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 以染紫也【地】(图经曰)生砀山山谷及楚地今处处有之(陶隐居云)襄阳南阳(道地)单 州东京 为胜【时】(生)春生苗(采)三月取根【收】阴干【用】根色赤者为好【质】茎类威灵仙 而粗 壮【色】紫【味】苦【性】寒【气】味浓于气阴也【臭】香【主】透斑疮利水道【制】(雷 公云)凡使须用蜡水蒸之待水干取去头并两畔髭细锉用每修事紫草一斤用蜡二两于铛中熔熔 尽便投蜡水作汤用【治】(疗)(图经曰)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并豌豆疮(药性论云)疗恶 疮疹 癣 <目录>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植生\x 前胡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名医所 录)【苗】(图经曰)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开白花与 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细青紫色今 延将来者大与柴胡相似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黄而柔软不 同耳今诸方所用前胡皆不同京师北地者色黄白枯脆绝无气味江东乃有三四种一种类当归皮斑 黑肌黄而脂润气味浓烈一种色理黄白似人参而细短香味都微又有如草乌头肤黑而坚有两三岐 为一本者食之亦戟人咽喉然此皆非前胡也【地】(图经曰)出陕西梁汉江淮荆襄州郡及相州 孟 州皆有之(道地)吴中寿春及越衢婺陆等处皆好【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
曝 干【用】根润实者为好【质】类北柴胡而柔软【色】黄褐【味】苦【性】微寒泄【气】气味 俱薄阴中之阳【臭】香【主】止痰嗽去寒热【助】半夏为之使【反】畏藜芦恶皂荚【制】(雷 公云)凡修事用刀刮去苍黑皮并髭土了细锉用甜竹沥浸令润于日中晒干用之【治】(疗)(图 经 曰)下气化痰(药性论云)去热实下气并时气内外俱热(日华子云)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 破症 结开胃下食通五脏及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禁】野蒿根为伪误 服之令人反胃 <目录>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败酱(出神农本经)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以上朱字神农本经)除痈肿浮 肿结 气风痹不足产后疾痛(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鹿肠 鹿首 马草 泽败 鹿酱 酸益【苗】
(图经曰)叶似水莨及薇衔花黄根紫色丛生嗅如陈败豆酱之气故以为名耳(陶隐居云)叶似 根似柴胡【地】(图经曰)生江夏川谷今江东亦有之(道地)江宁府【时】(生)春生苗(采)
七月 八月十月取根【收】曝干【用】根【质】根类柴胡【色】紫【味】苦咸【性】平微寒泄【气】
味浓于气阴中之阳【臭】臭【主】痈肿风痹【行】手厥阴经足少阴经【制】(雷公云)凡使 收 得后便粗杵入甘草叶相拌对蒸从巳至未出焙干去甘草叶取用【治】(疗)(药性论云)除毒风 痹破多年凝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除疹烦渴(日华子云)疗赤眼障膜 肉 耳血气 心腹痛破症结产前后诸疾催生落胞血晕排脓补 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疮痍疥癣丹毒(别录云)
蠼 尿绕腰者煎汁涂之瘥【合治】合薏苡仁附子治腹痈腹有脓者 <目录>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植生\x 白藓(出神农本经)主头风黄胆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以 上 朱字神农本经)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以上黑字名 医 所录)【名】白羊藓 白膻 金雀儿椒 地羊膻【苗】(图经曰)苗高尺余茎青叶稍白如槐亦 似茱萸夏开花淡紫色似小蜀葵根似蔓荆皮黄白而心实其气膻似羊故名地羊膻也【地】(图经 曰)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今河中润州皆有(道地)江宁府滁州蜀中【时】(生)春生苗(采)
四月五 月取根又云宜二月取瘥晚则虚恶【收】阴干【用】根上皮【质】类牡丹皮而白【色】白【味】
苦咸 】(疗)(图经曰)鼠 巳有口脓血出者煮汁服一升当吐鼠子愈(药性论云)去一切热毒恶风 风疮 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解热黄酒黄谷黄劳黄(日华子云)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 一 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 <目录>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附根子 植生\x 酸浆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产难吞其实立产(神农本经)【名】醋浆 苦 (音针)
寒浆【苗】(图经曰)苗似水茄而小叶亦可食实作房如囊囊中有子如梅李大皆赤黄色根似菹 芹 色白绝苦尔雅所谓 寒浆郭璞注云今酸浆草江东人呼为苦 是也(衍义曰)苗如天茄子开小 白 花结青壳熟则深红壳中子大如樱亦红色樱中腹有细子如落苏子食之有青草气此即苦耽也又一 种三叶酸浆草生人家园林亭槛中着地开黄花味酸亦入药用【地】(图经曰)生荆楚川泽及人 家 田园中今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五月五日取根【收】阴干【用】叶根实【色】
茎青 根白【味】酸苦【性】平寒【气】味浓于气阴也【臭】腥【主】除热催生泄水【制】捣汁用 【治】(疗)(陶隐居云)实小儿食之能除热亦主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