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用白马 脑上肉一二斤。待生蛆。与乌骨白鸡一只食之。取粪阴干。每一钱入 砂一钱。研匀。用少 许擦疼处。片时即落。皆取秽以入秽。遇骨与肉钻入之意。无他义也。
<目录>上编\卷六杂剂<篇名>发毒内容:内经曰。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又曰。诸痛疮痒。皆属心火。又观丹溪有言。
痈 疽皆因阴阳相滞而生。则是痈疽之发。固合内外皆致。而不仅于肉里所见已也。但其毒瓦斯未 深。等于伤寒。邪初在表。其药止宜升发。而不遽用苦寒。俾其毒从外发。若稍入内为殃 。则毒势缠绵不已。而有毒瓦斯攻心必死之候矣!予按发毒之药。品类甚多。凡三阳升麻柴葛 羌防白芷荆芥薄荷桔梗等药。何一不为发毒散毒之最。山甲皂角等药。何一不为驱毒追毒之 方。至于蜈蚣则能驱风通瘀散结。蛇蜕则能驱风辟恶。野菊花则能散火逐气。王不留行则能 行气宣滞。皆为祛散恶毒之剂。外有蟾酥蟾蜍。力能透拔风邪火毒。象牙力能拔毒外脱。枫 香力能透毒外出。人牙力能入肾推毒。胡桐泪力能引吐热毒在膈。轻粉黄丹银朱。力能制外 痈疽疮疥。蝼蛄蓖麻。力能通水开窍。拔毒外行。若在芙蓉花。则药虽属清凉。而仍兼有表 性。是以用此以为敷毒箍毒之方。余则治毒之剂。审其性有苦寒之味者。应另列于解毒之中 。不可入于发毒剂例。俾人皆知毒从外发。不得竟用内药内陷云。
<目录>上编\卷六杂剂<篇名>发毒内容:(毒草)有收拔恶毒开窍通利之力 蓖麻子(专入经络诸窍)。甘辛有热。性味颇类巴豆。既有收引拔毒之能。复有开窍通 利之力 。观书所言捣膏以贴手臂肿痛。一夜即效。(用此同羊脂麝香鲮鲤甲等药。煎作摩膏。日摩 数次。)子宫脱下。用此研膏以涂顶心即入。(或捣仁贴丹田亦可。)胞衣不出。用此研膏以 涂脚心即下。中风口眼 斜。偏左贴右手心。偏右贴左手心。即止。至于口噤鼻塞耳聋喉痹 舌胀。用油烟熏即开。水症浮肿。用仁研服一顿即消。(壮人止可五粒。)针刺好肉。用仁捣 敷患处即拔。瘰 恶疮。用仁外敷立愈。(时珍曰。鹈鹕油能引药气入内。蓖麻油能拔病气 外出。)凡此皆属外用以奏奇功。但不宜于服耳。昔人有以汁点畜舌根下。即不能食。点畜 肛门内。即下血死。并云服蓖麻者。一生不得服豆。犯即胀死。其毒可知。盐水煮。去皮 。研取油用。忌铁。
<目录>上编\卷六杂剂<篇名>发毒内容:(灌木)清肺凉血散热解毒 芙蓉花(专入肺。兼入肝)。为外科痈疽药也。凡清凉膏清露散铁箍散。即是此物。盖 此味辛 气平质滑。功专清肺凉血。散热止痛。消肿排脓。凡一切痈疽肿毒!无论花叶及根。皆可捣 研为末。调蜜涂四围。留中患处。干则频换。初起者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出。
已溃者即易敛。或加赤小豆苍耳子同入为末。功效殊见。然必毒轻不重。用此方可。若大毒 阴毒。其势莫遏。则非轻小平剂所能治矣!此又不可不知也。
<目录>上编\卷六杂剂<篇名>发毒内容:(香木)透毒外出 枫香(专入肝脾)。系枫膏脂所成。结而为香。故曰枫香。又曰白胶香。按枫性最疏通。
故木 易蛀。外科用以透毒。金疮末敷即效。筋断即续。齿颊肿痛。烧灰揩牙甚工。咳唾脓血。同 药服之即止。皆取透发病气之意。(时珍曰。枫香松脂。皆可乱乳香。其功虽次于乳香。而 亦仿佛不远。)故能见其皆治也。以 水煮二十沸。入冷水中。揉扯数十次。晒干用。
<目录>上编\卷六杂剂<篇名>发毒内容:(兽)拔毒外脱 象牙(专入肌肉)。味甘性寒。按象性主刚猛。而牙则善脱。故凡皮肉间有形滞物。及 邪魅惊 悸风痫。并恶疮内有毒未拔者。服之立能有效。以其具有脱性。故能以脱引脱耳。是以痈肿 不解。用牙磨水服之。并挫末蜜调。涂之即效。诸铁竹木刺入肉。刮削煎汤。温服即愈。诸 骨鲠入于喉。刮下薄片频服即吐。不吐再服。以吐出为度。象皮味咸气温。专治金疮不合。
用皮 灰存性敷之。亦可熬膏入散。
<目录>上编\卷六杂剂<篇名>发毒内容:(隰生)蟾酥拔风火热毒之邪蟾蜍散热泻热外拔内攻 蟾酥(专入肌肉)。即蟾蜍。(俗名癞虾蟆。)眉间内有白汁者是也。味辛气温。有毒。
能拔一 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盖邪气着人肌肉。郁而不解。则或见为疔肿发背。阴疮阴蚀。疽 疠恶疮。故必用此辛温以治。盖辛主散。温主行。使邪尽从汗发。不留内入。而热自可以除 矣。但性有毒。止可外治取效。(如发背未成者。用活蟾蜍系疮上。半日。蟾必昏愦。置水 中救其命。再易一个。三日则毒散矣!势重者剖蟾蜍合瘀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再易二三次 即愈。慎勿以微物见轻也。)即或用丸剂。亦止二三四厘而已。多则能使毒人。其用作丸投 服。亦宜杂他药内入。如牛黄明矾乳香没药之类。毋单服也。故书载拔诸毒。只宜用酥一钱 。白面二钱。朱砂少许。作锭。谅病轻重酌与。不可尽服。又治背发无名等毒。取酥三五分 。广胶水化。米醋入铫火化。乘热手刷不已。以散为度。刻玉涂之。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