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豆淋酒下二钱,外洗之。(十七。)
手足肿痛欲断,捣汁渍之,以渣敷之。(十八。)
头晕,用叶或末或蜜丸。(十九。)
\x万应膏\x 苍耳连茎根叶,水熬去渣,再熬成膏。或贴或含化,或酒下。治一切痈 疽发背,
无头恶疮,肿毒疔疖,一切风痒, 疮杖疮,牙疼喉痹。(诸方第一。)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篇名>杜牛膝九十八内容:\x地黄为使。即天名精根。\x 甘,寒,无毒。破瘀止血,杀虫解毒,吐痰除热,利水通淋。疗肿疼之乳蛾,息急慢之 惊风 ,敷蛇虫螫伤,漱齿牙之疼痛,吐疟疾之老痰,揩身痒之瘾疹。
生平原川泽,江湖间皆有。嫩苗绿色,似皱叶菘芥,长则起茎。开小黄花如小菊,结实 如同 蒿子,最黏人衣,狐气尤甚,炒熟则香。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杜牛膝九十八<篇名>鹤虱内容:\x天名精实也。\x 辛,苦,有小毒。杀五脏诸虫,疗心腹虫痛。
蛔咬心痛,时发时止,痛则面白唇红是也。用鹤虱蜜丸豆大,每蜜汤四十丸。(验方第 一。)
小儿蛔咬心痛,鹤虱为末,以肥猪肉汁下之。(第二。)
大肠虫出,鹤虱为末,水下半两。(第三。)
乳蛾痈,用杜牛膝绞汁服,以渣敷之。(第四。)
急慢惊风牙紧,同上。(第五。)
产后尿涩渴 ,面赤,大便泻,行血利水不效者,以杜牛膝煎服。(第六。)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篇名>九十九内容:\x猪膏莓、火 草。\x 苦,寒,有小毒。治肾肝风气,疗四肢麻痹。筋骨冷痛之风,腰膝无力之湿。解风湿诸 疮,
金疮恶疮,敷蜘蚕诸伤,虎咬犬伤。
处处田野有之。节叶相对,颇同苍耳。
泻因风者,为末,醋丸服。(验方第一。)
痈疽肿毒,一切恶疮。同乳香、枯矾末,每酒下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篇名>芦根一百内容:甘,寒,无毒。除反胃之呕哕,止小便之频数。伤寒内热最良,消渴客热至效。
芦笋∶利客热烦渴之火,且利小便,解鱼蟹河豚之毒,并解诸肉毒。
处处有之,多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花白作穗。其根浮水者 不 堪用。
呕哕不止,芦根一斤,水煎浓汁服。(验方第一。)
气滞胸膈噎食,水煎五两服。(第二。)
反胃上气,同茅根各二两煎服。(第三。)
霍乱烦热,佐麦冬服。(第四。)
食犬肉毒,心下坚或胀,水煎服。(第五。)
食马肉毒、食蟹鱼毒、中药箭毒。俱同上。(第六。)
霍乱烦闷渴胀,水煎芦叶服。(第七。)
发背溃烂,陈芦叶为末,用葱椒汤将疮洗净,敷之。(第八。)
痈疽恶肉,芦茎灰煎膏敷之。(第九。)
\x芦根饮\x 芦根 麦冬 骨皮 生姜 陈皮 茯苓 水煎,取汗。治骨蒸肺痿。(诸方第一。)
\x苇茎汤\x 芦茎(二升,水入煎汁五升) 入桃仁(五十粒) 薏仁 瓜瓣(各半 升)
取二升服之,当吐脓血。治肺痈咳嗽。(第二。)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篇名>芭蕉根百零一内容:甘,寒,无毒。治天行之热狂,除产后之血胀。涂痈肿结热,疗烦闷消渴。
一切肿毒,捣敷之。(验方第一。)
赤游。同上。(第二。)
风热头痛。同上。(第三。)
天行热狂,捣汁服。(第四。)
消渴烦热。同上。(第五。)
血淋痛。同上。(第六。)
产后血胀。同上。(第七。)
疮口不合,取汁抹之。(第八。)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篇名>麻黄百零二内容:\x去根节。浓朴、白薇为使,恶辛夷、石苇。凡服麻黄,须避风一日。\x 辛,温,微苦,无毒。入足太阳膀胱,手太阴肺。解伤寒头痛身热,止咳嗽上气喘息,
去营 中之寒邪,泄卫中之风热。治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香港脚。理温疟而破症结,开毛孔而通九 窍,平疹痹而去麻木,消斑毒而退痰哮。目赤肿痛之疾,水肿风肿之 。有汗者勿用。
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郑州、鹿台、关中沙苑等处皆有之。梢端有黄花,结实如百合 瓣而 小。凡煎宜去上沫再煎。
常患吼喘,麻黄一钱,生军二钱,巴霜一钱,陈皮一钱五分,南星一钱五分,为丸豆大,
每 服三丸,水煎服。(验方第一。)
\x半夏麻黄丸\x 半夏 麻黄 丸服。治心下悸动,以伤寒邪未尽故也。(诸方第一。)
\x麻黄汤\x 麻黄 桂枝 炙草 杏仁 治伤寒身热头痛,恶寒无汗,身痛脉浮紧。(第二。)
\x大青龙汤\x 麻黄汤原方,加石膏 姜 枣 治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身痛脉浮紧而烦躁者。(第三。)
\x小青龙汤\x 麻黄 桂枝 白芍 炙草 半夏 五味 细辛 干姜 治喘咳干呕,发热。(第四。)
\x麻杏石甘汤\x 麻黄 杏仁 石膏 炙草 治汗出而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