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②《广记》引"鹅"作"微"。
③《广记》引作"还道朝来"。
④案《总龟》前中引《古今诗话》有此事,为裴庆余诗。注云:"《唐贤抒情》谓李蔚守淮南日,布衣孙处士作。"据是,则此文应出《抒情集》,不出《古今诗话》。《太平广记》亦言此则出《抒情集》。或《古今诗话》据《抒情集》录李嵘一诗因连载此事,亦未可知。
⑤《广记》引"衾"作"含"。
⑥《广记》引"深"作"凝"。
二○六、郑还古赠柳将军歌姬诗
郑还古博士,东都闲居,与柳将军往还。柳富有家姬,郑与笑语,柳知不怪也。郑将入京,柳饯之。郑《赠姬诗》曰:"冶艳出神仙,歌①声杂②管弦。眼看③白苎曲,欲上④碧云天。未拟生裴秀,如何⑤知⑥郑玄?莫教⑦金谷水,横过坠楼前。"柳见诗曰:"俟荣归,当为遣充贺礼。"及归,〔除〕⑧国子博士。柳遣姬入京师,至嘉祥驿,而郑已物故,柳甚悼之。(《总龟》前二十三)
案:《太平广记》一百六十八引此作《卢氏杂说》。
----------------
①《全唐诗话》三"歌"作"清"。
②《太平广记》、《全唐诗话》、《唐纪》四十八、《全唐诗》十八"杂"作"胜"。
③《全唐诗话》、《全唐诗》"眼看"作"词轻",《唐纪》作"词调"。
④《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欲上"作"歌歇"。
⑤《全唐诗话》作"何如"。
⑥《太平广记》、《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知"作"c"。
⑦《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莫教"作"不堪"。
⑧《全唐诗话》、《唐纪》有"除"字。
二○七、张祜续杜牧之诗
张祜客淮南幕中,赴宴时,杜紫微为支①使,座中有属意处,索骰子赌酒。牧之微吟曰:"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祜应声曰:"但知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应露指尖。"②(《总龟》前二十三、《全唐诗话续编》上)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三。《全唐诗》二十九亦作张祜句。
----------------
①《太平广记》六五一引《摭言》"支"作"御"。
②原注:"《南部新书》谓此诗乃李义山作"。
二○八、士子以诗免赴军
朱滔括兵不择士族,悉令赴军,自阅于球场。有士子进趋闲雅,因问曰:"何业?"曰:"学诗。""有妻否?"曰:"有。"即令作《寄内诗》,曰:"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惯从鸳被暖,怯向雁门寒。瘦尽宽衣带,啼多渍枕鸾。试留青黛着,回日画眉看。"又令代妻答曰:"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胡麻好种无人种,正好①归时又②不归。"滔怜之,遗束帛遣归。(《总龟》前二十三)
案:此则见孟棨《本事诗》。
----------------
①《本事诗》"正好"作"合是"。
②《本事诗》"又"作"底"。
二○九、戎昱作诗赠歌妓
韩晋公镇浙西,戎昱为郡刺史,有郡妓美而善歌。公召置籍中。昱作诗以遣之,且曰:"至彼令歌,必首唱是词。"既至,公持杯,妓歌昱诗。公曰:"使君于汝寄情邪?"对曰:"然"。赠百缣而遣之归。其词曰:"好去①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人②情。黄莺久住浑相识③,欲去④频啼四五声。"⑤(《总龟》前二十三)
案:此则出孟棨《本事诗》。
----------------
①《全唐诗》十"去"作"是"。
②《本事诗》、《全唐诗》"人"作"离"。
③《太平广记》二百七十四引《本事诗》"识"作"恋"。
④《本事诗》、《全唐诗》"去"作"别"。
⑤案此昱《移家别湖上亭诗》。
二一○、章台柳
韩翊少负才名。邻居有姓李者,每将倡妓柳氏至其居,必邀韩同饮。愈熟,柳每窥所往来,皆名人,因乘暇语李曰:"韩秀才甚贫,然所与游必时贤,是必不久困,宜假倚之。"李深然之。具酒邀韩,至,谓韩曰:"公当今名士,柳当今名色。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遂命柳与韩。韩恳辞。李曰:"大丈夫相遇杯酒间,一言道合,尚相许以死,一妇人何足辞。夫子贫,柳资数①万,可以取济。"长揖而去。韩辞之。柳曰:"此豪达者,昨暮其②言之矣。"俄就柳归。来岁成名,淄青节度使辟为从事。韩以世方扰,不敢以柳同行,置之都下,期至而迓之。三岁,不果,寄之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依依③今在否?纵使长条拂地④垂,如今⑤攀折他人手。"柳答曰:"杨柳枝,芳菲节。可惜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归⑥来不⑦堪折。"(《总龟》前二十三)
案:此则出孟棨《本事诗》。又许尧佐有《章台柳传》。
----------------
①《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