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x赴筵散\x 黄连 干姜 为末掺之。治口疮。(第二。)
\x黄连汤\x 黄连 桂枝 炙草 人参 半夏 姜 枣 治腹痛欲呕,心热甚者。(第三。)
\x黄连阿胶汤\x 黄连 阿胶 黄芩 白芍 鸡子黄 治心烦不眠。(第四。)
\x黄连粉\x 黄连为末。
水合敷。治浸淫疮。(第五。)
下痢赤白,黄苔,便赤,脉数。黄连(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苦参(一钱) 当 归(一钱五 分) 枳壳(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第六)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篇名>胡连二十七内容:苦,寒,无毒。补肝胆,浓肠胃,除骨蒸,退心热。三消五痔悉疗,泻痢温疟亦治。
平小儿 出波斯国,苗若夏枯草。今南海及秦陇亦有之。初生似芦,干则似杨柳枯枝,心黑外黄,
不 拘时采,折之尘出如烟者真也。
小儿潮热,往来盗汗,同柴胡蜜丸服。(验方第一。)
小儿腹胀,疳热发焦,同灵脂末,猪胆丸服。(第二。)
五心烦热,米汤下末。(第三。)
小儿疳疾泻,同干姜末,甘草汤下。(第四。)
小儿自汗盗汗,潮热往来,同柴胡蜜丸服。(第五。)
小儿黄胆,同黄连各一两,将黄瓜去瓤,入药在内,面包煨熟,去面,捣丸绿豆大,白 汤下。(第六。)
小儿目赤,茶合敷足心。(第七。)
吐衄血,同生地猪胆合丸,茅根汤下。(第八。)
血痢不已,同乌梅、灶心土末服。(第九。)
热痢腹痛,丸服。(第十。)
痈毒已溃未溃,同穿山甲、茶合敷之。(十一。)
伤寒劳复身热,二便如血,同蜜炙山栀,猪胆丸服。(十二。)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篇名>黄芩二十八内容:\x得酒上行,得胆汁入肝胆,得柴胡退寒热,得白芍治痢,得桑皮泻肺火,得白术安\x \x胎。山茱萸、龙骨为使,恶葱实,畏丹砂、藜芦。\x 苦,寒,无毒。除一切热,解诸般淋。血痢腹痛,火嗽喉腥。泻中焦实火,退脾家湿热,
清 火安胎,逐水解渴,利胸气,消膈痰,疗黄胆,治血闭。兼清肌表郁热,最除往来寒热,平 痈疽疮疡,退目赤肿痛。腹痛因寒者忌之。脉迟者忌之。
生建平、兖州川谷,今出宜州、 州、泾州者佳。苗长尺余,茎干粗如箸,叶从地四面 作丛 ,类紫草。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月开紫花。中枯而飘者名枯芩,即今所 谓片芩也,泻肺利气,除风热,清肌表宜之。细实而坚者名子芩,即今所谓条芩也,泻大肠 火,养阴退阳,补膀胱寒水,滋其化源宜之。
身如火燎,燥渴昼盛,水煎两服。(验方第一。)
老小火丹,为末水合敷之。(第二。)
灸疮出血∶一人灸疮,血出不止,肢冷欲绝,酒服黄芩末二钱立愈。(第三。)
产后渴,同麦冬煎服。(第四。)
常服安胎,同白术丸服。(第五。)
崩血,为末,每一钱,霹雳酒下。称锤烧赤,淬酒是也。(第六。)
老妇止经,米醋浸,焙干再浸,如此七次,醋丸服。(第七。)
血淋热痛,水煎一两分服。(第八。)
吐衄下血,水煎三两分服。(第九。)
妇人漏血,同上。(第十。)
吐衄血,末服三钱。(十一。)
眉眶痛,同白芷为末,茶下。(十二。)
少阳头痛,亦治太阳,为末,酒下一钱。(十三。)
小儿惊啼,同参末服。(十四。)
肺中有火,丸服。(十五。)
\x黄芩汤\x 黄芩 白芍 甘草 大枣(各三钱)
治太少合病,自下痢,热痢臭粘者。此症身热脉数,夏秋间受则脓血交迫,成暑热痢也。
(诸方第一。)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篇名>秦艽二十九内容:\x去净毛汤泡晒干用。菖蒲为使,畏牛乳。\x 苦,辛,无毒。入手足阳明,肝胆诸经。攻风逐水,通利二便。止肢节之疼痛,疗身体 之挛 急。手足不遂,齿牙莫开。牙痛口疮之症,肠风泻血之 。治黄胆而解酒毒,去头风而治骨 蒸。养血荣筋,最益肝胆之气,驱寒御湿,不留麻木之邪。大便滑者禁用。
生飞鸟山谷。二八月采。今出泾州、 州、岐州者良,又河陕州郡多有之。叶婆娑,连 茎梗 俱青色。六月开紫花,似葛花,当月结子。根长大黄白者佳。中多衔土,用宜破去。左文者 良。
急劳烦热,身体酸痛,同柴胡、甘草为末,每白汤下三钱。(验方第一。)
小儿骨蒸潮热,减食瘦弱,同炙草煎服。(第二。)
黄胆,心烦口干,小便赤,牛乳煎三两服。(第三。)
暴泻引饮,同炙草煎服。(第四。)
小便难,水煎一两服。(第五。)
疮口不合,为末掺之。(第六。)
发背初起,牛乳煎服。快利三次为度。(第七。)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篇名>柴胡三十内容:\x去须及头。忌犯火,半夏为使,恶皂角,畏紫菀、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