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验。凡此三建,俗中乃 是同根,而《本经》分生三 处,当各有所宜故也。方云∶少室天雄,朗陵乌头,皆称本土,今则无别矣。少室山连嵩高,
朗陵县属豫州,汝南郡今 在北国。
〔谨案〕侧子,只是乌头下共附子、天雄同生,小者侧子,与附子皆非正生,谓 从乌头旁出也。以小者为侧 子,大者为附子,今称附子角为侧子,理必不然。若当阳以下,江左及山南嵩高、齐、鲁间,
附子时复有角如大豆许。
夔州以上剑南所出者,附子之角,曾微黍粟,持此为用,诚亦难充。比来京下,皆用细附子 有效,未尝取角,若然,方 须八角附子,应言八角侧子,言取角用,不近人情也。
<目录>卷第十<篇名>羊踯躅内容:味辛,温,有大毒。主贼风在皮肤中淫痛,温疟,恶毒,诸痹。邪气,鬼疰,蛊毒。一 名玉支。生太行山谷及淮南 山。三月采花,阴干。
今近道诸山皆有之。花黄似鹿葱,羊误食其叶,踯躅而死,故以为名。不可近眼。
〔谨 案 于栀子注中云∶是踯躅,子名玉支,非也。花亦不似鹿葱,正似旋 花黄色也。
<目录>卷第十<篇名>茵芋内容:味苦,温、微温,有毒。主五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 湿痹痛。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一名芫草,一名卑共。生太山川谷。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好者出彭城,今近道亦有。茎叶状如莽草而细软耳,取用之皆连细茎。方用甚稀,惟以 合疗风酒散用之。
<目录>卷第十<篇名>射干内容:味苦,平,微温,有毒。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 大热。疗老血在心肝脾间,
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久服令人虚。一名乌扇,一名乌蒲 一名草姜。生南阳川谷,生 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此即是乌 根,庭坛多种之,黄色,亦疗毒肿。方多作夜干字,今射亦作夜音,乃言其 叶是鸢尾,而复有鸢头,此 盖相似尔,恐非。乌 ,即其叶名矣。又别有射干,相似而花白茎长,似射人之执竿者。故 阮公诗云∶射干临增城。此 不入药用,根亦无块,惟有其质。
〔谨 案 根即鸢头也。陶说由跋,都 论此耳。
<目录>卷第十<篇名>鸢尾内容:味苦,平,有毒。主蛊毒,邪气,鬼疰诸毒,破症瘕积聚大水,下三虫。疗头眩,杀鬼 魅。一名乌园。生九嶷山谷,
五月采。
方家皆云,是夜干苗,无鸢尾之名,主疗亦异,此当别一种物。方亦有用,鸢头者即应 是其根,疗体相似,而本草 不显之。
〔谨案〕此草叶似夜干而阔短,不抽长茎,花紫碧色,根 有小毒,嚼之戟人咽喉,与 夜干全别。人家亦种,所在有之。夜干花红,抽茎长,根黄有臼。今陶云由跋,正说鸢尾根 茎也。
<目录>卷第十<篇名>贯众内容:味苦,微寒,有毒。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创。
花疗恶疮,令人泄。一名 贯节,一名贯渠,一名百头,一名虎卷,一名扁苻,一名伯萍,一名乐藻,此谓草鸱头。生 玄山山谷及宛朐又少室。二 月、八月采根,阴干。
菌为之使。近道亦有,叶如大蕨,其根形色毛芒全似老鸱头,故呼为草鸱头也。
<目录>卷第十<篇名>半夏内容:味辛,平、生微寒、熟温,有毒。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
咳 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
胎堕,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尽。一名地文,一名水玉,
一名守田,一名示姑。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干。
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槐里属扶风,今第 一 白者为佳,不厌陈久,用之皆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须生姜 者,亦以制其毒故也。
〔谨案〕 半夏所在皆有,生泽中者,名羊眼 来互相用,功状殊异,问南 人说∶苗 三事混淆,陶竟不识。
<目录>卷第十<篇名>由跋根内容:主毒肿结热。
本出始兴,今都下亦种之。状如乌 而布地,花紫色,根似附子,苦酒摩涂肿,亦效,
不入余药。
〔谨案〕由跋 根,寻陶所注,乃是鸢尾根,即鸢头也。由跋今南人以为半夏,顿尔乖越,非惟不识半夏,
亦不知由跋与鸢尾耳。
<目录>卷第十<篇名>虎掌内容:味苦,温、微寒,有大毒。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除阴 下湿,风眩。生汉中山谷及 宛朐。二月、八月采,阴干。
蜀漆为之使,恶莽草。近道亦有,极似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今用多破之,
或三、四片耳,方药亦不正 用也。
〔谨案〕此药,是由跋宿者,其苗一茎,茎头一叶,枝丫夹茎。根大者如拳,小者 若卵,都似扁柿,四畔有圆 牙,看如虎掌,故有此名。其由跋是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