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7-本草求真-第69页


故书亦载此属克伐之味。若脾胃虚寒泄泻。服之必死。黑子疣赘。用此捣烂。时涂之。自落 。或以煮线系瘤。时时扎之。渐脱去。取色白。压去油用。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水内容:(隰草)大泻心热利水 瞿麦(专入心。兼入小肠)。味苦性寒。功专泻心利水。故书载利小便。决肿痈。去癃 闭。
拔肉刺。下胎产。除目翳。然其气禀纯阳。必其小肠气浓。服此疏泄之味。病始克除。(淋 症有虚有实。如淋果属热致。其茎痛不可忍。手按热如火烁。血出鲜红不黯。淋出如沙如 石。脐下妨闷。烦燥热渴。六脉沉数有力。洵为属热。如其茎中不痛。痛喜手按。或于溺 后搀痛。稍久则止。或登厕小便涩痛。大便牵痛。面色萎黄。饮食少思。语言懒怯。六脉虚 浮无力。是为属虚。)若使小肠素虚。经云。心属有热。不惟其热不除。则虚而益虚。必致 变生他症矣!妊娠产后小便不利。及脾虚水肿。均并禁焉。恶螵蛸。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水内容:(石草)清肺热以利水 石苇(专入肺。)苦甘微寒。功专清肺行水。凡水道不行。化源不清。以致水道益闭。(化 源 不清。则水道自闭。)石苇蔓延石上。生叶如皮。味苦气寒。苦则气行而金肃。寒则热除而 水利。是以劳力伤津。伏有热邪。而见小便不通。及患背发等症。治当用此调治。俾肺肃 而水通。亦淋除而毒去矣。去梗及黄毛。微炙用。生于瓦上。名瓦苇。亦治淋。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水内容:(蚌蛤)利水通道逐蛊下血 紫贝(专入脾肝)。即贝子之色赤者也。味咸气平。其物出于云南。白入气。紫入血。(紫 斑 而骨白。)功专利水通道。逐蛊下血。凡人症患香港脚。小儿斑疹目翳。五癃水肿。蛊毒鬼蛀 。用此的能解除。盖因咸有软坚之力。脚症湿热。用此得以透骨逐邪。(贝骨坚硬。故能透 骨。)和以诸药。使其蒸蒸作汗次第而解也。目翳用此粉点。亦以能除湿热而使血得上营。
但与贝子相类甚多。如砑蠃之类皆能相混。分别用之。(颂曰。贝类极多。古人以为宝货。
而紫贝尤贵。后世不用贝钱。而药中亦希使之。)背上深紫有黑点者良。生研细末用。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水内容:(蚌蛤)清热利水 田螺(专入膀胱肠胃)。味甘大寒。产于水田。性禀至阴。故能引热下行。凡人目 患赤痛。只取田螺。以珍珠末黄连末纳入良久。取汁点目神效。以寒能除热也。且治噤口痢 疾。用活大田螺二枚捣烂。入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热气下行。即思食矣!至 治(熊产诚)小便腹胀如鼓。只取田螺一枚。盐匙。连壳捣碎。敷脐下一寸三分。即通。并 能 止渴醒酒。以除余热。此虽止属外治。亦见其性引下行之力耳!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水内容:(化生)攻拔水气壅肿 蝼蛄(专入肠胃)。气味寒咸。(穴土而居。)性甚奇特。书言将此分为上下左右四截。
若以上 截治肿。则肿即见上消。下截治肿。则肿即见下消。左截治肿。则肿即见左消。右截治肿 。则肿即见右消。又载自腰以上以治。则能拔水上行而使二便皆涩。自腰以下以治。则能使 便立下。(弘景曰。自腰以前甚涩。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后甚利。能下大小便。)妇人难产。
亦可照此以治。而产即解。痈肿瘰 肉刺。若生捣汁以涂。则刺与肿皆治。骨鲠入喉不下。
末吹即能见愈。外此箭簇入肉。用此涂贴患处。则箭即克见拔。(又牙齿疼痛。用土狗一个 。旧糟裹定。温纸包煨焦。去糟。研末傅之立止。)究其治效。总因性善攻穴。其性急迫。
故能如此取效也。(颂曰。今方家治石淋导水。用蝼蛄七个。盐二两。新瓦上铺盖。焙干研 末。每酒服一钱即愈也。)味咸气寒。俗名土狗。凡用此药。宜审其体实方可劫取。若使体 虚气薄。但见书载治功。任意妄施。其不伤人性命者鲜矣。(朱震亨曰。蝼蛄治水甚效。但 其性急。虚人戒之。)此与蓖麻子等药同为一类。用时须当细审。取雄(或云用火烧地赤。
置 蝼于上。任其跳死。覆者雄。仰者雌也。)去翅足炒用。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降痰内容:痰之见病甚多。痰之立治不少。如痰之在于经者宜散宜升。痰之在于上者宜涌宜吐。
痰之 在中在膈。不能以散不能以吐者。宜降宜下。此降之法所由起也。第降有在于肺以为治者。
如栝蒌贝母生白果杏仁土贝母诃子之属是也。有在胸膈以为治者。如硼砂礞石儿茶之属是也 。有在心肝以为治者。如牛黄之属是也。有在肝胆以为治者。如全蝎鹤虱之属是也。有在皮 里膜外以为治者。如竹沥之属是也。有在脾以为治者。如密陀僧白矾之属是也。有在肾以为 治者。如沉香海石之属是也。但贝母则合心肝以为治。射干则合心脾以为理。皆属清火清热 。降气下行。惟白矾则收逐热涎。或从上涌。或自下泄。各随其便。至于痰非热成。宜温宜 燥。宜收宜引。则又在人随症活泼。毋自拘也。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降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