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用药\头面七窍<篇名>(五)咽喉科用药内容:味极苦,性凉,无毒。入肺、胃二经。
寒凉败毒,靖咽清上。咽喉红肿腐破,口烂目痛耳胀。磨汁内服,生效极良。亦可外用、
吹 嗓治疡。
此药味大苦,若与甘草同行,既可矫味,又能增加疗效。但须磨汁兑服。其效更显。又 可磨 敷肿毒,冷涂,能止其急痛。研末加冰片,作吹药亦佳。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篇名>(五)咽喉科用药内容:又名野荞麦。味辛,性偏凉。入肺、肝二经。
解毒消肿,通塞去痰。喉闭用之,可使开关。
咽喉闭塞不通,用其根醋磨含漱,去痰涎而闭者可开,其茎叶亦可煎汤内服,清痰消肿。
项 部兼有肿块者,外治内服均可。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篇名>(五)咽喉科用药内容:即白毛夏枯草,一名筋骨草。味苦,性寒,无毒。入肺经。
喉蛾红肿,火旺口干。清咽解毒,止咳去痰。养筋和血,痹痛能安。
咽喉病火热象重者,用之尤宜。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篇名>(五)咽喉科用药内容:味苦辛,性凉。
清解热毒,咽喉肿痛能消。凉血利尿,浮肿溲浑可治。外用止血,研末涂痔。
\x咽喉肿甚难咽者,亦可用其汁探吐。\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篇名>(五)咽喉科用药内容:味苦,咸,性微寒,无毒。入肾经。恶黄 、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忌铜器。
蒸过 晒干,黑润者佳。
滋阴降火,益肾生津。解烦渴,利咽喉。明眼目,清蒸热。痨证骨蒸,伤寒斑毒。外科 瘰 痈疽,女科产乳余疾。
色黑味咸,肾家要药、明目除蒸,皆壮水之效也。至如咽痛烦渴, 毒 疮,皆肺病也。
正 为水虚火亢,金受贼邪,但与壮水镇其阳光,产乳余疾,亦属阴伤,故应并主。《石室秘录 》云∶“玄参去浮游之火。”又云∶“亦能平胃火之浮游。”
\x玄参寒滑、脾虚泄泻者禁之。\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篇名>(五)咽喉科用药内容:味甘,微寒,无毒。入心、肺二经。地黄、车前为使。
恶款冬花。忌鲫鱼。肥白者佳,去心用。
退肺中伏火,止渴益精,清心气惊烦,定血疗咳。燥咳痰稠宜用,咽干津少频尝。
麦门冬,禀秋金之微寒,得西方之正色,故清肺多功。心火焦烦,正如盛暑,秋气一至,
炎 蒸若失矣。心主血,心既清宁,妄行者息。脾受湿热、则肌肉肿而肠胃满,热去即湿除,肿 满者自愈。金不燥,则不渴。金水生,则益精。
\x麦门冬与天门冬,功用相当,寒性稍减,虚寒泄泻,仍宜忌之。\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篇名>(五)咽喉科用药内容:一名臭橘、臭枳,味辛、苦,性温。
其臭导毒,其宣解郁。疗咽喉怪症生 ,治后重下痢脓血。
夏子益奇病方云∶“咽喉生疮,层层如叠。不痛,日久出臭气,废饮食,用臭橘叶煎汤,
连 服必愈。”李时珍谓此叶“治喉 消肿导毒”。其果实亦能治喉蛾。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篇名>(五)咽喉科用药内容:味甘、微酸,性平,无毒。入心、脾、胃、肾四经。
消咽肿,利关节,喉舌肿闭,水浆不入,可消流注,能坚筋骨。
此药以开芳香小白花者为良,喉蛾与关节肿痛并发者宜用。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篇名>(五)咽喉科用药内容:味苦,性平,无毒。入心包、肝二经。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解毒。痈疽未成,酿脓未熟、速破宿血、未固先逐。喉痈初起、
用 之煎服。往往能消、免生危笃。外敷疡肿,其势可束。
此药用之宜早、能消痈肿于血气刚凝之际。外消之力亦大。如意金黄散中即用之。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篇名>(五)咽喉科用药内容:味苦,性温,无毒。入肺、大肠二经。蒸,去核,焙。
固肠而泄痢咸安,敛肺而喘嗽俱止,利咽喉而通津液,可以清音。下食积而除胀满,能 驱冷 气。
按其主用,皆温涩收敛之功,若肺有实热,泻痢因湿热,气喘因火冲,法咸忌之。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篇名>(五)咽喉科用药内容:味苦,辛、性寒,无毒。入肺经。
治咽喉痛,最为切要。润嗓开音,生津止燥。积聚堪尝,咳嗽有效。华盖失其清肃,痰 热壅 于 上焦。虽作内服,用量宜少。外治多端,主在七窍,目翳耳脓可点,鼻 木舌能消。谷贼与 骨哽噙除,龈肿与口气含妙。用洗溃疡,净而脓少。
性能柔五金,则消克可知,但疗有余,难医不足。虚劳证内服非所宜也。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篇名>(五)咽喉科用药内容:味辛,性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