长。风烟并在相思处,⑾满⑿目非春亦自伤。"畅〔当〕⒀诗云:"〔逈临飞鸟上,高谢世尘间。〕⒁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总龟》前十五)
案:此则见《温公续诗话》,惟不举李益诗。又《梦溪笔谈》十五、《墨客挥犀》二,均三诗全举;《古今诗话》所据当出此。
----------------
①《温公续诗话》、《墨客挥犀》"府"字。
②《墨客挥犀》有此三字。
③"之涣"原作"文奥",《墨客挥犀》作"文奂",均误。
④当脱"当"字,《墨客挥犀》作"杨诸"。
⑤《温公续诗话》"入"作"彻"。
⑥《梦溪笔谈》十五、《墨客挥犀》、《全唐诗》十"前"作"西"。
⑦《梦溪笔谈》、《墨客挥犀》、《全唐诗》"烟汀"作"汀洲"。
⑧《梦溪笔谈》、《墨客挥犀》"沉"作"随";《全唐诗》"沉"作"空"。
⑨《梦溪笔谈》、《墨客挥犀》、《全唐诗》"短"作"速"。
⑩《全唐诗》"知"作"为"。
⑾《全唐诗》作"并起思归望",《墨客挥犀》"相思"作"思归"。
⑿《全唐诗》"满"作"远"。
⒀原脱"当"字。《墨客挥犀》"当"作"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