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3-本草从新-第13页

式所谓、热甚廷孔郁结、神无所依、不能收禁之意也、廷孔、女人溺孔也。)
产虚烦呕。(经疏云∶古方调经种子、往往用之、盖不孕缘于血热、而其源起于真阴不足、
阳胜而内热、故营血日枯也、益阴清热、则血自生旺而有子矣、须佐以归地芍药杜仲苁蓉等 药。)血热相宜。血虚则忌。似牛膝而短小柔软。去须。酒洗。恶大黄、大戟、山茱、姜枣。

冬各一两、百部二两、米饮服末一钱。)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白茅根内容:\x泻火消瘀、凉血止哕。\x 甘寒。入手少阴心、足太阴阳明。(脾胃。)除伏热。消瘀血。利小便。解酒毒。治吐衄 诸血 。(心肝火旺、逼血上行、则吐血、肺火盛则衄血、茅根、甘和血、寒凉血、引火下降、故 治之、扑损瘀血、捣汁服、名茅花汤、亦治鼻衄产淋。)血闭寒热。(血瘀则闭、闭则寒热作 矣。)淋沥崩中。(血热则崩。)伤寒哕逆。(即呃逆、说文曰∶哕、气牾也。许慎说文解字 、周弼说文本原。)肺热喘急,内热烦渴。黄胆水肿。(清火行水、时珍曰∶良药也、世人以 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药、伤冲和之气、乌足知此哉。)针能溃脓。(酒蒸服、一针溃一孔、
二针溃二孔。)花能止血。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白鲜皮内容:\x通、祛风湿。\x 气寒善行。味苦性燥。入脾胃。除湿热。兼入膀胱小肠。行水道。通关节。利九窍。为 诸黄 风痹之要药。(一味白鲜皮汤、治产后风、时珍曰∶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兼治风疮疥癣 。女子阴中肿痛。(湿热乘虚、客肾与膀胱所致。)下部虚寒。虽有湿证。勿可饵也。近道处 处有之。以四川所产为良。江宁府、滁州、润州所产。俱次之。根黄白而心实。取皮用。(
山人采嫩苗、为菜茹。)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萆 。(鼠 已破、出脓血、白鲜煮汁服、
效。)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延胡索内容:\x宣、活血利气。\x 辛苦而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厥阴。(心包、肝。)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通 小便。
除风痹。治上下内外诸痛。(通则不痛。)症癖崩淋。月候不调。(气血不和、因而凝滞、不 以时至。)产后血晕。暴血上冲。折伤积血。为活血利气之药。然辛温走而不守。(独用力迅 、宜兼补气血药用。)通经堕胎。瘀滞有余者宜之。生用破血。炒用调血。(酒炒行血、醋炒 止血。)经事先期。虚而崩漏。产后虚晕。均忌之。(根如半夏、黄色而坚。)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落得打内容:\x宣、行血止血。\x 甘平。治跌打损伤。及金疮出血。并用根煎。能行血。(酒炒。)又能止血。(醋炒、或 捣敷 之、不作脓。)苗高人许。叶如薄荷。根如玉竹而无节。捣烂则粘。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开金锁内容:\x宣、祛风湿。\x 苦平。祛风湿。治手足不遂。筋骨疼痛。与苍术当归同用。甚效。产江浙。苗高三四尺。
叶 如萆 。根如何首乌而无棱。肉白色而无纹。略似菝 而无刺。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冬虫夏草内容:\x补肺肾。\x 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四川嘉定府所产者最佳。云南贵州所出者次之。冬 在土 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则复化为虫。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锦地罗内容:\x泻、解毒。\x 微苦平。治山岚瘴毒。疮毒。并中诸毒。以根生研。酒服一钱匕。即解。出广西庆远山 岩间 。镇安、归顺、柳州皆有之。根似萆 及栝蒌根状。彼处人颇珍重之。以充方物。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水仙根内容:\x泻、解毒。\x 苦微辛。寒滑。治痈疽及鱼骨哽。
花、(一名金盏银台。)主治。作香泽涂身,去风气,又疗妇人五心发热。(胡 卫生易简方 、同干荷叶、赤芍等分为末、白汤调、每服二钱、热自退。)
<目录><篇名>卷二草部内容:\x芳草类\x <目录>卷二草部<篇名>当归内容:\x补血、润燥滑肠。\x 甘温和血。辛温散内寒。苦温助心散寒。(诸血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当归苦温 助心 。)入心肝脾。(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为血中气药。治虚劳寒热。咳逆上气。(血和则 气降。)温疟。(厥阴肝邪、 痢。头痛腰痛。心腹肢节诸痛。(散寒和血。)跌打血凝作胀。
风痉无汗。(身强项直、角弓反张曰痉、无汗为刚痉、有汗为柔痉、当归辛散风、温和血、
产后亦有发痉者、以脱血无以养筋也、宜十全大补汤。)痿痹症瘕。(筋骨缓纵、足不任地曰 痿、风寒湿客于肌肉血脉曰痹。)痘证痈疽疮疡。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满 。腰溶溶如坐水中。(冲脉起于肾下、出于气街、挟脐上行、至胸中、上颃颡、渗诸阳、灌 诸经、下行入足、渗三阴、灌诸络、为十二经脉之海、主血、带脉横围于腰、如束带、总约 诸脉。)及妇人诸不足。一切血证。阴虚而阳无所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