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6-本草易读-第45页

下血腹痛,同炙草、砂仁煎服。(第四。)
小儿疳痢,水煎如饴服。(第五。)
虎犬咬,内服外敷,忌酒。(第六。)
蛇伤,外敷内服。(第七。)
代指肿痛,煮汁渍之,半日愈。(第八。)
小儿湿疮,水煎洗。(第九。)
小儿面疮、赤肿,煎洗。(第十。)
煮石法∶七月七日取地榆阴干,百日烧灰。复取生者,与灰合捣万下。灰三分,生末一 分,合之。
若石一、二斗,水浸没过三寸,以药入水搅之,煮至石烂,可食乃已。(十一。)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篇名>丹参二十内容:\x畏咸水,反藜芦。\x 微苦,气平而降。入手少阴心、手厥阴心包络。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调 经脉 ,除烦热。止肠鸣腹痛,理崩带症瘕。功同四物,为女科要药。
生桐柏及泰山。五月采。今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 成穗 根皮丹而肉紫。
经调一切,一味丹参散,每酒下三钱。(验方第一。)
寒疝腹痛欲死,为末,酒下二钱。少腹有积。(第二。)
小儿惊痫发热,同雷丸、猪脂煎,摩身上。(第三。)
乳痈,同白芷、白芍,醋淹一宿,猪脂煎成膏,去渣敷之。(第四。)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篇名>紫参二十一内容:\x畏辛夷,火炙紫黑用。\x 味苦,微寒,无毒。入足厥阴,手太阴、阳明大肠。开心腹积聚,散腹胁坚胀。止唾衄,
消 痈肿,调血痢,破血瘀,通经脉,治金疮。利大小便,治赤白痢。消胸中之痞结,止肺家之 疼痛。
生河西及兖州山谷,今所在有之。茎青而细,五月开白花似葱花,亦有红紫而似水荭者。
根 淡紫黑色,肉带红白,状如小紫草。近时多以此伪蚤休,不可不知。
吐血不已,同甘草、阿胶为末,糯米汤下。(验方第一。)
面上酒刺,同人参、丹参、沙参、苦参、胡桃仁丸服。(第二。)
\x紫参汤\x 紫参 甘草 水煎。治下痢腹痛。(诸方第一。)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篇名>紫草二十二内容:\x蜡水拌蒸,去须用。\x 甘、苦、咸,寒,无毒。足厥阴药也。凉血活血,发痘提疹,利小便,通大肠。治恶疮 癣 ,除心腹邪气。大便滑者忌之。
生砀山及楚地。春社前后采之。今所在皆有。人家种之,三月逐垄下子,九月子熟时刈 草,
春社采根。苗似兰香,茎赤节青,染烛及染紫者多用之。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发 痘疮。今人不达此理,一概用之,非矣。
小儿头上疖毒,同当归、黄蜡、香油熬膏敷。(验方第一。)
痘不出,赤色,便秘,用二两热汤渍之,泡封勿泄,温时取服。(第二。)
痘赤便秘,同陈皮、葱白服。(第三。)
痘疔,为末三钱,雄黄末一钱,胭脂取汁合,银针挑破点之。(第四。)
痈疽便毒,同栝蒌煎服。(第五。)
小儿白秃,煎汁敷之。(第六。)
小便猝淋,水煎末服。(第七。)
产后淋沥,便秘,方同上。(第八。)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篇名>白头翁二十三内容:\x得酒良。\x 甘,苦,辛,温,有小毒。治温疟,疗金疮,止鼻衄,除腹痛。散症瘕积聚,消瘿瘤瘰 。
毒痢血痢要药,偏坠秃疮灵丹。热毒下痢,紫血黑血者最宜。
处处有之。春初作丛生。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而不滑泽。近根有白茸,根紫色,
深如蔓荆。其苗有风则静,无风自摇,与赤箭、独活同也。
阴 偏肿,用根捣敷,当作疮,二十日愈。(验方第一。)
外痔肿痛,以根捣敷。(第二。)
小儿秃疮,以根捣敷,一宿作疮,半月愈。(第三。)
\x白头翁汤\x 白翁 黄连 黄柏 秦皮 治热痢下重。(诸方第一。)
又治产后痢。虚极者加甘草阿胶。(第二。)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篇名>白芨二十四内容:\x紫石英为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仁,反乌头。\x 苦,辛,微寒,性涩。止肺血,填肺损。治跌打折骨,汤火灼伤,恶疮痈肿,败疽死肌。
除 头面 ,使皮黑反白, 手足皴裂,令涩肌变滑。去腐逐瘀甚速,生肌止痛良效。肺痈脓 血未尽者勿用。
处处有之。茎叶如生姜、藜芦,但一科只抽一茎。开花长寸许,红紫色。
鼻血不止,为末津合,敷山根上,仍水服一钱立止。(验方第一。)
心气痛,同榴皮蜜丸豆大,醋汤下三丸。(第二。)
重舌鹅口,乳汁调末敷足心。(第三。)
疔肿,为末,水澄摊 。(第四。)
打跌骨折,酒调末服。(第五。)
刀斧伤,同 膏为末掺之。(第六。)
手足皴裂,水合末塞之。勿犯水。(第七。)
汤火伤,香油合敷。(第八。)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篇名>三七二十五内容:甘,苦,微温,无毒。散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