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阴阳窍 魔主还归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第八十 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致旱 孙大圣劝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土授门人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会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第九十 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形骸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毒 圣显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铲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第一百 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悟元子曰:人身难得,无常迅速,生生死死,轮回不息;一失人身,永久恶趣,可惧可怕。举世之人,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醉生梦死,碌碌一世;入于苦海而罔觉,陷诸火坑而不知,以苦为乐,以假为真。殊不知一切尘缘世事,俱是戕性之刀斧;恩爱牵缠,无非丧命之井坑。他时阎王老子打算饭钱,当得甚事?纵有金穴银山,带不得些个;孝子贤孙,替不得分毫。只落的罪孽随身,万般虚妄。所以历代丹经,群真道书,传流后世,使人寻文解义,脱火坑,出苦海,弃妄存真,以保性命。然而书愈多,人愈惑,其辞意幽深,终难窥其底蕴。
长春真人度世心切,作《西游记》,去譬喻而就实着,略文章而来常言,特欲人人成仙,个个作佛耳。观於部首一诗,末联云:“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而知真人一片度世之婆心,不为不切矣。盖《西游》之道,金丹之道,造化之道,’无非元会之道。其中所言内阴阳、外阴阳、顺五行、逆五行、火候药物、天道人事,无不悉具。若有明眼者,悟得唐僧四众,即阴阳五行之道;袈裟、锡杖、宝杖、金箍棒、九齿钯,即元会之功;千魔百障、山川国土,即修真之厄;通关牒文、九颗宝英三藏真经,即释厄之印证;可以脱生死、出轮回、超尘世、入圣基,能修无量寿身,能成金刚不坏,非释厄而何?后之迷徒,多不得正解,旁猜私议,邪说淫辞,紊乱仙经,不特不能释厄,而且有以滋厄,大非当年作者之本意,岂不可伤可叹?
予自得龛谷、仙留之旨,捧读之下,多有受益,始知此书为天神所密,举世道人,无能达此,数百年来,知音者惟悟一子陈公一人而已。予因追仙翁释厄之心,仿陈公《真诠》之意,不揣愚鲁,每回加一注脚,共诸同人,早自释厄,是所本愿。
如首回大书特书曰:“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可谓拔天根而凿理窟,何等简当?何等显亮?人或以心意猜《西游》,不但不识灵根,而并不识心意。殊不知灵根是灵根,心意是心意。所言“心性修持”者,特用心性修持灵根以生道,非修心性即是道。此二句不特为首回之提纲,亦即为全部之要旨,读者若能将此灵根心性,辨得分明,有会于心,则要旨已得,其余九十九回,可以循文搜意,而见其肯綮矣。
试申首回之义。夫所谓灵根者,乃先天虚无之一气,即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祖气;儒曰太极,释曰圆觉,道曰金丹,虽名不一,无非形容此一气也。真人下笔显道,首叙天地之数,一元十二会,混饨初分,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以明天地人三才,皆自一气而生也。三才既自一气而生,则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是人之灵根,即先天虚无之一气。这个气,浑浑沦沦,虚圆不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具众理而应万事,故谓灵根。此灵根也,以气言之,为浩然正气;以德言之,为秉彝之良。此气此德,非色非空,不有不无,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故生于东胜神洲做来国花果山也。
“东”为生气之方,“胜”者生气之旺象,“神”者妙万物而言,即一而神,所谓神州赤县者是也。“傲来国”者,无所从来,真空之谓,即生气一神之本体。“花果山”者,花属阴,果属阳,开花结果,阴阳兼该,妙有之谓,即两而化,乃生气一神之妙用。一神者,“无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