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6-本草品汇精要-第83页

下至心即死捣末 敷之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红豆蔻主肠虚水泻心腹搅痛霍乱呕吐酸水解酒毒(名医所录)【苗】(图经曰)其苗如芦 高 一二尺叶似姜花作穗嫩叶卷而生微带红色其结实如豆而红即高良姜子也【地】(图经曰)出 南 海诸国【时】(生)春生苗(采)秋取实【收】曝干【用】实【质】类益智而赤小【色】红 【味】
辛【性】温散【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冷气腹痛【治】(疗)(药性论云)消瘴雾 气 毒去宿食温腹肠吐泻痢疾【禁】多服令人舌粗不思饮食【解】酒毒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莳萝主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食不下两肋痞满(名医所录)【名】慈谋勒【苗】(图经曰)
三月四月生苗花实大类蛇床而香辛今人多以和五味不闻入药用善滋食味多食无损若与阿魏同 合夺其味耳【地】(图经曰)出佛誓国今岭南及近道皆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六月七 月取 实【收】曝干【用】实【质】类马芹子而轻【色】青褐【味】辛【性】温散【气】气之浓者 阳也【臭】香【主】健脾开胃气【制】水洗微炒用【治】(疗)(日华子云)温肠治肾气(别 录 云)治膈气消食温胃(补)(日华子云)益水脏壮筋骨【解】杀鱼肉毒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丽生\x 艾 香去恶气杀虫主腹冷泄痢(名医所录)【地】(广志云)出西国及剽国似细艾又有松 树 皮绿衣亦名艾 可以和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而与此不同也【时】(生)无时(采)
无时 【收】阴干【用】绿衣【质】类青苔【色】青【味】甘【性】温【气】气之浓者阳也【臭】
香【主】辟瘟疫去恶气【治】(疗)(陈藏器云)除癣辟疰(别录云)治伤寒五泄心腹注气下 寸白 虫止肠鸣【合治】合蜂窠浴香港脚甚良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甘松香主恶气卒心腹痛满兼用合诸香(名医所录)【苗】(图经曰)丛生叶细如茅草根极 繁 密作汤浴令人体香【地】(图经曰)出姑臧山野今黔蜀州郡及辽州亦有之(别录云)出源州 凉州 (道地)文州【时】(生)春生苗(采)八月取根茎【收】曝干【用】根茎【质】类茅草紫 而繁密 【色】紫黑【味】甘【性】温缓【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消胀下气【助】得白芷 附子良【制】水洗去土【治】(疗)(日华子云)治腹胀下气(广志云)去黑皮 黯风疳齿 野鸡痔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附地衣 丽生\x 垣衣主黄胆心烦咳逆血气暴热在肠胃金疮内塞久服补中益气长肌好颜色(名医所录)
【名】垣嬴 天韭 鼠韭【苗】(图经曰)垣衣生古垣墙背阴处青苔衣是也其石上生者名昔 邪 屋上生者名屋游形疗略同以具下品又地衣冷微毒即阴地苔藓日晒起者也【时】(生)无时(采)
三月三日【收】阴干【用】苔【质】类土马鬃【色】青绿【味】酸【性】微寒收【气】味浓 于气阴也【臭】腥【主】暴风口噤【制】洗去土【治】合生油调敷马反花疮○地衣合人垢腻 为丸服七粒治卒心痛中恶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丽生\x 陟厘主心腹大寒温中消谷强胃气止泄痢(名医所录)【名】石发【苗】(图经曰)陟厘即 石 发也生于水中石上如毛而青黄似苔而粗涩古人取以作纸谓之苔纸作脯谓之苔脯盖可啖也(别 录云)生于水石上者名陟厘浮于水中者乃苔尔二物俱产水中然水苔性冷陟厘甘温为异也【地】
(图经曰)生江南池泽【时】(生)春生(采)无时【收】阴干【用】苔水中石上者为好【质】
类 水苔 (疗)(图经曰)治虚冷下痢(衍义曰)止渴疾【忌】食盐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水生\x 干苔主痔杀虫及霍乱呕吐不止煮汁服之又心腹烦闷者冷水研如泥饮之即止又发诸疮疥下 一切丹石杀木蠹虫内木孔中但是海族之流皆下丹石(名医所录)【地】生海中【时】(生)春 生 (采)无时【收】晒干【用】苔【色】绿【味】咸【性】寒又云温【气】味浓于气阴也【臭】
腥【禁】多食令人痿黄少血色【解】诸药毒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走内容:\x无毒 水生\x 凫葵主消渴去热淋利小便(名医所录)【名】接余 (音荇)菜 (叶)苻【苗】(图 经曰)
此 机云茎白叶紫赤色圆径寸余浮在水面根在水底大如钗股上青下白江东人食之医方鲜用【地】

叶【质】
类而圆【色】茎白叶紫赤【味】甘【性】冷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腥【主】诸 淋【制】水洗锉碎用【治】(疗)(别录云)捣汁服之除寒热【解】蛊毒毒药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女菀(出神农本经)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