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6-小说

322-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明-金圣叹-第75页

举,如拨云见日一般。杨志若得寸进,当效衔环背鞍之报。”梁中书大喜,赐与一副衣甲。当夜无事。
  次日天晓,时当二月中旬,【有意无意,所谓草蛇灰线之法也。】正值风和日暖。梁中书早饭己罢,【第一段,早饭。】带领杨志上马,【第二段,带杨志上马。】前遮后拥,往东郭门来。到得教场中。【第三段,来到教场。】大小军卒并许多官员接见,【第四段,官军迎接。】就演武得前下马,到厅上正面撒著一把浑银交椅坐上。【第五段,升厅。】左右两边齐臻臻地排著两行官员:指挥使 、团练使、正制使、统领使,牙将、校尉、正牌军、副牌军。前后周围恶狠狠地列著百员将校。正将台上立著两个都监:一个唤做李天王李成,一个唤做闻大刀闻达。二人皆有万天不当之勇,统领著许多军马,一齐都来朝著梁中书呼三声喏。【第六段,众将官声喏。】【眉批:此一段看他会家不忙,叙得水平树匝相似。】却早将台上竖起一面黄旗来。【第七段,竖帅字旗。】将台两边,左右列著三五十对金鼓手,一齐发起擂来。品了三通画角,发了三通擂鼓,【第八段,发擂。】教场里面谁敢高声。【第九段,发擂罢。】又见将台上竖起一面净平旗来,前后五军一齐整肃。【第十段,净平旗。】将台上把一面引军红旗麾动,【第十一段,引军旗。】只见鼓声响处,【第十二段,起鼓。】五百军列成两阵,军士各执器械在手。【第十三段,列阵。】将台上又把白旗招动,两阵马军齐齐地都立在面前,各把马勒住。【第十四段,众将听令。】
  梁中书传下令来,叫唤副牌军周谨向前听令。【第十五段,传下将令来。】右阵里周谨听得呼唤,跃马到厅前,跳下马,插了枪,暴雷也似声个大喏。【第十六段,副军听令。】梁中书道:“著副牌军施逞本身武艺。”周谨得了将令,绰枪上马,在演武厅前,左盘右旋,右旋左盘,将手中枪使了几路。众人喝采。【第十七段,副军演艺。】梁中书道:“叫东京对拨来的军健杨志。”【第十八段,传下将令。】杨志转过厅前,唱个大喏。【第十九段,杨志听令。】梁中书道:“杨志,我知你原是东京殿司府制使军官,犯罪配来此间。即日盗贼倡狂,国家用人之际。你敢与周谨比试武艺高低?如若赢得,便迁你充其职役。”杨志道:“若蒙恩相差遣,安敢有违钧旨。”梁中书叫取一匹战马来,教甲仗库随行官吏应付军器;教杨志披挂上马,与周谨比试。杨志去厅后把夜来衣甲穿了;拴束罢,带了头盔弓箭腰刀,手拿长枪,上马从厅后跑将出来。梁中书看了道:“著杨志与周谨先比枪。”周谨怒道:“这个贼配军!敢来与我交枪!”【第二十段,杨志出马。】谁知恼犯了这个好汉,来与周谨斗武。
  不因这番比试,有分教杨志在:
  万马丛中闻姓名,千军队里夺头功。
  毕竟杨志与周谨比试,引出甚么人来,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二回 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
【总批 :古语有之:画咸阳宫殿易,画楚人一炬难;画舳舻千里易,画八月潮势难。今读《水浒》至东郭争功,其安得不谓之画火、画潮第一绝笔也!夫梁中书之爱杨志,止为生辰纲伏线也,乃爱之而将以重大托之,定不得不先加意独提掇之。于是传令次日大小军官都至教场比试,盖其意止在周谨一分请受耳。今观其略写使枪,详写弓马,亦可谓于教场中尽态极妍矣。而殊不知作者滔滔浩浩、莽莽苍苍之才,殊未肯已也。忽然阶下左边转出一个索超,一时遂若连彼梁中书亦似出于意外也者。而于是于两汉未曾交手之前,先写梁中书着杨志好生披挂,又借自己好马与他骑了。于是李成亦便叫索超去加倍分付,亦将自己披挂战马全副借与。
  当是时,两人殊未尝动一步,出一色,而读者心头眼底己自异样惊魂动魄,闪心摇胆。却又放下两人,复写梁中书走出月台,特特增出一把银葫芦顶茶褐罗三檐凉伞,重放炮,重发擂,重是金鼓起,重是红旗、黄旗、白旗、青旗招动,然后托出两员好汉来。读者至此,其心头眼底,胡得不又为之惊魂动魄,闪心摇胆?
  然而两人固殊未尝交手也。至于正文,只用一句“战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就此一句,半路按住,却重复写梁中书看呆,众军官喝采,满教场军士们没一个不说,李成、闻达不住声叫好斗,使读者口中自说满教场人,而眼光自落在两个好汉、两匹战马、两般兵器上。不惟书里梁中书呆了,连书外看书的人也呆了,于是鸣金收军而后,重复正写一句两个各要争功,那肯回马。如此行文,真是画火画潮,天生绝笔,自有笔墨未有此文,自有此文未有此评。呜呼!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即又何忍不公诸天下后世之酒边灯下之快人恨人也!
  如此一回大书,愚夫读之,则以为东郭争功,定是杨志分中一件惊天动地之事。殊不知止为后文生辰纲要重托杨志,故从空结出两层楼台,以为梁中书爱杨志地耳。故篇中凡写梁中书加意杨志处,文虽少,是正笔,写与周谨、索超比试外,文虽绚烂纵横,是闲笔。夫读书而能识宾主旁正者,我将与之遍读天下之书也。
  看他齐臻臻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