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6-本草品汇精要-第233页

苦菜秀者是也又有一种苦 味苦寒有小毒捣叶敷小儿闪癖煮汁服去暴热目黄秘塞然其叶极似 龙葵但龙葵子无壳苦 子有壳如皮弁子圆如珠人亦呼为小苦耽也【地】(图经曰)生益州川 谷 山陵道旁(道地)蜀川【时】(生)春苗(采)三月三日【收】阴干【用】茎叶【质】叶类 苦苣而 狭【色】青【味】苦【性】寒泄【气】味浓于气阴也【臭】腥【主】除肠 去邪气【治】(疗)
(衍 义曰)花去中热安心神 <目录>卷之三十八\菜部上品<篇名>菜之木内容:\x无毒附叶子 植生\x 荏子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叶性温主调中去臭气(名医所录)【名】 【苗】(陶隐居云)
荏状如苏高硕白色不甚香其子研之杂米作糜甚肥美下气补益东人呼为 (音鱼)以其似苏字 但 除禾边故也笮其子作油用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服食断谷亦用之名为重油(唐本注云)
荏 叶人常生食其子故不及苏也江东以荏子为油北土以大麻为油此二油俱堪油物若以和漆荏者为 强尔(萧炳云)又有大荏形似野荏高硕叶大小荏一倍不堪食人收其子以充油绢帛与大麻子同 其 小荏子欲熟人采其角食甚香美大荏叶不堪食也【地】(唐本注云)出江东今北地多产之【时】
(生)春生苗(采)九月取【收】阴干【用】子及叶【质】类苏高硕而白色【色】白【味】
辛【性】
温【气】气之浓者阳也【臭】微香【治】(疗)(唐本注云)叶捣敷虫咬及男子阴肿(日华子 云)
叶调气润心肺长肌肤消宿食止上气咳嗽去狐臭敷蛇咬○子下气止嗽(食疗云)子止咳逆下气 生 食止渴润肺(补)(日华子云)子补中益气通血脉填精髓可蒸令熟烈日曝干当口开舂取米食 之亦 可休粮【合治】子研之合杂米作糜食之甚肥美能下气补益○叶生捣和醋封男子阴肿女人绵裹 纳之三四易瘥○叶烂杵合猪脂和薄敷虺中人【禁】子压作油少破气多食发心闷 <目录>卷之三十八\菜部上品<篇名>菜之木内容:\x无毒 植生\x 黄蜀葵花治小便淋及催生又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名医所录)【苗】(图 经曰)春生苗渐高丈许茎叶微有毛与蜀葵颇相似但其叶尖狭而多刻缺夏末开花淡黄色其实作 汇长寸余有四五瓣上锐下圆亦微有毛(衍义曰)此与蜀葵别种非为蜀葵中黄者也叶心下有紫 檀 色摘之剔为数处就晒干之不尔即 烂今疮家用之为要药也【地】(图经曰)处处有之【时】
(生)
春生 烂用【治】
(疗)(图经曰)花治疮痈干末水调涂之立愈○子治淋涩又令妇人易产(衍义曰)花晒干为 末烂 疮○子临产时取四十九粒研烂用温水调服即产(别录云)子催产焙干为末井华水下三钱匕如 无 子以根细切煎汁令浓滑待冷服之 <目录>卷之三十八\菜部上品<篇名>菜之草内容:\x无毒 植生\x 蜀葵久食钝人性灵○根及茎并主客热利小便散脓血恶汁○叶烧为末敷金疮煮食主丹石发 热结捣碎敷火疮叶炙煮与小儿食治热毒下痢及大人丹痢捣汁服亦可恐腹痛即暖饮之○花冷无 毒治小儿风疹○子冷无毒治淋涩通小肠催生落胎疗水肿治一切疮疥并瘢疵赤靥○白花疗 疟 去邪气阴干末食之(名医所录)【名】锦葵 戎葵【苗】(图经曰)葵有数种有蜀葵尔雅所谓 (古田切)戎葵者是也郭璞云似葵华如槿华戎蜀盖其所自出因以名之也○谨按蜀葵皆自宿根 而 生也春初发苗渐长茎干高及丈许微有白毛叶圆而尖至五六月开花有深红浅红者亦有单瓣夹瓣 者俱着花于茎间自下而上次第开放直至梢端叶乃始焦其子遂成子熟堕地即出嫩苗比与宿根者 终不繁茂又有一种锦葵开紫白花甚小亦结细子其种莳及茎叶最相类但低矮差小为异功用更强 葵虽有五色而治疗功能各随其色而主之抑按左传曰鲍庄子之知不及葵葵犹能卫其足今葵心随 日光所转辄低覆其根似知孔子曰禾生垂穗向根不忘本也盖禾之向根仁也葵之卫足知也仁所以 守之知所以揆之故葵曰揆也【地】(图经曰)出戎蜀今处处有之【时】(生)春苗夏花(采)
秋取 【收】阴干【用】花根茎叶子【色】红【味】甘【性】寒【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腥 【治】(疗)(衍义曰)单叶葵根治带下排脓血恶物(别录云)蜀葵治痈毒无头杵末敷之【合 治】
葵花末合酒服方寸匕治横生倒产○白葵花一两阴干为末空心合温酒服二钱匕治妇人白带下脐 腹冷痛面色萎黄日渐虚困如赤带用赤者为验【禁】患狗咬疮者食之不得瘥又能钝人情性 <目录>卷之三十八\菜部上品<篇名>菜之草内容:\x无毒附子 丛生\x 龙葵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子疗疔肿(名医所录)【名】苦葵【苗】(图经曰)龙葵北 人 谓之苦葵叶圆似排风而无毛花白实若牛李子生青熟黑亦似排风子但堪煮食不任生啖其实赤者 名赤珠服之变白令黑其根亦入药用【地】(图经曰)出北方今所在有之【时】(生)春生(采)
无 时【收】晒干【用】茎子根【味】苦【性】寒【气】味浓于气阴也【治】(疗)(别录云)龙 葵 治痈肿无头捣敷之(补)(药性论云)龙葵明目轻身○子变白令黑耐老【合治】根一两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