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俗乐其源亦本于雅乐宫调七曰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锺宫商调七曰越调大食调高大食调双调小食调歇指调林锺商角调七曰大食角高大食角双角小食角歇指角林锺角越角羽调七曰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黄锺羽般涉调是为俗乐二十八调【乐志云俗乐调皆从浊至清迭更其声下则益浊上则益清慢者过节急者流荡其宫调应夹锺之律】
十二和
雅乐之曲曰十二和和云者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也十二法天成数也一曰豫和以降天神【冬至祀圜丘上辛祈谷孟夏雩季秋享明堂朝日夕月巡狩告于圜丘燔柴告至封祀泰山类于上帝皆以圜锺为宫三奏黄锺为角太蔟为征姑洗为羽各一奏五郊迎气黄帝以黄锺为宫赤帝以函锺为征白帝以太蔟为商黒帝以南吕为羽青帝以姑洗为角】二曰顺和以降地祗【夏至祭方丘孟冬祭神州地祗春秋廵狩告社宜于社禅社首皆以函锺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征南吕为羽各三奏望于山川以蕤宾为宫三奏】三曰永和以降人鬼【时享禘祫有事而告谒于庙皆以黄锺为宫三奏大吕为角太蔟为征应锺为羽各二奏祀先农皇太子释奠皆以姑洗为宫送神各以其曲蜡兼天地人以黄锺奏豫和蕤宾姑洗太蔟奏顺和无射夷则奏永和以降神而送神以豫和】四曰肃和登歌以奠玉帛【天神以大吕为宫地祗以应锺为宫宗庙以圜锺为宫祀先农释奠以南吕为宫望于山川以函锺为宫】五曰雍和凡祭祀以入俎【天神之俎以黄锺为宫地祗之俎以太蔟为宫人鬼之俎以无射为宫又以彻俎凡祭祀俎入之后接神之曲亦如之】六曰寿和以酌献饮福【以黄锺为宫】七曰太和以为行节【凡祭祀天子入门而即位与其升降至于还次行则作止则止其在朝廷天子将自内出撞黄锺之锺右五锺应乃奏之礼毕兴而入撞蕤宾之锺左五锺应乃奏之皆以黄锺为宫又皇帝驾出太极门奏采茨至嘉德门止还亦然】八曰舒和以出入二舞及朝贺皇太子王公之出入【以太蔟之商】九曰昭和皇帝皇太子以举酒十曰休和皇帝以饭以肃拜三老皇太子亦以饭【皆以其月之律为宫】十一曰正和皇后以受册受朝十二曰承和皇太子在其宫有会则奏之凡四十八曲【开元中又造裓和三公升殿会讫下阶屦行奏丰和享先农宣和祀孔宣父齐太公庙奏煌煌冲和玄元太清官奏大厯中以豫和同国讳改曰元和】
二舞
二舞一曰治康文舞也一曰凯安武舞也【舞八佾六十四人凯安六变一变象龙兴参墟二变象克定关中三变象东夏宾服四变象江淮平五变象猃狁伏六变复位以崇象兵还振旅后以治康犯高宗讳改化康】以用之郊庙燕飨各有曲【郊庙初献作文舞亚献终献作武舞太庙降神以文舞每室酌献各用其庙之舞详后凡元正冬至大朝会设飨二舞并陈于庭以次作】
庙舞
献祖庙舞曰光大懿祖曰长发太祖曰大基【后改大政】世祖曰大成高祖曰大明太宗曰崇德高宗曰钧天中宗曰太和睿宗曰景云玄宗曰广运肃宗曰惟新代宗曰保大德宗曰文明顺宗曰大顺宪宗曰象德穆宗曰和宁敬宗曰大钧文宗曰文成武宗曰大定昭宗曰咸宁各有曲懿僖二庙阙不着【玄元太清宫舞混成紫极曲】
十部伎
十部伎燕飨设之所以备华夷也一曰燕乐伎二曰清乐伎三曰西凉伎四曰天竺伎五曰高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安国伎八曰疎勒伎九曰高昌伎十曰康国伎各有曲【初唐仍隋旧燕飨设九部伎贞观中伐高昌得其乐增为十部 燕乐隋旧乐也清乐即清商曲南朝旧乐也乐志云清商曲武后时犹存六十三曲后存有辞者三十七曲 白雪 公莫 巴渝 明君 凤将雏 明之君 铎舞 白鸠 白纻 子夜吴声四时歌 前溪 阿子及欢闻 团扇 懊憹 长史 督护 读曲 乌夜啼 石城 莫愁 襄阳 栖乌夜飞 估客 杨伴 雅歌骁壶 常林欢 三州 采桑 春江花月夜 玉树后庭花 堂堂 泛龙舟 明之君雅歌 四时歌四 有声无辞七曲 上林 凤雏 平调 清调 瑟调 平折 命啸 共四十四曲 西凉伎以下详夷乐内 郭茂倩云天宝已后燕乐西凉龟兹部着録者二百余曲而清乐天竺诸部不在焉】
鼔吹曲
鼓吹军乐也唐用以备卤簿之仪一鼔吹部二羽葆部三铙吹部四大横吹部五小横吹部凡八十五曲【今书云七十五曲或字之误】
鼓吹部三十六曲 掆鼓十曲 一惊雷震 二猛兽骇 三鸷鸟击 四龙媒蹀 五灵夔吼 六鵰鹗争 七壮士奋怒 八熊罴哮吼 九石坠崖 十波荡壑【开元礼义罗曰掆鼓小鼓也先作之以引大鼓犹雅乐之有朄六典掆鼔夹金钲 律书乐圗云曲辞今无传】 大鼓十五曲 一元驎合逻 二元驎他固夜 三元驎跋至虑【三曲严用晨曰严】 一元咳大至游 二阿列干 三破逵析利纥 四贺羽真 五鸣都路跋 六他勃鸣路跋 七相雷析追 八元咳赤赖 九赤咳赤赖 十吐咳乞物真 十一贪大讦 十二贺粟胡真【十二曲警用夜曰警 通考曰大鼓即古鼖鼓六典曰晨严三通夜警众一曲转次而振晨严之曲 按诸曲名似奚契语考隋志大鼔亦十五曲其词本之鲜卑意唐仍其旧尔】 小鼓九曲 一渔阳 二鸡子 三警鼓 四三鸣 五合节 六覆参 七步鼓 八南阳会星 九单揺【陈氏乐书唐乐图小鼓一大鼓上负一小鼓卧之律书小鼓九曲一曲马上用八曲严用】 长鸣一曲 中鸣一曲【长鸣中鸣角也乐书唐卤簿角或以竹朩或以皮非有定制 长鸣一曲三声 一龙吟声 二彪吼声 三阿声 中鸣一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