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4-本草便读-第38页

石部\金石类<篇名>青盐内容:\r青盐\pq126.bmp\r 性同盐而不经煎炼。利水强阴。味带甘而并可软坚。退阳明目。功归血分。治达肾家 。(青盐出土中。不经煎炼。性味皆同食盐。而略带甘味。能益肾而不助水邪。其一切主治 之功。较食盐为胜。)
<目录>金石部\金石类<篇名>芒硝内容:\r芒硝\pq125a.bmp\r 咸以软坚。辛苦并兼下至速。寒而润燥。热痰互结荡无余。元明粉虽属轻清。泻燥实 均归肠胃。(芒硝。生斥卤盐地。取以煎炼而成。在下者为朴硝。在上者为芒硝。以芒硝再 经煎 炼。在上者为之元明粉。悬风处化成粉者为之风化硝。其主治虽有轻清重浊之分。而咸寒润 下之性。非肠胃实热坚结者。不可乱投。硝皮作用此以硝牛羊之皮。与硝石之硝不同。)
<目录>金石部\金石类<篇名>硼砂内容:\r硼砂\pq125.bmp\r 柔五金。化痰垢。骨哽翳遮。皆可随方应手。清胸膈。利咽喉。咸寒辛苦。尽能取效 由人。(硼砂此物亦卤石之类。一云由煎炼而成。故能熔化。凡五金之属。必须用此熔之。
极能荡涤上焦一切郁热垢腻。消痰破结。长于外治。吹喉点睛诸方。悉皆用之。一云出南海 诸番。系卤液结成。)
<目录>金石部\金石类<篇名>硫黄内容:\r硫黄\pq127a1.bmp\r 酸辛咸热。补肾火以助元阳。救逆扶危。润大肠可疏风闭。冷癖阴凝之证。内服则用 以宣通。虫疮疥癞诸方。外治则取其毒烈。(硫黄有二种。一种石硫黄。出外番山谷间。秉 阳火之气。由石液结成。凡产石硫黄之处。必有温泉作硫黄气。一种土硫黄。出广南煤圹中 。以法熬炼而成。其色带青。其气带臭。碾之有 声。只可作疮药火药之用。若服食之方。用以扶危济急。拯逆返元。皆宜以石者为上。辛酸 咸热有毒之品。用不得宜。或过用偏胜之害。祸如反掌。硫黄火之精也。暖而能通。入肾与 命门大肠。回阳破阴之功。自非浅鲜。)
<目录>金石部\金石类<篇名>白矾内容:\r白矾\pq127a.bmp\r 酸涩而收。咸寒且敛。化痰涤热。劫粘滑以稀涎。燥湿杀虫。蚀恶肉而解毒。除风却 水。治痢敷疮。(白矾初生亦石也。经煎炼而成。有五色精粗之分。其酸敛之性。同吐药则 吐。同敛药则敛。如稀涎散蜡矾丸之类。性善却水。水化书纸上。干则水不能濡。损齿伤肺 。虽金匮治女痨瘅硝石矾石散一方。能劫除肾邪。然毕竟削伐之品。外治为优耳。)
<目录>金石部\金石类<篇名>银朱内容:炼同硫汞。能燥湿以提脓。功并埽盆。可劫痰而破积。杀虫治疥诸般治。毒烈辛温 外用长。(银朱用水银硫黄升炼而成。与轻粉之性寒温略异。而主治却又相同。其燥烈升散 较猛。长于外治。不宜内服耳。)
<目录>金石部\金石类<篇名>禹余粮内容:\r禹余粮\pq127.bmp\r 入阳明血分有功。治利镇虚。崩带并疗能固下。秉太乙土精无毒。色黄质重。甘平 兼涩性中和。(禹余粮出山谷池泽间。乃石中黄粉或土之未成石者。其质重。其色黄。其味 甘涩。其性微寒。为手足阳明血分镇固之药也。)
<目录>金石部\金石类<篇名>代赭石内容:\r代赭石\pq128.bmp\r 噫痞能除。用治虚邪重以镇。心肝并入。堪清血分苦而寒。(代赭石出代郡山谷间 。一云山上有赭。山下有铁。故此石似有铁形。其主治不过重以镇虚。寒能除热。色赤入营 。为手足厥阴之药耳。)
<目录>金石部\金石类<篇名>砒石内容:\r砒石\pq129a1.bmp\r 热毒且刚。能燥痰而作吐。辛酸兼苦。可截疟以除哮。枯痔杀虫。腐疮蚀肉。(砒石 出信州。乃锡之苗。一云近铜山处亦有之。夫地之生石也。禀赋有良毒之不齐。出产有寒温 之各异。昆虫草木皆然。不独石也。砒石大热大毒。经火 为霜。则其性更烈。虽有内外诸 方。皆劫疾之功用。取速效。然总不可乱投。致生祸患。)
<目录>金石部\金石类<篇名>石蟹内容:\r石蟹\pq129a.bmp\r 性味咸寒善解热。点摩翳障并催生。(石蟹生南海。即寻常之蟹。在石穴中年深月久 。与水沫相结。即化为石。近海州郡皆有之。咸寒质重之性。故主治如上。)
<目录>金石部\金石类<篇名>寒水石内容:辛咸重寒无毒。清肺胃。并入大肠。温邪暑热有功。解渴烦。且凉血分。(寒水石 此石即古之方解石。敲之块块方解。其光洁如白石英。烧之不软。大抵性寒质重。色白之品 。与石膏主治相同。惟用者甚罕耳。古之寒水石。即凝水石。产于盐地。入水即化。其咸寒 入肾。走血除热之功。较方解石膏等石为胜耳。)
<目录>金石部\金石类<篇名>元精石内容:\r元精石\pq129.bmp\r 禀太阴癸水之精。咸寒沉降。治上盛下虚之疾。回护真元。(元精石出产盐之地。
系盐之津液。渗入土中。年久结成石片。如龟背之形。色绿而明。禀积阴之气。故能入肾镇 虚。填阴益下。来复丹用此。同硫黄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