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甲美如瑶玉、肉柱肤寸、名江珧柱、屠本 闽中海错疏曰∶江珧壳、色如淡 菜、上锐下平、大者长尺许、肉白而韧、柱圆而脆、沙蛤之美在舌、江珧之美在柱。刘恂 岭表录作海月者、误也、海月圆如镜、见后。)
<目录>卷十七虫鱼鳞介部<篇名>西施舌内容:\x补阴。\x 甘咸平。益精。润脏腑。止烦渴。生温州海泥中、似车螯而扁。常吐肉寸余。类舌。故 名。
(屠本 曰∶沙蛤上肉也、产吴航、似蛤蜊而长大、有舌白色、名西施舌、闽部疏曰∶海错 出东四郡者、以西施舌为第一、蛎房次之、西施舌、本名车蛤、以美见谥、产长乐湾中。)
<目录>卷十七虫鱼鳞介部<篇名>蜊壳内容:\x泻湿热。\x 咸大寒。煎汤。洗鹤膝风有效。锻研为粉。涂湿烂疮如神。(岭表录异云∶海月、广人 呼为 膏药、两片合而成形、壳圆、中甚莹滑白、照如云母、壳内有小肉、如蚌蛤、腹中有蟹子、
甚小、饥则蟹出食、蟹饱亦饱、近之以火、则蟹走出、离肠腹、立毙、或生剖之、则蟹子活 在腹中、逡巡亦毙、屠本 曰∶海月形圆如月、亦谓之蛎镜、土人多磨砺其壳、使之通明、
鳞次以盖天窗、岭南谓之海镜、又曰明瓦、按此即海月壳也、一名 、郭璞所谓 腹蟹 、谢灵运诗、有挂席拾海月者是也、时珍以此作江瑶柱、误矣。)以上蛤蚌类。
<目录><篇名>卷十八人部内容:\x一名血余。补阴。\x 苦平。入足少阴、厥阴。(肾、肝。)补阴消瘀、治诸血病。(能去心窍之血、故亦治惊 痫。)
血痢血淋。舌血(茅根汤服。)鼻血。(吹鼻。)小儿惊热。(合鸡子黄、煎为汁服、鸡子能去 风痰。)合诸药煎膏。凉血。去瘀长肉。胎发尤良。补衰涸。(经曰∶肾者精之藏、其华在发、
髓之海、发者脑之华、脑髓减则发素、时珍曰∶发者血之余、埋之 土中、千年不朽、以火 之、凝成血质、煎之至枯、复有液出、误吞入腹、化为症虫、 炼 服食、使发不白、故本经有自还神化之称。)皂荚水洗净。入罐固 。存性。
<目录>卷十八人部<篇名>牙齿内容:\x宣、发痘。\x 咸热有毒。治痘疮倒 。(痘疹论、出不快而黑陷者、 猪血调下一钱、服凉药而血涩 倒陷 者、麝香酒调服。齿者骨之余、得阳刚之性、痘家劫剂也。)伏毒在心。昏冒不省。及气虚 补虚解毒。误用之。多成不治, 。退火毒。研细、水飞。
<目录>卷十八人部<篇名>人中黄内容:\x泻热。\x 甘寒入胃。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阳毒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伤寒 非阳 明实热。痘疮非紫黑干枯。均禁。用竹筒刮去青皮。纳甘草末于中。(亦有用皂荚末者。)紧 塞其孔。冬月浸粪缸中。至春取出。洗悬风处。阴干取末。
<目录>卷十八人部<篇名>金汁内容:\x一名粪清。\x 主治同人中黄。用棕皮棉纸。上铺黄土。淋粪滤汁。入新瓮。碗覆。埋土中一年。清若 泉水 。全无秽气。胜于人中黄。年久弥佳。
<目录>卷十八人部<篇名>人中白内容:\x又名溺白 。降火清瘀。\x 咸凉。降火散瘀。治肺瘀鼻衄。劳热消渴。痘疮倒陷。牙疳口疮。阳虚无火。食不消。
肠不 实者忌之。以蒙馆童子便桶。及山中老僧溺器刮下者。尤佳。新瓦火 过。
<目录>卷十八人部<篇名>童便内容:\x一名还元水、饮自己溺、名回轮酒。降火清瘀。\x 咸寒。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出。乃其旧路。降火滋阴甚速。润肺清瘀。(咸走血。)治 肺痿 失音。吐衄损伤。(凡跌打损伤、血闷欲死者、以热尿灌之、下咽即醒、一切金疮受杖、并 宜用之、不伤脏腑、若用他药、恐无瘀者、反致误人也。)胞胎不下。(皆散瘀之功。)凡产 后血晕。败血入肺。阴虚火嗽。火热如燎者。惟此可以治之。(褚澄劳极论云∶降火甚速、
降血甚神。按此物虽臭秽败胃、犹胜寒凉诸药。)禁忌同人中白。取十二岁以前童子。(少 知识、无相火。)不食荤腥。去头尾。取中间一段。清彻如水者用。当热饮。热则真气尚存 。其行自速。冷则惟有咸寒之性。(士材曰∶炼成秋石、真元之气渐失、不及童便多矣。)或 入姜汁、(行痰。)韭汁、(散瘀。)冬月用汤温之。
<目录>卷十八人部<篇名>秋石内容:\x补肾水、润三焦。\x 咸平。滋肾水。润三焦。养丹田。安五脏。退骨蒸。软坚块。治虚劳咳嗽。白浊遗精。
为 滋阴降火之药。煎炼失道。多服误服。反生燥渴之患。(咸能走血、且经 炼、中寓暖气、
使虚阳妄动、则真水愈亏。)秋月取童便。每缸用石膏七钱、桑条搅澄。倾去清液。如此三 次。乃入秋露水搅澄。(故名秋石、如此数次。)滓秽净。咸味减。以重纸铺灰上晒干。刮去 在下重浊。取轻清者。为秋石。世医不取秋时。杂收人溺。以皂荚水澄晒为阴炼。火炼为阳 炼。尽失于道。安能应病。况经火炼。性却变温耶。(肿胀忌盐、只以秋石拌饮食、佳。
秋石再研入罐、铁盏盖定、盐泥固济升打、升起盏上名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