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采。今广州亦有之,不及番舶来者佳。
脾虚反胃,同拣砂、公丁、陈皮各米炒焦,姜汁丸服。(验方第一。)
小儿虚寒吐乳,同拣砂、甘草、炙草为末,撒口中。(第二。)
食即欲吐,酒末服或嚼服。(第三。)
恶心,嚼服。(第四。)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篇名>砂仁五十九内容:\x炒用。\x 辛,温,苦,涩,无毒,性浮。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足少阴七经。行气调中,消 食醒 酒,止痛安胎,除呕住泻。噎膈胀痞之疾,崩带喘痰之 。上气咳嗽之剂,霍乱转筋之药。
散咽喉口齿之热,化铜铁骨哽之坚。除腹痛而通结滞,治奔豚而疗惊痫。为温燥肝肾之良剂 ,乃补益脾胃之灵丹。
生西海及西戎波斯诸国,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苗茎似高良姜,高三四尺,三月、四月 开花 在根下。秋月采实,味辛香,食品家多用之。今市肆所货砂仁米,多用草蔻米充之,不可不 知。
一切食毒,末服。(验方第一。)
误食铜钱金银,煎服。(第二。)
鱼骨哽咽,同甘草末绵包含咽。(第三。)
口吻生疮,砂仁壳 ,研末搽之。(第四。)
牙痛,常嚼。(第五。)
血崩,末服。(第六。)
胎损极痛,焙末酒下。(第七。)
子痫昏冒。同上。(第八。)
大便血,末服。(第九。)
身肿连阴,同土狗为末,酒下。(第十。)
气上咳逆,为末,同生姜捣烂酒服。(十一。)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篇名>益智仁六十内容:辛,温,无毒。益气安神,补脾和胃。理小便之频数,调遗精之虚滑。梦泄赤浊之疾,
吐血 崩中之 。遗尿因热者勿用。
出昆仑及交趾岭南。苗叶花根,与豆无异,惟子小尔。二月花,连着实,五六月熟,子 如笔 头,而两头尖长。今之益智子,形如枣核,而皮及仁皆似草豆蔻云。
小便数,同乌梅末,酒煎山药,丸服。(验方第一。)
赤白浊,同茯苓末服。(第二。)
腹胀忽泻,诸药不效,此气脱也。水煎服一两立已。(第三。)
崩中,为末,米汤下。(第四。)
香口,同甘草末舐之。(第五。)
漏胎下血,同砂仁末服。(第六。)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篇名>荜茇六十一内容:\x去挺用头,醋浸焙用。\x 辛,大温,无毒,性浮。入手足阳明经。温中下气,消食除冷。解虚冷之肠鸣,退逆冷 之口 酸,止风虫之牙痛,驱冷痰之恶心。水泻虚之疾,头痛鼻渊之 。定霍乱而暖阴疝,补腰脚 而杀腥气。多用令人上气。
生波斯国。根名毕勃没,似柴胡而黑硬。今岭南亦有之。多生竹林中,正月发苗作丛,
高三 四尺。三月开花,白色在表。七月结子,如小指,长二寸许。九月采实,味辛烈如胡椒。
风虫牙痛,为末揩之,煎苍耳漱之。(验方第一。)
鼻流清涕,为末吹之。(第二。)
偏头风痛,为末,口含温水,随左右痛以左右鼻吸一字。(第三。)
冷痰恶心,米汤下末。(第四。)
暴泻身冷,自汗、尿清、脉弱,同肉桂、良姜、干姜丸服。(第五。)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篇名>肉豆蔻六十二内容:\x煨熟,去粉用。忌铁。\x 辛,温,无毒。入手足阳明经。温中消食,下气止泻,开胃醒酒,暖脾固肠。利老人之 虚泻 ,驻小儿之乳霍。疗心腹之胀痛,兼疗虫痛,调赤白之下痢,兼调气痢。霍乱中恶之疾,痰 饮吐沫之 。
生胡国,今岭南人家亦种之。春生苗,夏抽茎、开花。结实似草豆蔻,六七月采。最易 生蛀 ,惟烘干密封,则稍可留。
霍乱吐利,煨末姜汤下。(验方第一。)
久泻不止,虚寒者,稍佐木香末,枣肉丸服。(第二。)
小儿泻,稍佐乳香,姜水丸服。(第三。)
冷痢腹痛,煨末服。(第四。)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篇名>破故纸六十三内容:\x酒浸蒸用,或盐同炒。恶甘草,忌芸薹及诸血,得胡桃、胡麻良。即补骨脂。\x 苦,辛,大温,无毒。治诸劳伤,逐诸冷痹。肾寒精流之疾,腰痛膝冷之 。通命门而 暖丹 田,兴阳事而敛精气。禁小便之频数,兼除囊湿;开两耳之聪听,并令目明。
生岭南及波斯,今四川合州亦有之。茎高三四尺,叶小似薄荷。花微黑色。实如麻子,
圆扁而黑,九月采。
肾虚腰痛,酒炙故纸,炒末酒下。(验方第一。)
妊娠腰痛,酒下末,先嚼胡桃肉。(第二。)
精气不固,同青盐末服。(第三。)
小便无度,同茴香丸服。(第四。)
玉茎不倒,精滑,同韭子炒末服。(第五。)
水泻久痢,同蜜炙,米壳丸服。(第六。)
牙痛日久,肾虚也。稍佐青盐末敷之。(第七。)
风虫牙痛,连头脑,佐乳香末敷之。(第八。)
打坠腰痛,同茴香、肉桂末服。(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