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3-本草从新-第61页

为吐、其证或因寒 、因热、因食、因痰、气逆上冲而然、生姜能散逆气、呕家圣药。)胸壅痰膈。寒痛湿泻。
消水气。行血痹。
去秽恶。杀半夏、南星、菌蕈、野禽毒。(野禽多食半夏、故有毒、生姜能解之。)
辟雾露山岚瘴气。(早行、含之。)叶、食 成症。捣汁饮。即消。
<目录>卷十一菜部<篇名>姜汁内容:\x润、开痰。\x 辛温而润。治噎膈反胃。(同韭汁、梨汁、竹沥、童便、人乳、蜂蜜、驴尿、地栗汁、
蔗浆 、藕汁等、出入酌用。)救暴卒。(凡中风、中气、中暑、中恶、暴卒等证、姜汁和童便饮、
效、姜汁开痰、童便降火也。)疗狐臭。(频涂。)搽冻耳。(熬膏涂。)贴风湿痹痛。(和黄明 胶熬。)
<目录>卷十一菜部<篇名>姜皮内容:\x和脾行水。\x 辛凉。和脾行水。治浮肿胀满。(以皮行皮、五皮散用之。古方以姜茶治痢、热痢留皮、
冷痢去皮、大妙。)
<目录>卷十一菜部<篇名>煨姜内容:\x和中止呕。\x 用生姜惧其散。用干姜惧其燥。唯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呕。及与大枣并用。取其行脾 胃之 津液而和营卫。最为平妥。老姜洗净。用湿粗草纸包。炭火内煨。令草纸纯焦。并姜外皮微 焦。中心深黄色则透矣。切片。
<目录>卷十一菜部<篇名>干姜内容:\x燥、温经逐寒、宣、发表通脉。\x 辛热。逐寒邪而发表温经。燥脾湿而定呕消痰。同五味。利肺气而治寒嗽。开五脏六腑。
通 四肢关节。宣诸络脉。治冷痹寒痞。反胃下利。腹痛症瘕积胀。开胃扶脾。消食去滞。母姜 晒干为干姜。白净结实者良。(如惧其散、炒黄用、或炒微焦、市医将干姜泡淡用之 、殊属可笑。)
<目录>卷十一菜部<篇名>黑姜内容:\x燥、回阳。\x 辛苦大热。除胃冷而守中。(辛则散、炮则稍苦、故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走而不守。)去 脏腑 沉寒锢冷。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炮黑、止吐衄诸血、红见黑则止也。)
有阴无阳者宜之。亦能引血药入气分而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宜之。(此非有余之 热、乃阴虚而阳无所附也、忌用表药寒药、炮姜能入肝、引众药生血、故与补阴药同用、而 热自退、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故亦治目睛久赤。)引以黑附。能入肾而祛寒湿。能回脉 绝无阳。通心助阳。而补心气。(苦入心。)干姜炮黑为黑姜。按姜味大辛。辛能僭上。(好 古曰∶服干姜以治中者、必僭上、宜大枣辅之。)亦能散气走血。(辛热最能动血。)损阴伤 目。凡阴虚有热者勿服。孕妇尤忌。( 鼻不通、干姜末蜜调塞鼻中、即通。)
<目录>卷十一菜部<篇名>胡荽内容:\x宣、发痘疮、辟恶气。\x 辛温。微毒。主消谷。止头痛,通小腹气及心窍,利大小肠。其香窜。辟一切不正之气。
痧 疹痘疮不出。煎酒喷之。(痘疹不出、用酒煎沸、勿令泄气、候冷、去滓、微微从项以下、
喷身令遍、除头面勿喷、盖覆令暖、即出。)久食损人精神。令人多忘。病患食之脚软。(孩 子赤丹、胡荽汁涂之、面上黑子、胡荽煎汤、日日洗之。)
<目录>卷十一菜部<篇名>大茴香内容:\x古作 香。燥、补肾命治寒疝。\x 辛温。暖丹田。补命门。开胃下食。调中止呕。疗小肠冷气。 疝阴肿。(疝有七种、
气血 寒水筋狐 也、属肝经病、以厥阴肝脉络阴器也、多因寒湿所致、亦有挟虚者、当加参术于 温散药中。)腹痛霍乱。干湿香港脚。能昏目发疮。若阳道数举。得热则吐者。均戒。产宁夏 。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疝气入肾、茴香炒作二包、更换熨之。)
<目录>卷十一菜部<篇名>小茴香内容:\x一名莳萝。理气开胃。\x 辛平。理气开胃。亦治寒疝。食料宜之。(煮臭肉、下少许、即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
大 茴尤捷、故名茴香。)小如粟米。炒黄。得酒良。得盐则入肾。发肾邪。故治阴疝。(受病于 肝、见证于肾、大小茴各一两、为末、猪胞一个连尿入药、酒煮烂为丸、每服五十丸。)八 角茴香、(又名舶茴香。)辛甘平。功用略同。自番舶来。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 。黄褐色。
<目录>卷十一菜部<篇名>胡萝卜内容:\x宽中散滞。\x 甘平。宽中下气。散肠胃滞气。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莱菔。故名。有黄赤二种。
子似 莳萝。可和食料。治时痢。
<目录>卷十一菜部<篇名>水芹内容:\x通、去伏热。\x 甘平。去伏热。及头中风热。利口齿及大小肠。治烦渴。崩中带下。五种黄病。(小便 出血 、水芹捣汁、日服二合。)
<目录>卷十一菜部<篇名>旱芹内容:\x泻、散结。\x 甘寒。除心下烦热。疗鼠 瘰 。结核聚气。下瘀血。止霍乱。(凡结核气、旱芹日干 为末 、油煎成膏摩之、日三五度、便痊。)
<目录>卷十一菜部<篇名>蓬蒿菜内容:\x古名同蒿。宣、消痰利便。\x 甘辛凉。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