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7-本草图经-第52页

此也。今观宾、宜、韶、钦诸 州所图上者,种类亦各不同,然皆题曰桂,无复别名。参考旧注,谓菌桂,叶似柿叶,中有 三道纹,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筒,与今宾州所出者相类。牡桂,叶狭于菌 桂而长数倍,其嫩枝皮半卷多紫,与今宜州、韶州者相类。彼土人谓其皮为木兰皮,肉为桂 心。此又有黄、紫两色,益可验也。桂,叶如柏叶而泽黑,皮黄心赤;今钦州所出者,叶密 而细,亦恐是其类,但不作柏叶形为疑耳。皮浓者名木桂,即板桂是也。苏恭以牡桂与单名 桂为一物,亦未可据。其木俱高三、四丈,多生深山蛮洞中,人家园圃亦有种者,移植于岭 北,则气味殊少辛辣,固不堪入药也。三月、四月生花,全类茱萸。九月结实,今人多以装 缀花果作筵具。其叶甚香,可用作饮香尤佳。二月、八月采皮;九月采花,并阴干,不可近 火 。中品又有天竺桂,云生西胡国,功用似桂,不过烈,今亦稀有,故但附于此。张仲景治伤 寒用桂枝汤。《甲乙经》治阴受病发痹内熨方,用醇酒二十斗,蜀椒一斗,干姜一斗,桂一 斗,凡四物 咀,着清酒中,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皆并内酒中,置马矢 中,善封涂,
勿使泄气,五日五夜出布、棉絮,曝干,复渍之,以尽其汁。每渍必 其日,乃出布绵,干 之;并用滓与絮复布为巾,其布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即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 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炙巾以拭身 ,亦三十遍 而止。起步内,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谓内熨也。又治 筋急,亦以白酒和 桂涂之。《续传信方》造桂浆法∶夏月饮之,解烦渴,益气消痰。桂末二大两,白蜜一升,
以水二斗,先煎取一斗,待冷,入新瓷瓶中;后下二物,搅二、三百转令匀,先以油单一重 覆上,加纸七重,以绳封之;每日去纸一重,七日开之,药成,气香味美,格韵绝高。今人 亦多作,故并着其法。
<目录>木部上品卷第十<篇名>菌桂内容:菌桂,文具桂条下。
<目录>木部上品卷第十<篇名>牡桂内容:牡桂,文具桂条下。
<目录>木部上品卷第十<篇名>天竺桂内容:天竺桂,文具桂条下。
<目录>木部上品卷第十<篇名>杜仲内容:\r杜仲\ph310.bmp\r,生上虞山谷及上党、汉中。今出商州、成州、峡州近处大山中 亦有之。木高数丈,叶 如辛夷,亦类柘;其皮类浓朴,折之内有白丝相连。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用。江南 人谓之 。初生叶嫩时,采食,主风毒香港脚,及久积风冷、肠痔、下血。亦宜干末作汤,谓 之芽。花、实苦涩,亦堪入药。木作屐,亦主益脚。箧中方主腰痛补肾汤,杜仲一大斤,
五味子半大升,二物细切,分十四剂,每夜取一剂,以水一大升,浸至五更,煎三分减一,
滤取汁;以羊肾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腹顿服。用盐酢和之,
亦得,此亦见崔元亮《海上方》。但崔方不用五味子耳。
<目录>木部上品卷第十<篇名>枫香内容:\r枫香\ph311.bmp\r脂,旧不载所出州郡,云所在大山皆有,今南方及关陕多有之。
似白杨,甚高硕;叶圆 而作岐,有三角而香;二月有花,白色;乃连着实,大如鸭卵。八月、九月熟,曝干可烧 。《南方草木状》曰∶枫实惟九真有之。用之有神,乃难得之物。其脂为白胶香,五月斫为 坎,十一月采之。其皮性涩,止水痢,水煎饮之。《尔雅》谓枫为 ,言天风则鸣 也 。《说文解字》云∶枫木,浓叶弱枝善摇。汉宫殿中多植之,至霜后叶丹可爱,故骚人多称 之。任 《述异记》曰∶南中有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为人形,亦呼为灵枫,盖瘤瘿也。至今 越巫有得之者,以雕刻鬼神,可致灵异。下沉香条,有枫香,云疗风瘾疹痒毒,与此相类,
即一物也。
<目录>木部上品卷第十<篇名>干漆内容:\r干漆\ph312.bmp\r、生漆,出汉中川谷,今蜀、汉、金、峡、襄、歙州皆有之。木 高二、三丈,皮白,叶 似椿,花似槐,子若牛李,木心黄。六月、七月以竹筒钉入木中取之。崔豹《古今注》曰∶ 以刚斧斫其皮开,以竹管承之,汁滴则成漆是也。干漆,旧云用漆桶中自然干者,状如蜂房 ,孔孔隔者。今多用筒子内干者,以黑如 ,坚若铁石为佳。漆叶中药,见《华佗传》,
彭 城樊阿,少师事佗,求服食法。佗授以漆叶青粘散方,云服之去三虫,利五脏,轻身益气,
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年五百余岁。漆叶所在有之。青粘生丰沛、彭城及朝歌。一名城节 ,一名黄芝。主理五脏,益精气。本出于迷人入山者,见仙人服之,以告佗。佗以为佳,语 阿。阿秘之。近者人见阿之寿而气力强盛,怪之,以问所服食,阿因醉乱误说,人服多验 。其后无复有人识青粘。或云即黄精之正叶者。神仙方乃有单服淳漆法,传于世云。
<目录>木部上品卷第十<篇名>蔓荆实内容:\r蔓荆实\ph313.bmp\r,旧不载所出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