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6-本草品汇精要-第202页

破五淋利小 便治伤 乳并烧过入药用〔别录云〕治食物中毒取一枚含之自吐【合治】以十枚烧灰合珠子等分细研 除目中息肉取一胡豆大点上仰卧如炊一石米饮久乃灭○以一两烧灰研如面合龙脑少许点小儿 黑花眼翳涩痛【解】食面 毒漏脯毒射罔在诸肉毒 <目录>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篇名>甲虫内容:\x有毒附草石蚕 化生\x 石蚕主五癃破石淋堕胎○肉解结气利水道除热(神农本经)【名】沙虱【地】〔图经曰〕 生江汉池泽石上形如蚕为生气之物犹海中蛎蛤辈附石而生不动皆活物也所在水石间亦有之取 以为钩饵今马湖石门出此最多彼人亦好啖之福州及信州山石上一种草四时常有苗青色有节其 根亦名石蚕三月采根焙干主走注风散血止痛其节亦堪单用捣筛取末酒温服之〔衍义曰〕草根 似蚕而名石蚕者别是一种若以水中石上者谓之草则谬矣经曰肉解结气注中更辩不定此物在处 有之附生水中石上作茧如钗股长寸许以蔽其身色如泥蚕在其中此所谓之石蚕也【时】〔生〕 无时〔采〕无时【色】灰褐【味】咸【性】寒【气】气薄味浓阴也【臭】腥 <目录>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篇名>毛虫内容:\x无毒 卵生\x 雀瓮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鬼疰(神农本经)【名】天浆子 雀儿饭瓮 (与蚝同)
毛 虫棘刚子 蚝(七吏切)虫 (音髯) (音新) 躁舍 雀痈【地】〔图经曰〕雀瓮 房 也生汉中木枝上今处处有之 蚝虫也亦曰 毛虫好在石榴木上似蚕而短背上有五色斑刺螫 人有毒欲老者口吐白汁凝聚渐坚硬正如雀卵故名之又名雀痈痈瓮声相近耳其子在瓮中作蛹如 蚕之在茧也久而作蛾出枝间叶上放子如蚕子复为虫也一曰雀好食其瓮中子故俗呼为雀儿饭瓮 旧注以瓮为虫卵非也【时】〔生〕无时〔采〕八月取【用】窠【质】类雀卵而小【色】紫白 而斑【味】甘【性】平【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腥【主】小儿惊痫【制】蒸之或捣汁 用【治】〔疗〕〔陈藏器云〕小儿撮口病先KT (力咨切剥也)小儿口傍令见血以瓮击碎取汁 涂之及与平常小儿饮之令无疾【合治】天浆子有虫者合白僵蚕干蝎三物各三枚微炒捣罗为末 煎麻黄汤调服一字治小儿慢惊日三服之随儿大小与之大效○合鼠妇生捣汁涂小儿口傍治撮口 不得饮乳者 <目录>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篇名>鳞虫内容:\x有毒 卵生\x 白花蛇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 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 能久 有之 诸蛇 弃之 不陷 白【
凡使 酥尽 切蛇 斑 昔如此三过去骨取肉 以五味令过熟治疥癣遍体诸药不效者使顿啖之瞑眩一昼夕乃醒 随皮 便退其人即愈【禁】四月勿食食之害人【解】遭恶蛇所螫贴蛇皮于患处炙之引去毒瓦斯即止 <目录>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篇名>鳞虫内容:\x无毒 卵生\x 乌蛇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用之炙入丸散酒浸合膏(名医所录)【地】〔图 经曰〕生商洛山今蕲州黄州山中有之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至善不噬物多在芦丛中嗅其花气亦 乘南风而吸最难采捕多于芦枝上得之至枯死眼不陷称之重三分至一两者为上粗大者转重力弥 减也又头有逆毛二寸一路可长半分以来头尾相对用之入神此极难得也江东有黑稍蛇能缠物至 死亦如其类作伪者用他蛇生熏之至黑亦能乱真但眼不光为异尔〔衍义曰〕乌蛇尾细长能穿小 铜钱一百文者佳有身长一丈余者蛇类中此蛇入药最多尝于顺安军塘泺堤上见一乌蛇长一丈余 有鼠野狼啮蛇头曳之而去是亦相畏伏尔乌蛇脊高世谓之剑脊乌稍也【时】〔生〕无时〔采〕无 时 之阴【臭】腥【主】诸风疥癣【制】去皮骨炙用【治】〔疗〕〔药性论云〕消热毒风及肌生疮 眉髭脱落 痒疥等〔别录云〕以绵裹蛇膏塞耳中治耳聋【合治】用二两烧灰为末合腊月猪脂 调敷治面上疮及 ○以蛇一条酒浸服治大风效 <目录>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篇名>鳞虫内容:\x无毒附银蛇金星地鳝 卵生\x 金蛇解生金毒人中金药毒者取蛇四寸炙令黄煮汁饮频服之以瘥为度人中金毒候之之法合 瞑取 州大 饶县灵山乡出一种蛇酷似此彼人呼为金星地鳝冬月捕之亦能解众毒止泄泻及邪热然方书未见 其用者【时】〔生〕无时〔采〕无时【色】黄【味】咸【性】平【气】味浓于气阴也【臭】
腥 <目录>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篇名>羽虫内容:\x有毒 化生\x 蜣螂(出神农本经)主小儿惊痫螈 腹胀寒热大人癫疾狂 (音羊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手足 端寒 今处 丸其 曰〕有 家庭户中见灯光则来一种小者身黑暗昼方飞出夜则不飞今当用胡蜣螂其小者研三十枚以水灌 牛马治胀结绝佳狐遇而必尽食之【时】〔生〕无时〔采〕五月五日取【收】蒸过藏之【色】
黑【味】咸【性】寒【气】味浓于气阴也【臭】腥【反】畏羊肉羊角石膏【制】〔图经曰〕 凡使去足 出者取 性论 者杵烂当揩令热封之一宿瘥又治大人小儿忽得恶疮未识别者杵绞取汁敷其上良【合治】合干 姜敷恶疮及出箭头○以巴豆微炒并研匀涂箭镞入骨不可拔者 所伤处斯须痛定必微痒且忍之 待极痒不可忍便撼动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