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4-本草便读-第32页

r>有黑白两种。而今之药店中所备胡麻。又别有一种。未知孰是。甘平入肝肾。润燥滑肠。入 药以黑者为胜。古人以麻为木谷。故能入肝治风。然亦只可治肝肾阴亏血燥之风。或肢体风 淫癣癞等疾。用以渗入筋骨润燥则可。若外来真中风邪。欲用此解散。则不可也。)
<目录>谷部\谷类<篇名>麻仁内容:\r麻仁\pq106a.bmp\r 可组织为布。苎麻即此也。麻仁之性。与胡麻之性。皆属甘平。皆为木谷。故其治风润燥之 力。大抵相同。而用者凡遇津亏脾约风燥便结等证。皆用麻仁。遇麻风癣癞等证。皆用胡麻 。亦世俗相沿习惯耳。)
<目录>谷部\谷类<篇名>饴糖内容:缓中补虚。脾赖甘温而建立。养金治咳。肺承泽润以滋培。行瘀止衄必熬焦。化哽除 痰宜噙化。(饴糖用糯米麦芽作成。味甘性温。缓中补虚。润肺止渴。是其所长。然多食助 湿热。伤肾气。生虫损齿。每每有之。故凡物有利必有弊也。)
<目录>谷部\谷类<篇名>黑豆内容:\r黑豆\pq106.bmp\r 活血宣风。色黑形腰归肾部。益阴利水。除烦解毒性甘平。(黑豆味甘性平。肾之谷 也。陈藏器曰。黑大豆生用性平。炒食则热。煮食则寒。作豉则冷。亦物性之异也。考其性 能入肾。则益阴利水是其本功。阴血足则行而不滞。故风可除也。至于解毒之功。亦古今方 书中所尚耳。)
<目录>谷部\谷类<篇名>豆豉内容:性味则甘苦微温。两行肺胃。主治凡风寒时疫。专赖宣疏。能发汗以解肌。可吐邪而 化腐。(豆豉用黑豆蒸熏而成。虽诸家本草言性寒者多。然既经蒸熏。则味甘者变苦。其性 岂有寒冷之理。入肺胃。行上焦。有宜发升散之力。故凡一切时温温疟等证。内有伏邪表里 不解者。均可用之。所谓在表者汗而发之。在上者因而越之。须知豆豉能化胸中陈腐之气。
则解表宣里之力。自可知矣。)
<目录>谷部\谷类<篇名>豆卷内容:甘平解毒宣风湿。筋脉舒挛逐水邪。(豆卷即黑豆浸水中生芽者也。其性味功用。与 黑豆大同。然其浸水生芽。则有生发之气。故亦能解表。黑豆本入肾。肾者主水。再以水浸 生芽。宜乎治上下表里水湿之邪。无遗蕴矣。至于宣风解毒。乃豆之本性。能舒筋者。亦因 水湿所困耳。)
<目录>谷部\谷类<篇名>赤小豆内容:\r赤小豆\pq107a.bmp\r 能通心与小肠。行瘀利水。可排脓而散肿。治豉消瘅。味甘微酸。性平无毒。绿豆 甘寒专解毒。蠲除水热并和脾。其色可以入肝。其治似疑归胃。(赤小豆即今之杜赤豆。以 紧小色赤者为佳。今药店中之赤小豆。半红半黑。谓之相思子。即红豆也。有毒不堪用。杜 赤豆之性。甘酸而平。入心与小肠。功专消水行血。故内而水鼓血鼓。以及一切香港脚。外 而痈疽肿毒。或服或敷。皆有神效。然总不过消水行血之功。古人言其多食令人消瘦者。概 可想见矣。○绿豆味甘性寒。行水之功。相同赤豆。而清热解毒。惟此为胜。故一切丹石诸 毒。皆可解之。且能浓肠胃。非如赤豆之能令人消瘦也。)
<目录>谷部\谷类<篇名>扁豆内容:\r扁豆\pq107.bmp\r 味属甘平。消暑益脾兼解毒。功归胃腑。升清降浊并和中。花堪治痢以疏邪。皮可达 饥而行水。(扁豆味甘平无毒。能养胃健脾。脾胃得治。则清浊可分。吐利可愈。凡夏月所 生之物。皆能解暑。故又可以之解暑也。花性相同。赤者入血分而宣瘀。白者入气分而行气 。凡花皆散。故可清暑散邪。以治夏月泄痢等证。皮以行皮。类相从耳。)
<目录>谷部\谷类<篇名>麦芽内容:\r麦芽\pq108.bmp\r 其味甘咸。能温胃助脾。消磨谷食。其功克化。去面停乳积。浊阻瘀留。(麦芽味甘 咸。性温。入脾胃。能消能磨。化一切米面诸谷食积。凡瘀留浊垢等物。皆可化之。观造饴 糖家用之。即可想见矣。若无积者用之。恐削人元气耳。孕妇忌之。)
<目录>谷部\谷类<篇名>谷芽内容:且甘且温。启脾进食。或生或炒。消导和中。(谷芽味甘性温。其功虽主消导。而消 导之中。却能启脾开胃。进食和中。非若麦芽之专于克削。而尚能破瘀导浊也。)
<目录>谷部\谷类<篇名>酒内容:行经络。御风寒。味苦甘辛多蓄热。通血脉。壮心神。气雄刚猛善消愁。(酒用糯米和 酒曲酿成。种类颇多。味亦不一。具毒烈之性。有升散之能。少饮之固可行经络。御风寒。
壮神活血。过饮则耗散气血。助湿生痰。其酒性虽退。
而渣滓日积。留聚胃中。粘腻不化。饮食渐少。脾胃日虚。而成噎膈反胃者多矣。至若烧酒 之性。大辛大热。用以散寒开郁。颇有捷效。虽无助湿生痰之害。而毒烈之性。较前为尤盛 耳。)
<目录>谷部\谷类<篇名>醋内容:收敛有功。酸温无毒。敷痈化积。得敛极则散之能。止晕固崩。具危而复安之法。(醋 一名苦酒。米麦皆可为之。味酸微苦。性温。入肝收敛。然敛极则散。故内而破症瘕。化积 聚。皆用醋炒。外而痈肿敷药。皆用醋调。均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