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本辛,炮过则辛味 稍减,主治产后血虚身热,及里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证。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 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矣。即用炮姜,亦必须三衢开化之母 姜,始为有力。今药肆中多以伤水变味之生姜,晒干炮用,未免有名无实。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赤小豆内容:气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
(赤豆出江淮间,今关西、河北、汴洛皆有,夏至后下种,苗科高尺许,枝叶似豇豆,
至秋开花淡银褐色,有腐气,
结荚长二三寸,皮色微白带红,豆如绿豆而色赤,可作粥饭,煮熟 黯,可作香豉入药,以 紧小而赤黯者为良。豆谷类 也,赤小豆乃赤豆之小者,今药肆中 知以何物,草子赤黑相间者,伪充赤小豆,其谬已甚。夫既名为豆,岂可于谷外求之耶。)
赤豆煮熟,其味则甘,生时其气微酸,故曰甘酸平。豆者,水之谷也,其性下沉,是主 从上 属火,又主从下而上,由内而外。《本经》主下水肿,乃从上而下,由外而内也。排痈肿脓 血,乃从下而上,由内而外矣。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大豆黄卷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治湿痹、筋挛、膝痛,不可屈伸。
(黑大豆水浸出芽,约五寸长,使干之,名为黄卷。李时珍曰∶一法壬癸日以井华水浸 大豆 《金匮》薯蓣丸治虚劳不足,风气百疾,内用大豆黄卷,义可知矣。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白薇内容:气味苦咸平,无毒。主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 疟洗洗,发作有时。
(白薇《本经》名春生,出陕西及舒、滁、润、辽诸处。其根黄白色,类牛膝,而短小 柔软可曲者,白薇也。坚直 易断者,白前也。《乘雅》云∶根似牛膝而细长尺许,色黄微白,芳 白微黄,折之易断者,白前也。)
凡草木皆感春气而生,唯《本经》号白薇为春生。谓其能启水天之精气,随春气而生升 也。
苦者火也。禀太阳寒水之气在下,标阳之气在上也。根色黄白,又 阳明秋金之气,而秋金之气,合肺气于皮毛,亦太阳之所主也。太阳标阳之气,行于肌表,
故主治暴中风。太阳寒水之气,周于一身,故主治身热。肢满,风邪淫于四末也。忽忽,眩 晕貌。忽忽不知人,风邪行于头目也。夫风者,百病之长,善行数变。狂惑邪气,风淫血分 而涉于心包矣。寒热酸痛,风淫肌腠而涉于经脉矣。白薇禀秋金之气,故治诸风之变证。先 热后寒,名曰温疟。温疟洗洗,如水洒身之寒也。温疟发作有时,白薇禀寒水之气,上行外 达,故治温疟。又得太阳之标阳,故治温疟之洗洗。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败酱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败酱俗名苦菜,处处原野皆有。春初生苗,深冬始凋,野人多食之。)
败酱味苦性寒,故主治暴热火疮赤气,而疥瘙疽痔,马鞍热气,皆为火热之病。马者,
火之 畜也。《金匮》方有薏苡附子败酱散,亦主肠痈而消热毒。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白藓根皮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治头风,黄胆,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 可屈伸起止行步。
(白藓出河中江宁、滁洲、润州皆有之,以川蜀者为胜。苗高尺余,茎青叶稍白,四月 开花紫白色,根皮白色,根 心内实,其气腥膻。)
白藓臭腥色白,气味苦寒,禀金水之精,而治风热之证,主治头风,金能制风也。治黄 疸,
水能清热也。禀金气而益肺,故治咳逆。禀水气而益膀胱,故治男子淋沥,女子之阴中肿痛 。燥气属金,故治湿痹之死肌。水气主骨,故治骨属不可屈伸,及不可起止行步也。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蓼实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浮肿,痈疡。
(蓼近水滨及下湿处皆有,其类甚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马蓼、紫蓼、赤蓼、木蓼 七种。又一种味极辛辣,谓 之辣蓼。今时浸水和面, 面是为神曲,又取燥末拌糯米饭一团,作 之者鲜矣。)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薇衔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治风湿痹,历节痛,惊痫,吐舌,悸气,贼风,鼠 ,痈肿。(
薇音眉。)
(薇衔生汉中川泽及冤句,邯郸。丛生,叶似茺蔚。有毛赤茎,《本经》名麋衔,一名 鹿衔,言麋鹿有疾,衔此草即 瘥也。又名吴风草。李时珍曰∶按郦道元《水经注》云∶魏兴、
锡山多生薇衔草,有风不偃,无风独摇,则吴风当作无风乃通。)
按∶月令五月鹿角解,十一月麋角解,是麋鹿有阴阳之分矣。此草禀少阴水火之气,是 以麋 鹿咸宜,犹乌药之治猫狗也。《素问》黄帝问曰∶有病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 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风,治之以泽泻、术各三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后 饭 ,先服药也)。此圣方也。而后世不知用之,诚缺典矣。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