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似 芍药 叶。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黄肉白。八月采根。
小儿吐泻,同生姜、陈粟米煎服。(验方第一。)
小儿腹胀,酒丸粟大,每十丸,姜水下。或姜汁合末,敷脐上。(第二。)
霍乱腹胀,同肉桂末服。(第三。)
白浊梦遗,与猪苓同炒,去猪苓,入蛎粉丸服。(第四。)
八般头风,为末,入百草霜少许,作纸捻烧烟,就鼻内 之。口中含水,有涎,吐去再 含。(第五。)
喉痹肿塞,生末 鼻,涎出效。(第六。)
木舌胀大,醋煎含漱。(第七。)
面上黑气,焙末,米醋合敷。忌片连,敷三日,皂角汤洗,面如玉也。(第八。)
子肠不收,生末吹鼻。(第九。)
小儿惊风不省。同上。(第十。)
猝死不寤。同上。(十一。)
五绝急死。同上。(十二。)
痈疽发背,鸡子清合末敷之。(十三。)
吹奶肿痛,煨末,姜酒下立瘥。又取末入鼻。(十四。)
打扑瘢痕,为末,水调敷之,一宿即没。(十五。)
远行足趼。同上。(十六。)
飞虫入耳,生末,香油合敷耳门外。(十七。)
蝎虿螫人,水合末敷。(十八。)
骨哽咽中,同白芷末服,取呕。(十九。)
心痛正在心下,按之益痛,半夏、瓜蒌、黄连、干姜、白芍、甘草,偏左右者,加 柴胡;无火者,去黄连;寸脉弱,加参。(二十。)
眉棱骨痛,半夏、羌活、酒芩、白芷。(二十一。)
子悬逆上捧心,半夏、枳壳、瓜蒌、香附、拣砂、白芍、苏梗、陈皮、生姜。去半夏,
加丹参、青皮尤良。(二十二。)
\x半夏泻心汤\x 半夏 人参 甘草 干姜 黄芩 黄连 大枣 治心下痞满不痛。又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诸方第一。)
\x大半夏汤\x 半夏 人参 蜜 取流水扬之二百四十遍。治反胃。(第二。)
\x姜半汤\x 半夏 生姜 末服。治干呕吐涎。(第三。)
\x小半夏汤\x 半夏 生姜 治呕而不渴。(第四。)
\x越婢加半夏汤\x 麻黄 石膏 甘草 生姜 大枣 半夏 治肺胀喘咳上气,目如脱,脉浮大。(第五。)
\x半夏汤、散\x 半夏 甘草 桂枝 汤散俱可。治少阴咽痛。(第六。)
\x半夏麻黄丸\x 半夏 麻黄 蜜 治心下悸者。(第七。)
<目录>本草易读卷五<篇名>射干百四十三内容:\x米泔浸。乌扇。\x 味苦,微寒,有小毒。治咳逆上气,疗咽喉痹痛。祛瘀血而通经,破症结而消痰。涂痈 肿而 解疟母,降实火而利大肠。
在处有之。人家种之。今人所种,多是紫花者,呼为紫蝴蝶。叶如乌婴,故又名乌扇。
叶中 抽茎,茎上分枝开花。秋月结实作房,中子黑色。三月采根。
咽肿痛,同豆根末,吹之如神。(验方第一。)
咽闭塞肿痛,同猪脂油合煎令焦,去渣,每服少许。(第二。)
咽闭不通,含之咽汁。(第三。)
二便不通,诸药不效者,水煎服。(第四。)
水肿腹大,动摇有水声,捣汁服。(第五。)
\x射干麻黄汤\x 射干 麻黄 紫菀 冬花 五味子 细辛 半夏 姜 枣 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诸方第一。)
<目录>本草易读卷五<篇名>玉簪百四十四内容:甘,寒,有小毒。
处处有之,人家栽为花草。二月生苗成丛,柔茎如白菘。叶大如掌,圆而有尖,叶上纹 如车 前叶。六七月抽茎,茎上有细叶,中有花朵,白色,下小末大,中吐黄蕊,颇香,不结子。
乳痈初起,取根擂酒服,以渣敷之。(验方第一。)
断产,同凤仙子、紫薇花、辰砂等分,蜜丸。每经见后服之,不可着牙。(第二。)
解斑蝥毒,以根擂水服之。(第三。)
刮骨取牙,用干根一钱,白砒三分,白 七分,硼砂二分,灵仙三分,乌头半分,为末,
以少许点 <目录>本草易读卷五<篇名>凤仙子花百四十五内容:\x子炒用。甲指桃花。\x 苦,平,有小毒。透骨软坚,损齿通窍,催生落胎,攻积除噎。根苗主治略同。涂打扑 肿痛 齿牙欲去,为末,入砒少许,点疼根取之。(验方第一。)
咽中骨哽欲死者,研水,以竹筒灌入,其骨即软,勿着牙。又以末吹之。(第二。)
噎食不下,酒浸三宿,为末,酒丸绿豆大,每八丸酒下。(第三。)
催生,为末,水下二钱,勿近牙。再以蓖麻子敷足心。(第四。)
小儿痞积,凤仙子、水红花子、大黄、芒硝,为细末,白鸽一个,去毛、肠,剖腹,
勿犯水,以布拭净,将药末入内,用绵扎定,沙锅煮干,将鸽焙黄。早晨食之,日西时疾软 ,三日便血而愈。(第五。)
打扑肿痛,取根叶捣敷。(第六。)
骨哽咽中,用根捣烂含咽后,以水漱之。(第七。)
误吞铜铁。同上。(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