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0-本草崇原-第52页

:气味咸寒,无毒。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
(戎盐产自西戎,故名戎盐。生酒泉福禄城东南之海中,相传出于北海者青,出于南海 者赤 ,此由海中潮水溅渍山石,经久则凝结为盐,不假人力而成。所谓南海、北海,乃西海之南 北,非南方之海也。青红二种,皆名戎盐。今医方但用青盐,不用红盐。)
戎盐由海中咸水,凝结于石土中而成,色分青赤,是禀天一之精,化生地之五行,故主 助心 神而明目,补肝血而治目痛,资肺金而益气,助脾肾而坚肌骨。五脏三阴之气,交会于坤土 ,故去蛊毒。
<目录>卷下本经下品<篇名>锻石内容:气味辛温,有毒。主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 肉。
(锻石一名石垩,又名石锻,山中人烧青石为之,作一土窑,下用柴或煤炭作一层,上 累青 石作一层,如是相间,作数层,自下发火,层层自焚,一昼夜则石成灰矣。化法有风化,水 化二种,入药宜用风化,且陈年者。)
石者土之骨,以火 石成灰,色白味辛性燥,乃禀火土之气,而成燥金之质,遇风即化,
土 畏木也。遇水即化,火畏水也。禀金气而祛风,故治疽疡疥瘙。禀土气而滋阴,故治热气 恶疮癞疾死肌。禀性燥烈,服食少而涂抹多,涂抹则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
(苏颂曰∶古方多用锻石合百草团末,治金疮殊胜。李时珍曰∶锻石止血神品也,但不 可着水,着水则肉烂。今时 以锻石同韭菜捣成饼,粘贴壁上,阴干细研成末,治跌打损伤,皮肉破处止血如神。)
<目录>卷下本经下品<篇名>天鼠屎内容:气味辛寒,无毒,主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腹中血气,破寒热积聚,除惊悸。
(天鼠《本经》名伏翼,列于上品,即蝙蝠也。天鼠屎《日华本草》名夜明砂。天鼠罕 用,
夜明砂常用,故录之。天鼠冬蛰夏出,昼伏夜飞,多处深山崖穴中及人家旧屋内,食蚊蚋乳 石精汁。李时珍曰∶凡采得以水淘去灰土恶气,取细砂晒干焙用,其砂即蚊蚋眼也。)
蝙蝠形极类鼠而飞翔空中,故曰∶天鼠。身有翼而昼伏,故曰伏翼。屎乃蚊蚋乳石之余 精,
气味辛寒,感阳明太阳金水之化。主治面痈肿者,面属阳明也。皮肤洗洗时痛者,皮肤属太 阳也。痈肿则血气不和,阳明行身之前,而治面之痈肿,则腹中血气之病,亦可治也。皮肤 洗洗,则身发寒热。皮肤时痛,则寒热积聚,太阳主通体之皮肤,而治皮肤洗洗之时痛,则 自发寒热而邪积凝聚者,亦可破也。肝病则惊,心病则悸,除惊悸者,禀阳明金气,而除风 木之惊,禀太阳水气,而除火热之悸也。
<目录>卷下本经下品<篇名>虾蟆内容:气味辛寒,有毒。主治邪气,破瘕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
(《本经》下品有虾蟆,《别录》下品有蟾蜍,乃一类二种也。虾蟆生陂中,背有黑点,
身 小能跳,作呷呷声。举动极急。蟾蜍在人家湿处,身大黑,无点多痱 ,不能跳,不解作声 ,行动迟缓,功用大同小异。李时珍曰∶古方多用虾蟆,今方多用蟾蜍,考二物功用亦不甚 远,今人只用蟾蜍有效,而虾蟆不复入药,疑古人所用者,亦多是蟾蜍,盖古时通称蟾蜍为 虾蟆耳。《王荆公字说》云∶俗言虾蟆怀土取置远处,一夕复还其所,虽或遐之,常慕而返 ,故名虾蟆。今俗传其能作土遁,盖亦有所本云。)
虾蟆生于阴湿阪泽,能作土遁,其色黄黑,气味辛寒,盖禀土金水之气化所生。主治邪 气者 ,辛以散之也。禀金气,故破症坚血。禀土气,故治痈肿阴疮。禀水气,故服之不患热病。
<目录>卷下本经下品<篇名>蜈蚣内容:气味辛温,有毒。主治鬼疰蛊毒 ,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
(蜈蚣江以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头上有毒钳。入以头足赤者 为良。蜈蚣一名天龙,能制 龙蛇蜥蜴,畏虾蟆、蛞蝓、蜘蛛、雄鸡。《庄子》所谓∶物畏其天 在气也。)
蜈蚣色赤性温,双钳两尾,头尾咸红。生于南方,禀火毒之性,故《本经》主治皆是以 火毒 而攻阴毒之用也。
愚按∶蛇属金,蜈蚣属火,故能制之。鸡应昴宿,是又太阳出而爝火灭之义矣。
<目录>卷下本经下品<篇名>蚯蚓内容:气味咸寒,无毒。主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
(蚯蚓生湿土中,凡平泽膏壤地中皆有之,孟夏始出,仲冬蛰藏,雨则先出,晴则夜鸣,
其 如丘,其行也引而后伸,故名蚯蚓。能穿地穴,故又名地龙。入药宜大而白颈,是其老 者有力。日华子曰∶路上踏杀者,名千人踏,入药更良。)
蚯蚓冬藏夏出,屈而后伸,上食稿壤,下饮黄泉,气味咸寒,宿应轸水,禀水土之气化。
主 治尸疰虫蛊,盖以泉下之水气上升,地中之土气上达,则阴类皆从之而消灭矣。蜈蚣属火,
名曰天龙。蚯蚓属水,名曰地龙。皆治鬼疰,蛊毒,蛇虫毒者,天地相交,则水火相济,故 禀性虽有不同,而主治乃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