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3-本草从新-第15页

手足少阴(心、肾。)厥阴。(心包、肝。)泻血中伏火。(色赤、故入血分、
能 泻诸经伏火、古方所以用治相火也、世人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和血凉血 而生血。(血热则枯、凉则生。)破积血。(积瘀不去、则新血不生。)通经脉。止吐衄。(血 属阴本静、因相火所逼、故越出上窍、治惊痫螈 。筋脉伸缩抽掣、为螈 、或手足抽掣、
口眼 斜、卒然眩仆、吐涎身软、时发时止、为痫、皆阴虚血热、风火相搏、痰随火涌所致 。)除烦热。疗痈疮。(凉血。)下胞胎。退无汗之骨蒸。(张元素曰∶丹皮治无汗之骨蒸、地 骨皮治有汗之骨蒸、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仲景肾气丸、用丹皮、治神志不足 也、按内经云∶水之精为志、故肾藏志、火之精为神、故心藏神。)胃气虚寒。经行过期不 净者勿服。胎前亦宜酌用。单瓣花红者入药。(时珍曰∶花白者补、赤者利、须分别之。)肉 浓者佳。酒拌蒸用。畏贝母、菟丝、大黄。忌蒜、胡荽、伏砒。(丹皮根捣末服、解中蛊毒 。)
<目录>卷二草部<篇名>泽兰内容:\x通、行血、消水。\x 苦泄热,甘和血,辛散郁,香舒脾。微温行血。入足太阴、厥阴。(脾、肝。)通九窍。
利关 节。破宿血。通月经。消症瘕。散水肿。(甘温能和血行血、独入血海、攻击稽留、其消水 肿者、乃血化为水之水、非脾虚停湿之水也。)治产后血沥腰痛。(瘀行未尽。)身面浮肿。
吐血鼻洪。目痛头风。痈毒扑损。性虽和缓。终是破血之品。无瘀者勿轻用。(古方泽兰丸 甚多、近今禀赋渐薄、不可常用。)时珍曰。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俱生下隰。紫茎素枝。
赤节绿叶。叶对节生。有细齿。但以茎圆节长。叶光有歧为兰草。茎微方。节短。叶有毛为 泽兰。嫩时并可 (音那。)而佩之。楚词所谓、纫秋兰以为佩也。(朱子离骚辨证云∶必花 叶俱香、燥湿不变、方可刈佩、今之兰蕙、花虽香而叶无气、质弱易萎、不可刈佩。)泽兰 走血分。消水肿。涂痈毒。破瘀除症。为妇人要药。兰草走气分。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 恶。为消渴良药。(经曰∶数食肥甘、传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亦名大泽兰。(与 泽兰俱生下隰之地故也。)俗呼省头草、夏月采置发中、则发不腻、兰泽草、香草。(浸油涂 发、去垢香泽、故名兰泽、又名香草。)以为山兰误矣。(寇宗 、朱丹溪、并以兰草为山兰 之叶、李时珍考众说以讥之曰∶陈遁斋闲览云∶楚骚之兰、或以为都梁香、或以为泽兰、
或以为猗兰、当以泽兰为正、今之所种如麦门冬者、名幽兰、非真兰也、故陈止斋着盗兰说 古之兰草、即今之千金草、俗名孩儿菊、今所谓兰、其叶如茅者、
故得兰名、杨升庵云∶世以 如蒲萱者为兰、九畹之受诬也久矣、又 吴与澄草庐集、有兰说云∶兰为医经上品、有枝有茎、草之植者也、今所谓兰、无枝无茎、
因黄山谷称之、世遂谬指为离骚之兰、寇氏本草、溺于流俗、反疑旧说为非、夫医经为实用 、岂可诬哉、今之兰、果可以利水杀蛊而除痰癖乎、其种盛于闽、朱子闽人、岂不识其土产 、而辨析若此、世俗至今、犹以非兰为兰、何其惑之甚也、洛按、时珍之辨兰草、指实详明 、征据凿凿、则兰草为泽兰之一类二种也、夫复何疑、若山兰叶、全无气味、于以上之称名 不符、何能有以上之功效乎、汪氏力辨兰草为山兰叶、但并无实据、不过为臆度之见尔。
士材所着本草、滥收兰叶、致无识之医、遂有加建兰叶为引者。)
<目录>卷二草部<篇名>马兰内容:\x泻、凉血。\x 辛凉。入阳明血分。与泽兰同功。治鼻衄痔疮。(喉痹口紧、马兰根叶捣汁、入米醋少 许、
滴鼻孔、或灌喉中、取痰自开。)
<目录>卷二草部<篇名>郁金内容:(宣、解郁、泻、凉血破瘀。)
辛苦微甘。气寒。其性轻扬。上行入心及包络。兼入肺经。凉心热。散肝郁。破血下气。治 吐衄尿血。妇人经脉逆行。(经不下行、上为吐衄诸证、用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便服 、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血气诸痛。产后败血攻心。颠狂失心。(颠多喜笑、尚 知畏惧、证属不足、狂多忿怒、人莫能制、证属有余、因惊忧痰血塞于心窍所致、用郁金七 两、白矾三两、薄荷糊丸、名白金丸、郁金散恶血、白矾化顽痰。)痘毒入心。(因瘀血凝滞 、而痘疹陷伏者、可用。)阳毒。生肌定痛。能开肺金之郁。故名。今医用此开郁。罕效。
如真阴虚火亢吐血。不关肺肝气逆。不宜用也。(近日郁证、多属血亏、用破血之药开郁、
郁不能开、而阴已先败、致不救者多矣。)出川广。体锐圆如蝉肚。外黄内赤。色鲜微香。
折之光明脆彻。苦中带甘者乃真。(今市中所用者、多是姜黄、并有以蓬莪术伪之者、俱峻 削性烈、挟虚者大忌。)
<目录>卷二草部<篇名>姜黄内容:\x泻、破血行气。\x 味苦辛温。色黄入脾。兼入肝经。理血中之气。破血下气。(辛散苦泄、专于破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