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道:“有什么事?”鹣斋将报掷给二人道 :“你看,你看!”燕楼、琼秋齐声道:“怎么这个折子还不曾上,就被报馆里面抄了,注销来了呢?”又看下文是:为应诏直言,敬祈据呈代奏事 。窃职伏读九月初二、初五等日上谕 ,因旱灾将成,诏诸臣各抒谠论 ,冀迓和甘,仰见朝廷宵旰忧劳至意 。职随于二十一日恭具一疏,当堂赍呈,冀得代递,以未合体制,格不得上。今者畿内雨泽既降,目下似可以无言矣 。然甘霖不降,四野亢旱,民生之忧,国家之忧也,不得不言也。三凶在朝,上倚慈恩,下植徒党,权震天下,威胁士民,包藏祸心,伺隙必发,危及至尊。四海悬心 ,切于剥肤。盗贼于是乎窃伺, 强敌于是乎觊觎,尤君父之隐忧,国家之巨患也。忍待祸畏罪而不言乎?况我朝纳言之盛,超越百代。乾隆朝孙嘉淦以自是规高宗;道光朝袁铣以寡欲规宣宗;而倭仁、胜保、苏廷魁诸人,并直言不讳于文宗之朝;此皆匡言主德,直陈无隐。主圣臣直 ,着为美谈。而我朝之纠举大臣者,有若李之芳劾魏裔介 ,彭鹏之劾李光地;而弹劾权奸者,如郭绣之参明珠,钱礼之参和珅等。当时皆侃侃直言,不避权贵,是以贪横敛迹 ,圣治昌明 。钦惟我皇太后、皇上,敬承祖制,宵旰求言,又何忍于圣主之前,而缄默不言乎!谨即前疏所言,而益增其未备,请为皇太后、皇上陈之。窃闻大《易》所言,干为君位,史官所记;日为君象,此中国数千年相传恒之说也。若古来垂帘之政,则惟宋之宣仁太后,治称极盛。此外若汉之和熹邓皇后,亦有美政,纪于简编。然考其时,皆国君嗣服,尚在冲龄,始举此制。故汉安帝之年稍长,杜根则有谏言。而宋章献太后之时,范仲淹亦尝诤之 。若今日我皇上之临御天下也,二十余年矣,而去秋八月,臣不犹恭奉皇上,吁请皇太后训政者,此惟圣母止慈,圣皇止孝,度越万古,超轶寻常。
或谓皇上因逆臣康有为之变,而吁请皇太后以定危疑。或谓皇上因圣体违和,而吁请皇太后以持国计。度今一年以来,皇太后之调护圣躬 ,而训启圣聪者,当已圣德日隆,而圣体日康矣 。为皇太后计,则归政之时也。惟今日者,或谓皇上以时事多艰,而欲仰承乎慈训。皇太后亦以国事为重,而略形迹之嫌疑。此则圣慈圣孝,亘古同昭,臣下岂敢有他说。独是此后皇上圣躬之安否如何,天下万世,不能不以为皇太后之责任。何则,必有鲁恭、袁敞、杨震以为之臣,而后得成和熹之治 ;又必有司马光、吕公着、 文彦博以为之臣,而后得成宣仁之治。况司马光、吕公着诸人,虽奉宣仁太后以为政,其于宋帝,固无纤芥之嫌也。
燕楼道 :“这段说得明白晓亮,不像北山笔墨。”鹣斋道:“现在朝中正是圣后文母颂扬之际,北山能说这几句话,也算是凤鸣朝阳了。”琼秋吐舌道:“不太险了么?据吾说起来,君子思不出其位,还是安分守己的好 。”三人正在议论,忽听门帏一响,三人回头时 ,原来是甄幼标 。正是:一纸风传京国事,两行笺奏直臣心。不知甄幼标来何事,北山奏折下文是讲什么,须听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吴孝廉书斋读报 荀编修衙门骂贼
话说吴琼秋、汪鹣斋、齐燕楼三人 ,正在看北山请归政、除三凶的折子,忽见甄幼标进来,慌忙问道 :“你知北山闹出事了么?”三人道 :“正在这里阅《国闻报》,见他一个折子。
你也知道么 ?”幼标忙问道:“《国闻报》在哪里,给吾瞧瞧,吾是得京友的信,说徐中堂要参他,还牵涉龚师傅呢!吾得了信,就去见龚士弢,才得了他堂兄弟季樵的电报,知这事可危,恐犯不测。现北山已着聂枚林押回,想这十日内,必可到家。”
燕楼道:“吾听见还牵涉仲玉呢?”一面说一面看报:若今三凶在朝,凭权藉势,上托圣慈之倚畀,隐与君上为仇雠,而其余之以世仆,而怏怏于少主,以党阉而窃窃患失者,咸有不利其君之心,以希永保富贵之计。核其情状,往往而然。而三凶又为之魁。三凶者何?大学士荣禄,大学士刚毅,太监李莲英是也 。荣禄少以妄言荧听,废斥多年。近十年间,重跻通显,不念皇上录用之恩,而以倒行逆施为事 。方其为步军统领也 ,已上恃皇太后之亲,下恃礼王之戚,玩视朝旨,三令不从。比任北洋,不及半年 ,激怒皇上,几欲加诛。夫人臣而为圣主所欲杀,则即平日之跋扈可知。今则内掌枢机,外握兵柄。夫自古 及今,内外之权不相侵,将相之柄不兼摄,诚以防主弱臣强,祸生不测也。曹操于汉,有此权,则凌君矣。司马昭于魏,有此权,则杀主矣。今荣禄既为军机大臣,而又节制武卫五军、北洋各军。近闻苏元春练兵江南,亦归节制。
后权之盛,漫延及于南洋。而且督抚保人材,则归其差遣。
外省制利器,则供其军械。威柄之重,震动天下。我朝所有权臣,如鳌拜、明珠、赓尧、端华、肃顺之徒,均无此势力。使荣禄于此,或生异心,未识皇太后何以为皇上地也。即令荣禄此时初心可保,而此后则势成骑虎,不得复下。武夫患失,必起奸谋,祸变之来,未知所底。夫古来史册所载,权臣恃母后而不利其嗣君者,不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