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0-本草崇原-第36页

色紫赤,具太阳火热之气,火能克金也。蔑箍其皮,荚即落者,太阳之气自下而 上行于肤表,箍其皮则阳气不能上升,太阳气殒而荚落矣。)
皂荚枝有刺而味辛,禀金气也。色紫赤而味兼咸,禀水气也。太阳之气合金气而出于肤 表,
合水气而下挟膀胱,故味辛咸而气温热,辛咸温热,则有小毒矣。风邪迫于周身,则为风痹 死肌之证。风邪上薄于头,则为风头泪出之证。皂荚禀金气而制风,故能治也。九窍为水注 之气,皂荚禀水气,故利九窍。太阳阳热之气,若天与日,天日光明,则杀精物,精物,
犹百精老物也。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皂角刺(附)
内容:一名天丁,气味辛温,无毒。米醋熬嫩刺作煎,涂疮癣,有奇效。(《图经本 草》)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胎衣不下,杀虫。(《本草纲目》)小儿重舌,小便淋闭,
肠 风痢血,大风疠痒,痈疽不溃,疮肿无头。(诸方。)去风,化痰,败毒攻毒,定小儿惊风发 搐,攻痘疮起发,化毒成浆。(隐庵增附。)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皂荚子(附)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炒舂去赤皮,以水浸软,煮熟糖渍食之,疏道五脏风热壅。
(《本草衍义》)核中白肉,入治肺药,核中黄心嚼食,治膈痰吞酸。(《图经本草》)仁 和血 ,润肠,(《用药法象》)治风热,大肠虚秘,瘰 肿毒,疮癣。(《本草纲目》)治疔肿便痈 ,风虫牙疼,妇人难产,里急后重,肠风下血,腰脚风痛。(《诸方》)治疝气,并睾丸肿痛 。(隐庵增附。)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肥皂荚(附)
内容:气味辛温,微毒。主治去风湿,下痢便血,疮癣肿毒。(《本草纲目》附)
(肥皂荚种类与皂荚相同,以其浓而多肉,故名肥皂荚,内有黑子数颗,大如指头而不 甚圆 ,色如黑漆而甚坚,中有白仁如栗,煨熟可食,外科用之消肿毒、瘰 。《相感志》云∶肥 皂荚水能死金鱼,辟蚂蚁,麸见之则不就。)
近时疡医用肥皂肉,捣 无名肿毒。用核仁,治鼠 疽痔。方上游医,用为吐药,治症 瘕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秦皮内容:气味苦,微寒,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 ,轻身。
(秦皮本名 皮,出陕西州郡,河阳亦有之,其木似檀枝干,皆青绿色,叶细无花实,
皮上有白点而不粗错,取皮 渍水,色便青碧,书纸上视之亦青色者,为真。)
秦木生于水旁,其皮气味苦寒,其色青碧,受水泽之精,具青碧之色,乃禀水木相生之 气化 。禀木气而春生,则风寒湿邪之痹证,及肤皮洗洗然之寒气,皆可治也。禀水气而清热,故 主除热。目者肝之窍,木气盛,则肝气益,故治目中青翳白膜。发者,血之余,水精足,则 血亦充,故久服头不白而轻身。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竹叶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治咳逆上气,溢筋急,消恶疡,杀小虫。
(竹产处唯江河之南甚多,故戴凯之《竹谱》曰∶九河鲜有,五岭实繁,茎直中通,四 时青 枝有节,节有叶,叶必三之,枝必两之,六十年一花,其花结实,其竹 枯。竹之种类最多,《本经》用 竹,后人兼用淡竹,苦竹。一种薄壳者,名甘竹,亦佳。
竹禀冬令之水精,其根硬,喜行东南,是气禀西北,而体尚向东南也。冬时孕笋,春时抽 ,夏时解箨,秋日成竿,得天地四时之气。)
竹叶凌冬不落,四季常青。凌冬不落者,禀太阳标阳之气也。太阳标阳本寒,故气味苦 寒。
四季常青者,禀厥阴风木之气也,木主春生,上行外达,故主治咳逆上气。溢筋急者,肝主 筋,竹叶禀风木之精,能滋肝脏之虚急也。消恶疡者,恶疡主热,竹叶禀水寒之气,能清心 脏之火热也。虫为阴类,竹叶得太阳之标阳,而小虫自杀矣。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竹沥(附)
内容: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
( 竹、淡竹、苦竹皆可取沥,将竹截取二尺许劈开,以砖两片对立架竹于上,两头各 出五七寸,以火炙出其沥,
以盘承取。)
朱震亨曰∶竹沥滑痰,非助以姜汁不能行。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竹茹(附)
内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治呕 温气,寒热,吐血,崩中。(《别录》附。)
(用刀轻轻刮去竹皮上粉青,取青内之皮,谓之竹茹。今人用竹沥、竹茹,皆取大竹,
不知淡竹、苦竹、 竹皆细 小不大,俱系野生,非家种也。)
呕 ,吐逆也。温气,热气也。竹茹,竹之脉络也。人身脉络不和,则吐逆而为热矣。
脉络不和,则或寒或热矣。
充肤热肉,淡渗皮毛之血,不循行于脉络,则上吐血而下崩中矣。凡此诸病,竹茹皆能治之,
乃以竹之脉络而通人之脉 络也。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篇名>石膏内容:气味辛,微寒,无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