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由其气伤肾也。)糯米泔浸去腥气。蒸。元参为使。恶贝母、菟丝、漏芦 。反藜芦。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龙胆草内容:\x泻肝胆火、下焦湿热。\x 大苦大寒。沉阴下行。入肝胆而泻火。兼入膀胱肾经。除下焦之湿热。与防己同功。酒 浸。
亦能外行上行。治骨间寒热。(肾主骨。)惊痫邪气。(肝经风火。)时气温热。热痢疸黄。脚 肿而痛者、为湿香港脚、宜清热利湿搜风、痛而不肿、挛缩枯细 者、名干香港脚、宜养血润燥舒筋。)咽喉风热。赤睛弩肉。(泻肝胆火、能明目、元素曰∶柴 胡为主、龙胆为使、目疾要药。凡目疾初起、宜发散、忌寒凉。)痈疽疮疥。大损胃气。
无实火者忌之。甘草水浸一宿。曝用。小豆、贯众为使。忌地黄。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黄连内容:\x泻火燥湿。\x 大苦大寒。入心泻火。(海藏曰∶泻心实泻脾也、实则泻其子。)镇肝凉血。(凡治血、
防风 为上部之使、黄连为中部之使、地榆为下部之使。)燥湿开郁。解渴除烦。消心瘀。(能去心 窍恶血。)止盗汗。(凉心。)治热毒诸痢。(致痢之由不一、若止因湿热而气实者、连为要药 、嘉言曰∶治痢必先汗解其外、后调其内、首用辛凉以解表、次用苦寒以清里。痢有虚实 寒热之分、白属气分、红属血分、红热白寒之说非也、须凭脉证、而为凉泻温补。)痞满嘈 杂。吞酸吐酸。(因肝火郁而成者、同吴萸降火开郁。)腹痛心痛伏梁。(心积。)目痛 伤。
(人乳浸点、或合归芍等分、煎汤热洗、散热活血、亦佳。)痈疽疮疥。(诸疮痛痒、皆属心 火。)酒毒明目。定惊止呕。(热郁恶心、兀兀欲吐、可用数分。)解毒除疳。杀蛔。蛔得苦 则伏。)虚寒为病。大忌。(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火化也、盖炎上作苦、味苦必燥、燥则热 矣、且苦寒沉阴肃杀、伐伤生和之气也。或用甘草以调其苦、或加人参以节制之、其庶几 乎。)黄连种数甚多。雅州连,细长弯曲。微黄无毛。有硬刺。马湖连,色黑细毛。绣花针 头硬刺。形如鸡爪。此二种最佳。云南连,体松。软毛。无硬刺。古勇连,(产云南古勇山 。)体重无毛。无硬刺。此二种次之。水连头。(又名鲁连、产川中。)体松。有毛。无硬刺 。又次之。新山连。(产广西。)光黄性重。断则淡黄色。土连。(产处州。)色黑。团节。(
马药中用之。)鸡屎连。色黑细小。断则淡绿色。以上三种。服之害人。云景连。(产云南。
)色黑。断则红色。不入药。川中种连。色黄。软毛。无硬刺。味微苦而薄。服之无效。去 毛。治心火。生用。肝胆火。猪胆汁炒。上焦火、酒炒。中焦火、姜汁炒。下焦火、盐水炒 。(或童便炒。)食积火、黄土炒。湿热在气分。吴萸汤炒。在血分。醋炒。(时珍曰∶诸法 不独为之引导、盖辛热制其苦寒、咸寒制其燥性、用者详之。)黄芩、龙骨为使。恶菊花、
元参、僵蚕、白藓皮。畏款冬、牛膝。忌猪肉。(时珍曰∶方有脏连丸、黄连猪肚丸、岂忌 肉而不忌脏腑乎。)杀乌头、巴豆毒。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胡黄连内容:\x其性味功用、并似黄连、故名。\x 今诸家俱用以治小儿潮热五疳等证。(喻嘉言曰∶凡治小儿五疳、即大人五劳也、幼科 知用 五疳之成方、而不知五劳之曲折次第、初起者治之、可以得效、胃虚者服之、有死而已、盖 胆草、芦荟、黄连、胡黄连之类、极苦大寒、儿不能胜尔、大方亦然、设妄谓五脏虚劳之 外、又有实劳、而恣用苦寒诸药、如是死者、医杀之尔。)解吃烟毒。(二允曰∶解吃烟毒、
合茶服之、效。)出波斯国。今秦陇南海亦有之。心黑外黄。折之尘出如烟者。乃为真也。
其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黄芩内容:\x泻火除湿。\x 苦入心。寒胜热。泻中焦实火。除脾家湿热。治 痢腹痛。(寒痛忌用、凡腹痛、有寒 热、
虚实、食积、瘀血、痰湿之不同、寒宜温、热宜清、虚宜补、实宜攻、食宜消导、瘀血宜行 散、湿痰宜化痰利湿、痛时手不可按者、为实痛、按之痛止者、为虚痛。)寒热往来。(邪在 少阳。)黄胆五淋血闭。(实热在血分。)气逆痈疽疮疡。及诸失血。降痰。(丹溪曰∶黄芩降 痰、假其降火也、痰因火动、当先降火。)解渴安胎。(胎孕宜清热凉血、血不妄行、则胎安 。)
酒炒则上行。泻肺火。利胸中气。(肺主气、热伤气、泻热所以利气。)治上焦之风热湿 热。
(丹溪曰∶黄芩、上中二焦药。)火嗽喉腥。(五臭、肺为腥。)目赤肿痛。(黄芩得柴胡、退 寒热、得芍药、治痢、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桑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之圣药、时珍 曰∶仲景治少阳证、小柴胡汤、太阳少阳合病下痢、黄芩汤、少阳证下后心满、泻心汤并用 之、盖黄芩苦寒入心、泻热、除脾家湿热、使胃火不流入肺、不致刑金、即所以保肺也、肺 虚不宜者、苦寒伤土、损其母也、少阳证虽在半表半里、而心膈痞满、实兼心肺上焦之邪、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又兼脾胃中焦之证、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