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邦域所称,而正号是南烛也。其子如茱萸,九月熟 ,酸美可食。叶不相对,似茗而圆浓,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茎微紫,大者亦高四、五丈,
而甚肥脆,易摧折也。作饭法∶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更舂治,渐取一斛二斗。木叶五斤,
燥者用三斤亦可,杂茎皮益嘉,煮取汁,极令清冷,以 米,米释炊之。 即溲字也。今课 其 时月,从四月生新叶,至八月末,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叶,色皆浅,可随时进退其斤 两,宁小。多合采软枝茎皮,于石臼中捣碎。假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许斤熟舂,以斛二 斗汤渍染得一斛,以九斗淹斛二斗米。比来正尔用水渍一、二宿,不必随汤煮渍米,令上可 走虾,周时乃漉而炊之。初渍米正作绿色,既得蒸便如绀,若一过汁渍,不得好色,亦可淘 去,更以新汁渍之。洒 皆用此汁,当令饭作正青色乃止。向所余汁一斗,以共三过洒饭,
预作高格曝令干,当三过蒸曝,每一燥辄以青汁搜令 耳。日可服二升,勿复血食。亦以 填 胃补髓,消灭三虫。《上元宝经》曰∶子服草木之王,气与神通;子食青烛之津,命不复殒 。此之谓也。今茅山道士亦作此饭,或以寄远。重蒸过食之,甚香甘也。孙思邈《千金月令 》∶南烛煎益髭发及容颜,兼补暖方∶三月三日采叶并蕊子,入大净瓶中干盛,以童子小便 浸满瓶,固济其口,置闲处,经一周年,取开,每日一两,次温酒服之。每酒一盏,调煎一 匙,极有效验。
<目录>木部下品卷第十二<篇名>棕榈内容:\r棕榈\ph394.bmp\r,亦曰 榈。出岭南及西川,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丈,旁无 枝条;叶大而圆,歧生 枝端,有皮相重,被于四旁,每皮一匝为一节,二旬一采,转复生上。六、七月生黄白花;
八、九月结实,作房如鱼子,黑色。九月、十月采其皮木用。《山海经》曰∶石脆(一作翠)
之山,其木多棕是也。
<目录>木部下品卷第十二<篇名>椿木内容:\r椿木\ph395.bmp\r、樗木,旧并不载所出州土,今南北皆有之。二木形干大抵相类,
但椿木实而叶香可啖 ,樗木疏而气臭,膳夫亦能熬去其气,北人呼樗为山椿,江东人呼为鬼目,叶脱处有痕如樗 蒲子,又如眼目,故得此名。其木最为无用。《庄子》所谓吾有大木,人谓之樗,其本拥肿 不中绳墨,小枝曲拳不中规矩,立于途,匠者罔顾是也。并采无时。《尔雅》云∶栲,山樗 。
郭璞注云∶栲似樗,色小白,生山中,因名。亦类漆也。俗语云∶ 、樗、栲、漆,相似如 一。《诗·唐风》云∶山有栲。陆机疏云∶山樗与田樗无异,叶似差狭耳。吴人以其叶为茗 。许慎以栲读为糗,今人言栲失其声耳,然则樗类之别种也。樗根煮汁,主下血及小儿疳痢 。亦取白皮和仓 米、葱白、甘草、豉同煎,饮服,血痢便断。唐·刘禹锡着樗根 饨法云 ∶每至立秋前后,即患痢,或者水谷痢兼腰疼等,取樗根一大两,捣筛,以好面捻作 饨子 ,如皂荚子大,清水煮,每日空腹服十枚,并无禁忌,神良。
<目录>木部下品卷第十二<篇名>樗木内容:\r樗木\ph396.bmp\r,文具椿木条下。
<目录>兽禽部卷第十三<篇名>龙骨内容:\r龙骨\ph397.bmp\r并齿、角,出晋地川谷及泰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今河东州郡 多有之。或云是龙蜕,
实非死骨,得脊脑,作白地锦文,舐之着舌者良。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采无时。
李肇国《史补》云∶春水时至,鱼登龙门,蜕其骨甚多,人采以为药,而有五色者。《本经 》云出晋地,龙门又是晋地,岂今所谓龙骨者,乃此鱼之骨乎?或云骨有雄、雌,细纹而广 者,是雌;粗纹而狭者,是雄。凡入药,五色具者,尤佳,黄白色者次,黑色者下,皆不得 经落不净处,则不堪用。骨齿医家常用,角亦稀使。惟深师五邪丸用龙角,又云无角用齿。
《千金方》治心,有兼用龙齿、龙齿角者。韦丹疗心热风痫,取烂龙角浓研取汁,食上服二 大合,日再。然则龙角有烂者,此物大抵世所稀有。孙光宪《北梦琐言》云∶石晋时镇州接 邢台界,尝斗杀一龙,乡豪有曹宽者见之,取其双角,角前有一物如蓝色,纹文如乱锦,人 莫 之识。曹宽未经年,为寇所杀,镇帅俄亦被诛。又云∶海上人言龙每生二卵,一为吉吊,吉 吊多与鹿游,或于水边遗沥,值流槎,则粘着木枝,如蒲槌状,其色微青黄,复似灰色,号 紫梢花,坐汤多用之。《延龄至宝方》治聋,无问年月者,取吉吊脂,每日点半杏仁许,入 耳中便瘥。云此物福建州甚不为难得,其脂须琉璃瓶子盛,更以樟木合重贮之,不尔则透气 ,失之矣。又《箧中方》女经积年不通,必治之。用龙胎、瓦松、景天三物各少许,都以水 两盏,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二服,少顷,腹中转动,便下龙胎。古今方不见用者,人亦鲜 识。本方注云∶此物出蜀中山涧大水中,大类干鱼鳞,投药煎时甚腥臊,方家稀所闻见,虽 并非要药,然昔人曾用,世当有识者,因附于此,以示广记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