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母、李夫人,谢徽音小姐并白郎、琼姐。李夫人曰:"事至今日,正好团圆。汝四人近前,听我一言。"各依命向前跪下,李夫人曰:"论姊妹,锦娘为大居长,徽音小姐居次,小女居末,共事白郎,无得推脱。"锦娘曰:"妾乃罪首,安敢事白郎。幸存草命,乞归奉老母足矣。"白生曰:"何其弃旧,汝离我死。可依李母之言。"徽音辞曰:"苟全小妾,皆令爱之恩,何敢居其上。该令爱居长,妾居末足矣。"琼曰:"老母之命,勿推。"再三谦逊不定,以目目白生。生曰:"勿分大小,各以姊妹之礼相待。"其事方决。赵母笑曰:"有此手段,亦有此安顿。"致筵庆贺,送入洞房。一生三女,排行携手,真为人间之极趣也。不题。
却说徽音,入门之后,待锦娘、琼姐无不周悉,奉赵母老夫人,则尽恭敬。凡于生前有所咨禀,必托锦、琼代言。其贤于人远矣。
卷之三 上层
【东坡三过记】
府治西二十余里,有寺,曰本觉,即古里地,里亭犹存。寺僧文长老者,通禅持戒,博学攻诗文,多与达人墨士相宾主。堂前种竹数竿,畜鹤一只。遇月明风清,则倚竹调琴,嗽茗孤吟。真不愧于清修者也。
时苏文忠公轼,守杭,有事于润道,过李,泊舟寻访,将以证所闻何如耳。及见,款侍之外,不发起居一语,点坐澄神,怡然自得,若不知有公之在前也。东坡因喜,赋诗一律: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娥眉翠妇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吾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文长老一东坡遂知为刚明劲正之器,一毫私不可于者。敬和一诗,以寓酬勉之意。诗曰:
身满华于法界中,香厨底事感天童。
那知本觉从何觉?才悟真空自不空。
若有相对原说梦,到无言处却收功。
一勾月出星三点,汝向西来我面东。
东坡见诗,益大敬异,因谓文曰:"久慕禅宗,已申快睹。但后期难再,不识何以教之。"文微哂曰:"公性素明,岂容复赘。惟一言相励,便不负斯来耳。"东坡曰:"请问一言者何?"文曰:"颉颃翔呜,物莫我撄,不足为之荣;羁穷窘局,动与祸触,不足为之辱。浩浩乎云无心,皎乎月常新。庶几乎一代之伟人。"东坡深额其言,相笑而别。
后六年,苏公自徐移湖,再过李,因思长老之言,复造焉。时则小门半掩,松竹萧然;庭间孤鹤见公至,则点头张羽,飞舞长空,似拜告状者,三。东坡异曰:"汝亦识故人耶?"及访侍者,方知文已卧疾于床,不能出迓,而鹤若为之代启也。苏略与语,复赋一诗以记。诗曰:
愁间巴叟卧荒村,米打三更月下明。
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不死得重论。
老夫壮士情相得,病不开堂道益尊。
惟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
吟毕而别。又十年,自翰林学士累章请郡,除知杭州。旨下日,东坡私贺曰:"钱塘佳胜区也,湖上清风,山间明月,复可在吾襟握中矣,能不喜哉!且文公旷别十年,此行当便一面,又一幸也。"及舟近李,心腹念之。推窗豁日,忽见文长老已杖锡徐来,笑相谓曰:"相公别来无恙乎?"东坡维舟,执手,且笑且谈。但语多凄惨无聊,非复向日之比。及抵其门,一击而进。东坡意其点茶留款,先所事也。不意独坐移时,久待不出。始怪而呼之,则有一僧趋礼而应。东坡因问曰:"文长老待客,何所见而迎,又何所见而避?"僧曰:"文师脱化尘寰,经五秋天,安得又有长老迎避于公耶?"东坡默然良久而悟,不言所以。又赋一诗:
初归鹤叟不可识,渐作云归无处寻。
三过问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志见惯浑无泪,乡曲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吊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收讫而去,后无所闻。人但知苏之至过于文,而不知文实有以致苏也。后人因闻风仰慕,乃作东坡馆三过堂,以寄遐思。今本觉东坡馆址,毁圯莫辨,而三过堂亦虚存名。世上之人,不能旧然兴起,奉问于莅士者,岂急于他而不暇及欤。
【羞墓亭记】
汉,朱买臣者,旧吴郡由拳县人也。字翁子,与同邑严助,垂髫而相善,结为刎颈之交。且曰:"苟富贵,无相忘。"家虽甚贫,不喜生业事,惟好读书。夫妻艰于口食,遂采薪以为给身负担,读书遇有悦解处,则吟哦讽之声,迤逦道上。其妻,尝耻之,谓买臣曰:"丈夫立身,上不能弧天以行志,下不能货殖以营生,筋骨体肤,劳饥已倦,方且悲伤之不暇,而乃狂歌若得。窃为君不取也。"买臣曰:"贫者,士之常。若非分而强求,则悖命矣。君子耻之。负薪行歌,何耻之有?"其妻复劝曰:"吾闻读书以治生为先,未闻作一词撰一赋而可易斗粟于农,尺帛于女者。今君欲仗章句,以却饥寒计,诚拙矣。况医卜农工,一能立业,何不舍此务彼,徙久误足文场,困身艺圃,栖然效秦坑酸鬼,以自若哉。"买臣又笑慰曰:"富贵两途,贤者所难致。子以我为池中物耶。一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