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6-小说

329-金钟传正明集-清-佚名-第49页

觉世之心,既而鼎新复不肯趋侍熙朝。故尔泛宅河上,采集轶事,兼志恶风,瑶函储书,铁笔立案。浮水面以彰操□节,次渡口以振瞆启聋。其报应因果之录,必更有分毫不爽者,即如申应钟之登科,孝思亦且愕疑。人或有议其妄诞不经者,不知孝思游津之候即应钟折桂之年也。子不晓其父之何往,父未闻其子之擢取,信绝音疏,理固然也。根深叶茂,遇何异者独奉乩示,重阳三春,骑墙之语。应钟不免耿耿于心。及其一聆父言,方知乩示不测之神妙。然而请乩一事,有讥其伪者,有目其幻者,目其幻者,尚知不伪也。惟讥其伪者其造罪为甚深焉,何也?乩笔驰风骤雨,即大才子亦不如是之敏捷。以神圣救世之苦心,劝而不从,已同兽类。又从而非之谤之,吾不解其因何而深嫉之也。昔圣人以神道设教,易固尝言之矣。请乩者岂自今日始哉?且神圣以佛道示人,非尽驱人崇尚元风也。不过令人本孝弟心存于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正所以辅相皇猷,参赞圣谕。欲天下道德一风俗同,奠社稷于磐石耳。非特不伪,又何幻之有也耶?
理注:
且说李金华,听那管船的说,方知贺氏的下落,德水承素舫又见“波心广记”四字,非心广体舒不能心神具妙。贺淑媛遇谢杏村,带上保定。是春风鼓大和,保养太和之气,自然元神得定。神安精足,精能化气,气能还神。才到清江地面,一路至江宁,到申孝思家,其气得所,自然门弟光辉。又见“衍庆堂”三字,元气归原,方能延年益寿矣。
偈云:
根深德培厚,叶茂性自华。
精气归原郡,白雪吐黄芽。
卷五
第三十三回设法坛尊行三教垂慈训化及百工
歌曰:
人心没彀,人心没彀。苦思巧计设奸谋,将一点真实丢在脖儿后。【贪妄不足,诚正无存。】让你有千箱财帛,万顷田畴,怕的是无福消受。【富厚虽多,身亡何益。】倘若恶贯满盈吓,岂非一旦无常万事休。【积孽到头,空施巧手。】咳!休也不得休,那阴司苦楚哇;说也说不透,【罗刹无情,佛天不佑。】几句闲言叙过。
书接上回话说申应钟邀来几个同学。一个是应钟同年王笃生,号培之,其余皆是上元文庠。一名高化成,号慎斋;一名方正品,号守三;一名庆六谦,号逢吉。四人来至衍庆堂,与元德印堂相见。王培之自然与元德行个礼儿,认为年伯。一切周旋,不在话下。
当时即在衍庆堂高设法坛,焚香升表,各执其事。王培之庆逢吉扶乩,申应钟誊录,李金华平米,余者两旁侍立。待有半时,那乩画了几个圈儿,众人不解,叩求明示。
乩云:“诸生不识此圈乎?不识之何由打破?须将这个圈子认个明白,方得下手工夫。”众人叩乞明示此圈。
乩云:“诸生可少待,余乃捧剑童子也。不时有上真降笔。众人叩问上真为谁。
乩云:“降乩者,仙之常情也。然有意挽世者,实莫若孚佑帝君。诸生懔肃以待可。”停乩少时,王庆二人上坛请乩。
乩云:“万里云衢任往来,香云直上冻云开。随风踏破寻芳履,几朵梅花雪里埋。【一片冰心。】红尘世上浊情浓,孽障愁城几万重。睡到五更犹未醒,寂然无处撞金钟。【唤醒群梦。】道人乃前唐之吕洞宾也。诸生设乩,道人辱临。但不知有何不明,即望下问。苟有所识定不敢隐。”
申孝思叩头道:“缘孝思父子屡蒙圣佑,设坛谢恩,并求指示明途。”
乩云:“善人吉神拥护,恶人厉鬼跟随,谁不识之。【识而不信奈何?】如尔父子者,虽非至善,亦无大疵。有何恩之可谢哉?至于所谓明途者,除申明孝思以外,无他奇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叫醒儒道。】三教圣人皆此为极。【证明三教。】道人职司度世,亦不能另树旗帜。今日者,尔姓名乃申孝思,适与道人之心大相符合。即三教圣人,与尔之姓名,亦无不符合也。【此书开卷以申孝思居首,至此方言申明孝思本意,盖寓劝人以孝思当先也。】
此时李金华在旁平米,看得明白。想起孝字,不觉泪下。【痛世人不肯回头,故想起孝字,不觉泪下也。】
乩云:“李生何必伤心,孝字甚广远。若能一心清净,毫无杂念,自然于孝无亏。吾子其察之。”
李金华在旁叩头道:“上真论及此,金华在顺天尝与友人杜淦和尚悟澈,言及清净二字,甚有不易得者,即求上真开蒙。”
乩云:“论清净之大处,不若论其简便也。倘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至于纯善无恶地步,便为清净。推而言之,即有莫大者。”
李金华又叩头道:“这点机关,虽然打破,总有破而不易入者,尚求指示。”
乩云“吾子无他病,将口上放点慈悲【慈悲无他,令其设教时,务以孝弟二字作口头禅耳。此乃对实行不亏者说。观者莫忽。】自臻上境。”
李金华亦不敢下问。申孝思又叩头道:“上真为仙,仙固降乩矣。不知释儒亦可垂训否?”
乩云:“吾子谬矣。仙者亦一人耳,释儒又何尝非人哉?人而为仙,成道也。释而为佛,儒而为圣,亦成道也。三教之中,一道而已。教有三,道岂有三乎?仙亦可圣,圣亦可佛。仙降乩,即佛圣降乩,道人固不敢与佛圣齐驱。固道人之上仍有太上耳。道人既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