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者为波杀也【地】(图经曰)生广南诸州今江浙 亦 有之(道地)西戎【时】(生)三月生苗(采)九月取根【收】曝干【用】根坚实者为好【质】
类 芋【色】黑黄【味】苦辛【性】温泄散【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香【主】破积聚消瘀 血【助】得酒醋良【制】(图经曰)削去粗皮蒸熟曝干用此物极坚硬难捣治用时热灰火中煨 令 透熟乘热入臼中捣之即碎如粉(雷公云)凡使于砂盆中用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吸令干重筛过 用 之【治】(疗)(日华子云)除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及内损恶血【合治】合酒醋磨服治女子 血 气心痛破 癖冷气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蔓生\x 积雪草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 皮肤赤身热(神农本经)【名】地钱草 连钱草 胡薄 荷 海苏【苗】(图经曰)叶圆如钱茎细而劲五月开花蔓延溪涧之侧荆楚人以叶如钱谓之地钱草 (衍 义曰)此草今南方多生阴湿地形如水荇而小面亦光洁微尖为异尔今人亦谓之连钱草盖取其象 也【地】(图经曰)生荆州川谷及咸阳临淄济阳郡湿地池泽今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
八月九月取苗叶【收】阴干【用】苗叶花【质】类水荇光洁而微尖【色】青【味】苦【性】
寒泄【气】气薄味浓阴也【臭】香【主】热肿丹毒【治】(疗)(唐本注云)除暴热小儿丹毒 寒 热腹内热结捣绞汁服(药性论云)治瘰 鼠漏寒热时节来往(衍义曰)治一切热毒痈疽捣末 水调 敷之【合治】合盐 贴肿毒并风疹疥癣○花捣末方寸匕合醋服疗女子小腹中痛月经初来 腰中切痛连脊间如刀锥所刺忍不堪者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植生\x 白前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名医所录)【名】石蓝【苗】(图经曰)苗似细辛而大色白易 折 亦有叶似柳或似芫花苗者并高尺许生洲渚砂碛之上根白长于细辛亦似牛膝白薇辈今用蔓生者 味苦非真也【地】(图经曰)生蜀中及淮浙州郡皆有之(道地)越州舒州【时】(生)春生苗 (采)
二月八月取根【收】曝干【用】根粗脆者为好【质】类牛膝而白【色】白【味】甘【性】微 温缓(蜀本云)微寒【气】气薄味浓阳中之阴【主】保肺气止咳嗽【助】得温药相佐使为良 【制】
(雷公云)凡使先用生甘草水浸一伏时后漉出去头须焙干任入药中用【治】(疗)(陶隐居云)
除 气嗽(唐本注云)治上气冲喉中呼吸欲绝者(日华子云)疗贲豚肾气肺气烦闷【合治】以二 两 合紫菀半夏各三两大戟七合水一斗渍一宿煮取三升分三服疗久咳逆上气体肿短气胀满不得卧 常作水鸡声者服此禁食羊肉饧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植生\x 荠 主解百药毒(名医所录)【名】 【苗】(图经曰)春生苗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 似桔梗但无心为异润州尤多人家收以为果菜或作脯啖之味甚甘美(陶隐居云)绝能杀毒以其 与 毒药共处而毒皆自然歇不止入方家用也【地】(图经曰)生川蜀江浙皆有之(道地)润州蜀 州 【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曝干【用】根【质】类桔梗而无心【色】黄 白【味】
甘【性】寒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腥【主】热狂温疾【治】(疗)(日华子云)杀 虫毒蛇蛊咬 毒箭(别录云)蒸作羹粥食之利肺气和中明目止痛捣烂敷疔肿【解】煮水服解 误 食钩吻叶毒○汁解五石毒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蔓生\x 白药主金疮生肌(名医所录)【名】白药子 栝蒌(实名)【苗】(图经曰)三月生苗似 苦苣 叶四月而赤茎长似葫芦蔓六月开白花八月结子其根皮黄肉白江西出者叶似乌臼子如绿豆至八 月其子变成赤色【地】(图经曰)出原州今夔州江西岭南亦有之(道地)兴元府临江军洪州 施州 【时】(生)春生苗(采)九月取根【收】曝干【用】根【质】类栝蒌根【色】皮黄肉白【味】
辛【性】温散【气】气之浓者阳也【臭】朽【主】消肿毒【制】洗净细锉用【治】(疗)(图 经曰)主诸疮痈肿不散(唐本注云)治刀斧折伤能止血痛(药性论云)治喉中热塞噎痹不通 胸中 隘塞咽中常痛肿胀(日华子云)消痰止嗽治渴并吐血喉闭○苗茎消恶疮疥癣风瘙【合治】合 野 猪尾洗去粗皮为末酒服疗心气痛解热毒○末合鸡子清调摊贴脐下护妊娠伤寒恐动胎【解】野 葛生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木内容:\x无毒 植生\x 荭(音红)草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名医所录)【名】鸿KT (音缬) 游龙【苗】(图 经曰)
此即水红花也似蓼而叶大赤白色高丈余其枝杆 屈着土处有根如龙诗所谓隰有游龙是也陆机 云一名马蓼本经云似马蓼而大若然马蓼自是一种也【地】(图经曰)旧不载所出州土今生水 傍 及所在下湿地多有之【时】(生)春生苗(采)五月取实【收】阴干【用】茎实根【质】类 马蓼 而大【色】红【味】咸【性】微寒软【气】气薄味浓阴中之阳【臭】香【主】明眼目消疮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