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怀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讴曾已晓。”
僧修睦
《秋日闲居》云:“是事不相关,谁人似此闲。卷帘当白昼,移榻对青山。野鹤眠松上,秋苔长雨间。岳僧频有信,昨日得书还。”
《宿岳阳开元寺》云:“竟夕凭虚槛,何当兴叹频。往来人自老,今古月长新。风送沉渔唱,松疏露鹤身。无眠钟又动,几客在迷津。”
《雪中送人北游》云:“然知心去速,其奈雪飞频。莫笑无危道,虽平更陷人。远郊光接汉,旷野色通秦。此去迢遥极,却回应过春。”
《送边将》云:“人尽有离别,而君独无嗟。言将身报国,敢望禄荣家。战思风吹野,乡心月满沙。归期定何日,塞北树无花。”
《睡起作》云:“长空秋雨歇,睡起觉精神。看水看山坐,无名无利身。偈吟诸祖意,茶碾去年春。此外谁相识,孤云到砌频。”
《卖松者》云:“求利有何限,将松入市来。直饶人买去,也向柳边栽。细叶犹粘雪,孤根尚惹苔。知君用心错,举世重花开。”
《落叶》云:“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尽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落花》云:“一片又一片,等闲苔面红。不能延数日,开亦是春风。公子歌声歇,诗人眼界空。遥思故山下,经雨两三丛。”
《题田道者院》云:“入门空寂寂,真个出家儿。有行鬼不见,无心人谓痴。古岩寒柏对,流水落花随。欲别一何懒,相从所恨迟。”
《题东林》云:“欲去不忍去,徘徊吟绕廊。水光秋淡荡,僧好语寻常。碑古苔文叠,山晴钟韵长。翻思南岳上,欠此白莲香。”
《思齐己上人》云:“同人与流俗,相谓好襟灵。有口不他说,长年自诵经。水声秋后室,山色晚来庭。客问修何法,指松千岁青。”
《送玄泰禅师》云:“去去去何住,一盂兼一瓶。水边寒草白,鸟外晚峰青。宿处林闻虎,行时天有星。回期谁可定,浮世重看经。”
《三生石》云:“圣迹谁会得,每到亦徘徊。一尚不可得,三从何处来。清宵寒露滴,白昼野云隈。应是表灵异,凡情安可猜。”
僧景云
《老僧》云:“日照西山雪,老僧门始开。冻瓶粘柱础,宿火陷炉灰。童子病归去,鹿麋寒入来。斋钟知渐近,枝鸟下生台。”
《溪叟》云:“溪翁居处静,溪鸟入门飞。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露香菰米熟,烟暖荇丝肥。潇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
《画松》云:“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岑参有《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上人即事》云:“山阴老僧解楞伽,颍阳归客远相过。烟深草湿昨夜雨,雨后秋风渡漕河。空山终日尘事少,平郊远见行人小。尚书碛上黄昏钟,别驾渡头一归鸟。”
卷七十七
僧栖一 僧可止 僧卿云 僧处默 僧澹交 僧若虚 僧僧峦 僧昙域 僧怀楚 僧怀浦 僧慕幽 僧尚颜 僧善生
僧栖一
《垓下怀古》云:“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弓指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武昌怀古》云:“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来天。伤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僧可止
《赠楚川长老》云:“瘦颜颧骨见,满面雪毫垂。坐石鸟疑死,出门人谓痴。照身潭入楚,浸影桧生隋。太白曾经夏,清风凉四肢。”
《哭贾岛》云:“燕生松雪地,蜀死葬山根。诗僻降今古,官卑误子孙。塳栏寒月色,人哭苦吟魂。暮雨滴碑字,年年添藓痕。”
《送僧》云:“四海无拘系,行心兴自浓。百年三事衲,万里一枝筇。夜减当晴影,春消过雪踪。白云深处去,知宿在何峰。”
《寄麦积山会如长老》云:“默然如大道,尘世不相关。青桧行时静,白云禅处闲。贫高一生行,病长十年颜。夏满期游寺,寻山又下山。”
《雪十二韵》云:“落处咸过尺,翛然物像凄。瑞凝金殿上,寒甚玉关西。润比江河普,明将日月齐。凌云花顶腻,锁径竹梢低。出谷樵人怯,归林野鸟迷。煮茶融破练,磨墨染成黳。陷兔埋平驿,和鱼冻合溪。入楼消酒力,当槛写诗题。道路依凭马,朝昏委托鸡。洞深猿作族,松亚鹤移栖。及夏清岩穴,经春溜石梯。丰年兼泰国,天道育黥黎。”
《山居》云:“雪消春力展,花漫洞门垂。果长纤枝曲,岩崩直道移。重猿围浅井,斗鼠下疏篱。寒食烟微有,高风势彻陂。”
僧卿云
《秋日江居闲咏》云:“寄居江岛边,闲咏见秋残。草白牛羊瘦,风高猿鸟寒。检方毉故疾,挑荠备中餐。时复停书卷,锄沙种木兰。”
《送人游塞》云:“去去玉关路,省君曾未行。塞深多伏寇,时静欲屯兵。雪每先秋降,花常近夏生。闲陪射雕将,应到受降城。”
《长安言怀寄沈彬侍郎》云:“故园黎岭下,归路接天涯。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雁南飞不到,书北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