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6-本草品汇精要-第50页

(疗)(药性论云)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时疾热黄口疮 (日 华子云)客忤疳气热病狂语疮疥明目止烦益智健忘(汤液本草云)除下焦之湿及翳膜之湿两 目 赤肿睛胀瘀肉高起疼痛(别录云)蛔虫攻心如刺吐清水用水煎空心服卒下血不止水煎服(图 经 曰)山龙胆草主四肢疼痛【合治】合柴胡为主治目疾必用之药○合酒煎服治卒心痛【禁】空 心勿服服之令人溺不禁 <目录>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细辛(出神农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以 上朱字神农本经)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 (音瓮)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 不 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小辛细草【苗】(图经曰)叶如葵叶赤黑 色 一根一叶相连根极柔韧而细嚼之其味辛烈如椒故以名之【地】(陶隐居云)东阳临海高丽(图 经曰)今处处有之(道地)华阴山谷【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阴干【用】
根 细褐而长者为好【质】类马蹄香【色】土褐【味】辛【性】温散【气】气浓于味阳也【臭】
香【主】头痛齿痛【行】手少阴经【助】曾青枣根为之使【反】藜芦恶野狼毒山茱萸黄 畏硝 石滑石【制】(雷公云)拣去土并芦头双叶瓜水浸一宿至明漉出曝干锉碎用【治】(疗)(陶 隐 居云)除痰明目食之去口臭(药性论云)咳逆上气恶风头风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 风 湿痒能止眼风泪下开胸中滞除齿痛血闭妇人血沥腰痛(日华子云)止嗽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 (衍义曰)头面风痛【合治】合当归芍药白芷芎 牡丹 本甘草疗妇人血病○合决明鲤鱼胆 青 羊肝疗目痛○合桂心内口中治卒客忤不能言【禁】不可多用及双叶者服之害人【忌】生菜狸 肉【赝】杜蘅为伪 <目录>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石斛(出神农本经)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浓肠胃轻身延年(以上朱 字 神农本经)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音沸)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以 上 黑字名医所录)【名】林兰 禁生 杜兰 雀髀斛 石 麦斛【苗】(图经曰)五月生苗茎 似竹节节间出碎叶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黄色七八月采茎以桑灰汤沃之其色如金江南生 者有二种一种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名麦斛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惟生石上者胜亦有生栎 木上者名木斛不堪用(唐本注云)麦斛叶在茎端其余斛如竹节间生叶也【地】(图经曰)生 六安 山谷水傍石上今荆州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唐本注云)荆襄及汉中江左(陶隐居云)出始 兴宣 城庐江始安(道地)广南者为佳【时】(生)五月生苗(采)七月八月取茎【收】阴干【用】
茎【质】
类木贼而扁【色】黄【味】甘【性】平缓【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朽【主】补肾气暖 腰膝【助】陆英为之使【反】畏僵蚕雷丸恶凝水石巴豆【制】(雷公云)去头土用酒浸一宿 漉 出于日中曝干却用酥蒸从巳至酉徐徐焙干用之【治】(疗)(药性论云)除热及男子腰脚软弱 逐 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腰痛(日华子云)平胃气逐虚邪(衍义曰)去胃中虚热(补)(药性 论云)益 气健阳补肾积精养肾气益力(日华子云)补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轻身益智 <目录>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巴戟天(出神农本经)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以上朱字神农 本 经)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利男子(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三蔓 草 不凋草【苗】(图经曰)叶似茗经冬不枯多生竹林内内地生者叶似麦门冬而浓大至秋结实有 宿 根者青色嫩根者白色用之皆同以连珠肉浓紫色为良蜀人云都无紫色者彼方人采得或用黑豆同 蒸欲其色紫殊失气味尤宜辩之蜀中又有一种山律根似巴戟但色白土人采得以醋水煮之乃紫以 杂之莫能辩也真巴戟嫩者亦白欲其紫色以大豆汁沃之则其力弱不可用两种相杂人莫能识但击 破视之其中紫而鲜洁者为伪若紫而有微白糁如粉色理小暗者真也【地】(图经曰)生巴郡及 下 邳山谷今江淮河东州郡亦有之(陶隐居云)建平宜都(道地)蜀川者为佳【时】(生)春生 苗(采)
二月八月取根【收】阴干【用】根连珠肉浓者为好【质】状如牡丹根细而有须【色】紫白【味】
辛甘【性】微温缓【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一切风邪强阴益精【助】复盆子为之 使【反】恶朝生雷丸丹参【制】(雷公云)凡使打碎去心用枸杞子汤浸一宿漉出酒浸一伏时 又 漉出用菊花同熬令焦黄去菊花以布拭令干用【治】(疗)(药性论云)除头面中风下气大风血 癞 (日华子云)除一切风邪气水肿(补)(药性论云)男子夜梦鬼交泄精强阴病患虚损加而用 之(日 华子云)安五脏定心气【赝】山律根为伪 <目录>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篇名>草之走内容:\x无毒 蔓生\x 白英主寒热八疸消渴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名医所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