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石,非五色脂,色如桃花,
久服肥人。土人亦以疗下利,旧出苏州余杭山大有,今不收采尔。
<目录>卷第三<篇名>太一禹余粮内容:味甘,平,无毒。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除邪气,肢节不利,大饱 绝力身重。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一名石脑。生太山山谷,九月采。
杜仲为之使,畏贝母、菖蒲、铁落。今人惟总呼为太一禹余粮,自专是禹余粮尔,无复 识太一者,然疗体亦相似,
《仙经》多用之,四镇丸亦总名太一禹余粮。
〔谨案〕太一余粮及禹余 初在壳中未凝结者,犹是黄水,名石中黄子。久凝乃有数色,或青或白,或赤或黄,年多变 赤,因赤渐紫,自赤及紫,
俱名太一。其诸色通谓余粮。今太山不见采得者,会稽、王屋、泽、潞州诸山皆有之。
<目录>卷第三<篇名>石中黄子内容:味甘,平,无毒。久服轻身,延年,不老。此属余粮壳中,未成余粮黄浊水也 。出余粮处有之。陶云∶芝品中有石中黄子,非也。(新附)
<目录>卷第三<篇名>禹余粮内容:味甘,寒、平,无毒。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疗小腹 痛结烦疼。练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一名白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中或池泽中 。
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叠,中有黄细末如蒲黄,无沙者为佳。近年茅山凿 地大得之,极精好,乃有紫 华靡靡。《仙经》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 ,根作块有节,似菝 而 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 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以充粮,而 者,即是太一也。张华云∶ 池多蓼者,
必有余粮,今庐江间便是也。适有人于铜官采空青于石坎,大得黄赤色石,极似今之余粮,
而色过赤好,疑此是太一也。彼人呼为雌黄,试涂物,正如雄黄色尔。
〔谨案〕陶云∶“黄 赤色石,疑是太一。”既无壳裹,未是余粮,疑谓太一,殊非的称。
<目录>卷第四<篇名>金屑内容:味辛,平,有毒。主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除邪毒瓦斯,服之神仙。生益州,采 无时。
金之所生,处处皆有,梁、益、宁三州及建晋多有,出水沙中,作屑,谓之生金。辟恶 而有毒,不炼服之杀人。建、
晋亦有金沙,出石中,烧熔鼓铸为埚,虽被火亦未熟,犹须更炼。又高丽、扶南及西域外国 成器,金皆炼熟可服。《仙经》
以KT 、蜜及猪肪、牡荆、酒辈炼饵柔软,服之神仙。亦以合水银作丹砂外,医方都无用,
当是犹虑其毒害故也。《仙 方》名金为太真。
<目录>卷第四<篇名>银屑内容:味辛,平,有毒。主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久服轻身长年。生永昌,
采无时。
银之所出处,亦与金同,但皆是生石中耳。炼饵法亦相似。今医方合镇心丸用之,不可 正服尔。为屑当以水银磨令 消也。永昌本属益州。今属宁州,绝远不复宾附。《仙经》又有服炼法,此当无正主疗,故 不为《本草》所载。古者名金 为黄金,银为白金,铜为赤金。今铜有生熟,炼熟者柔赤,而《本经》无用。今铜青及大钱 皆入方用,并是生铜,应在 下品之例也。
〔谨案〕银之与金,生不同处,金又兼出水中。方家用银屑,当取见成银薄,
以水银消之为泥。合硝石及盐 研为粉,烧出水银,淘去盐石,为粉极细,用之乃佳。不得已乃磨取屑耳。且银所在皆有,
而以虢州者为胜,此外多锡 秽为劣。高丽作帖者,云非银矿所出,然色 为器辟恶,乃为瑞物也。
<目录>卷第四<篇名>水银内容:味辛,寒,有毒。主疥瘙,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虫虱、堕胎、除热。以傅男子阴,
阴消无气。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复为丹。久服神仙,不死。一名汞。生符陵平土,出于丹 砂。
畏磁石。今水银有生熟。此云生符陵平土者,是出朱砂腹中,亦别出沙地,皆青白色,
最胜。出于丹砂者,是今烧 粗末朱砂所得,色小白浊,不及生者。甚能消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还复为丹,事 出《仙经》。酒和日曝,服之 长生。烧时飞着釜上灰,名汞粉,俗呼为水银灰,最能去虱。
〔谨案〕水银出于朱砂,皆因 热气,未闻朱砂腹中自出之者。
火烧飞取,人皆解法。南人又蒸取之,得水银少于火烧,而朱砂不损,但色少变黑耳。
<目录>卷第四<篇名>雄黄内容:味苦、甘,平,寒、大温,有毒。主寒热,鼠 ,恶疮,疽痔,死肌。疗疥石,KT 疮 ,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杀精 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肿,胜五兵,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悦泽人面。炼食之,轻身 、神仙。饵服之,皆飞入人脑中,胜鬼神,延年益寿,保中不饥。得铜可作金。一名黄食石 。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阳,采无时。
炼服雄黄法,皆在《仙经》中,以铜为金,亦出《黄白术》中。晋末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