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6-本草易读-第72页

二。)
<目录>本草易读卷五<篇名>续随子百三十三内容:\x纸包去油取霜用。千金子。\x 辛,温,有毒。行水气而破血结,消症结而除肿满,化痰饮而祛冷气,利二便而下恶物。
疮 癣疥瘤之疾,蛊虫鬼疰之 。
生蜀郡,今南中多有。苗如大戟,初生一茎,茎端生叶,叶中复出叶。花亦类大戟,自 叶中 抽干而生。实青有壳。人家园田中多种植。茎中亦有白汁,可结水银。
<目录>本草易读卷五<篇名>蓖麻子百三十四内容:\x外壳无刺,内实红色者良。\x 辛,甘,有毒。通诸关,开诸窍。贴偏风 斜,疗水气浮肿。捣烂塞鼻窒耳聋,烧烟熏 喉痹 舌胀。下胞衣而收子肠,敷瘰 而平恶疮。拔针刺之入肉,下骨木之哽咽。追脓拔毒最灵,
喘咳嗽悉效。
在处有之。其茎有赤有白,中空。叶如瓠叶,每叶凡五尖。夏秋桠间出花穗,累累黄紫。
每 枝结实数十,壳如巴豆壳,内有子大如豆,有斑点,状如牛蜱。其外壳有刺者,内实不红;
外壳无刺者,内实发红。
手臂一块肿痛,捣敷之,一夜愈。(验方第一。)
偏头气痛,同乳香、食盐捣敷太阳穴。(第二。)
子肠不收,捣敷丹田,一夜而上。(第三。)
手足偏枯,取油同羊脂、麝香、穿山甲煎膏,日摩数次,月余瘥。内服搜风化痰养血剂。
(第四。)
口目斜,杵膏,左贴右,右贴左。(第五。)
风气头痛,同乳香杵饼,敷太阳穴。(第六。)
鼻窒不闻香臭,三百粒,大枣一个,杵膏塞之,日易,一月愈。(第七。)
舌上血出,取油捻纸,烧烟熏鼻。(第八。)
舌胀满口,同上熏口。(第九。)
喉痹口噤。同上。(第十。)
小便不通,取油捻纸,插入茎中即愈。(十一。)
催生下胞,以七粒杵,敷足心,下即速去。(十二。)
子宫脱出,捣敷头顶。(十三。)
下生胎,一月一粒,酒吞下。(十四。)
一切肿毒,痛甚。捣敷之。(十五。)
耳猝聋,百粒,大枣十五,乳汁丸。绵包塞之,日易,耳热为度。二十日瘥。(十六。)
面上雀斑,同密陀僧、硫黄为末,羊髓合匀,每夜敷之。(十七。)
发黄不黑,净仁,香油煎焦,去渣,三日后频刷之。(十八。)
汤火伤,同蛤粉杵膏,汤伤油调,火伤水调,敷之。(十九。)
针刺入肉,净仁一粒杵膏,以帛衬伤处敷之。(二十。)
疠风鼻塌,手指挛曲,节间痛甚,净仁一两,黄连一两,以小瓶入水,同浸三日。后取 净仁一粒劈开 水吞之。渐加至四、五粒,微利不妨。瓶中水尽更添之。两月后吃大蒜、猪肉 也。若再发再服之,直候不 发乃止。(二十一。)
喘痰嗽,经霜蓖麻叶、霜桑叶、米壳,蜜丸豆大。每五丸,白汤下。(二十二。)
香港脚风肿木痹,蓖麻叶蒸,捣裹之,日三易。(二十三。)
鼻血,以香油涂蓖麻叶,炙热熨囟上。(二十四。)
铁针入肉,蓖麻肉、锻石、红秫谷米饭,捣膏贴之即出。(二十五。)
项侧结核如卵,同山药膏敷之。(二十六。)
<目录>本草易读卷五<篇名>常山百三十五内容:\x酒浸蒸熟用。忌葱菜。\x 辛,苦,微寒,有毒。专截诸疟,最吐老痰。
生益州川谷及汉中。二八月采根。今汴西、湖南、淮、浙亦有之。而海州出者,叶似楸 叶,
八月有花红白色。又茎圆有节,高者三四尺。叶似茗而狭长,两两相当。二月生白花,青萼 。五月结实青圆。
<目录>本草易读卷五\常山百三十五<篇名>蜀漆内容:\x常山苗也,八九月采之。\x 辛,苦,微温,有毒。治与常山略同。生用大剂则吐,熟用小剂则否,得大黄则泻。
温疟热多,常山、小麦、竹叶,水煎,五更服。(验方第一。)
牝疟寒多,蜀漆、云母、龙骨为末。发日平旦一服,发前一服。(第二。)
肾疟,四肢冷,腰脊痛,大便难,凄凄而寒,常山、香豉、竹叶、乌梅、葱白,水煎,
发前分服。(第三。)
肺疟,胸多痰,心寒,寒甚乃热,热间时惊。常山三钱,甘草五分,秫米三十五粒,水 煎,发前分服。(第四。)
肝疟,少腹满,喘息如死,或小便如脓,寒多热少,常山一两,醋浸一宿,瓦器焙干。
每二钱,水煎,五更服。(第 五。)
妊娠疟疾,常山、石膏、乌梅、甘草,酒浸一宿,平旦温服。(第六。)
积年久疟,常山、黄连每一两,酒浸一宿,发日早服,发前再服。热当吐,冷当利。(第 七。)
截诸疟汤,常山三两,水渍一宿,发前服,辄吐。(第八。)
截诸疟酒,常山一两,酒渍三日,平旦一服,发时一服。(第九。)
间日疟,常山、大黄、炙草,水煎,五更服,发时又服。(第十。)
久疟不止,常山、槟榔、丁香、乌梅,酒浸一宿,五更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