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4-本草便读-第35页

温散气。治泄痢之邪氛。(薤白其叶如韭。其根如小蒜 。色白如钮。取根用。味辛而苦。性温而滑。入胃与大肠。以其辛苦温滑之性。故能通胸中 阳气。散胸中痰血。至其能治赤白痢者。亦由阳气不宣而痰血交滞耳。)
<目录>菜部\菜类<篇名>马齿苋内容:\r马齿苋\pq113.bmp\r 酸辛色赤。散血行肝。苦滑性寒。利肠消肿。专长外治敷搽效。却少煎方服食功。
(马齿苋一名五方草。又云即今之酱板草。李时珍言此草处处园野皆生。柔茎布地。其叶细 细对生。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有五方之名。以此推之 。似与酱板草相同也。味酸微辛微苦。性寒质滑。入肝与大肠。专能行血滑窍。利大肠。虽 有内服诸法。然长于外治。故以之敷痈散肿。为尤贵耳。)
<目录>菜部\菜类<篇名>丝瓜络内容:\r丝瓜络\pq114.bmp\r 通经络。凉血祛风。性甘寒。化痰解毒。(丝瓜络味甘性寒。入经络解热邪。热除 则风去。络中津液不致结而为痰。变成肿毒诸证。故云解毒耳。)
<目录>菜部\菜类<篇名>石花菜内容:味本甘咸。导肠中湿热。性因寒滑。利肺部胶痰。(石花菜即麒麟菜。生南海沙石 间。状如珊瑚。枝上有细齿。色白可作菜食。味甘咸。性寒滑。清肺部热痰。导肠中湿热。
阴虚湿热痔血等证。皆可用之。虚寒者尤宜禁耳。)
<目录>菜部\菜类<篇名>木耳内容:性属甘平。滋养营阴治吐衄。质兼凉黑。善疗痔漏止肠红。务宜知有毒无毒之不齐。
当省察良木朽木之互异。(木耳生于朽木上。得湿热而生。受阴晦之气。不无小毒。味甘色 黑。虽能治痔漏肠红等证。毕竟非治病良药。仅堪以供蔬食。况木之种类不一。不可不审耳 。)
<目录>菜部\菜类<篇名>香菌内容:甘平调胃疏风气。香润和中行血瘀。(香菌或土出。或木生。种类不一。皆为湿热郁 蒸而生。然此物香甘可口。故能调脾和胃。其香似可入血。其形似宜解散。故又能疏风耳。)
<目录>菜部\味类<篇名>吴茱萸内容:\r吴茱萸\pq115a1.bmp\r 散厥阴之寒。辛苦疏肝降冷浊。燥脾家之湿。芳香治呕愈寒疼。故疝瘕香港脚相宜。
而郁结饮邪亦效。吞酸胸满。能导以下行。 癖奔豚。可用其温散。(吴茱萸辛苦而温。芳 香而燥。本为肝之主药。而兼入脾胃者。以脾喜香燥。胃喜降下也。其性下气最速。极能宣 散郁结。故治肝气郁滞。寒浊下踞。以致腹痛疝瘕等疾。或病邪下行极而上。乃为呕吐吞酸 胸满诸病。均可治之。即其辛苦香燥之性。概可想见其功。然则治肝治胃以及中下寒湿滞浊 。无不相宜耳。)
<目录>菜部\味类<篇名>茶叶内容:\r茶叶\pq115a.bmp\r 能清心而入胃。涤垢除烦。可消食以行痰。解酲止渴。芳香清肃。甘苦阴寒。(茶叶 处处有之。皆产山谷间。种类不一。大抵以嫩而色香味美者为佳。味苦而甘。性寒。入心肺 脾胃四经。能蠲除上焦郁热垢腻。除痰化食。清头目。利二便。令人少睡。若虚寒之人服之 。戕败脾胃。易成痰饮等证耳。)
<目录>菜部\味类<篇名>川椒内容:\r川椒\pq115.bmp\r 气香有毒。走脾肾燥湿祛寒。色赤入营。达胃肝破症解郁。壮元阳而除痼冷。下焦之 水肿堪除。仗辛热以杀诸虫。表里之疫邪可辟。椒目乃善导水邪下降。苦辛则能使喘满消除 。(川椒辛热香燥之品。与吴茱萸相似。亦能下气散结。但川椒之色。可入血分。能下达肾 经。肾主水。故能治下焦水湿等病。其余治中下寒湿疝瘕诸病。与吴茱萸相似。但入胃散逆 。则吴茱萸为优。辟恶杀虫。又川椒为胜耳。去闭口者用。○椒目色黑味苦。功专入肾治水 。一切肿满。小便不利。而致气逆喘上者。皆可用之。)
<目录>菜部\味类<篇名>胡椒内容:\r胡椒\pq116.bmp\r 味辛性热。入肺胃以散寒邪。下气宽中。消风痰而宣冷滞。发疮昏目。助火伤阴。(
胡椒。味辛性热。入肺胃二经。能宣能散。开豁胸中寒痰冷气。虽辛热燥散之品。而又极能 下气。故食之即觉胸膈开爽。又能治上焦浮热口齿诸病。至于发疮助火之说。亦在用之当与 不当耳。杀一切鱼肉鳖蕈毒。故食料多用之。)
<目录>菜部\味类<篇名>毕澄茄内容:治疗与胡椒相似。温膀胱。治肾脏寒凝。性味却辛苦不同。降逆气。散胃中冷滞。
(毕澄茄形如胡椒。味苦辛温。不如胡椒之热。但入脾胃。温中散逆。下气豁痰。又能治肾 与膀胱冷气。亦凡子皆降之意。大抵一物大同小异耳。)
<目录>菜部\味类<篇名>芫荽内容:\r芫荽\pq117a.bmp\r 辛温善散。可宣肺胃之寒凝。香窜难闻。能起痘疹之滞遏。(芫荽一名胡荽。辛温入 肺胃。散寒快气。食之爽口。腹辟秽恶。毕竟芫荽辛臭之品。故道家列为五荤之一。人之血 气。闻香则顺。闻臭则逆。若痘疹不起。欲用此宣发。吾恐欲顺反逆。不如求之他药为稳耳 。)
<目录>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