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8-本草简要方-第1页

<篇名>本草简要方书名:本草简要方作者:张宗祥 朝代:现代 年份:公元1938年 <目录><篇名>本草简要方自叙属性:芦沟桥事变之后。予方旅居汉口。二十七年秋。入桂林。寇祸日深。武汉又陷。欧战未 起。国步之危。甚于累卵。有数门人过桂。知予生活艰苦。问此后出处。予曰。如果国不幸 而亡。亭林船山所不敢学。我其以青主先生为归乎。其实书画无法则。医药无宗派。此言亦 欺世而已。三十二年秋。世事日有转机。予早托迹中国农民银行。衣食粗给。公余之暇。乃 编此书。盖中国之医。向不专精于识病。而专重在用药。伤寒论一书所包之病多矣。而统名 之曰伤寒。及其下药。乃各不同。小儿惊风。所包之病多矣。而统名之曰急慢惊风。及其下 药。乃各不同。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知识病虽未确。用药故不误也。故中国之药。中国 用药之经验。皆有可取求中国医理。舍药物之功用及用药之经验不谈。而徒泛论五行生克虚 无浮泛之理。宜乎中医之日以不振乎。予之辑述此书。故专主于药之功用。及处方之公式。
欲使览者知其精要所在也。青主先生地下有知。其一笑乎。
\x癸未冬海宁张宗祥记。\x <目录><篇名>凡例属性:一本草以纲目为最备。然李濒湖先生距今四百年。药品已日增多。产地亦有更改。如术 之推于潜野生。李氏所未详。今则于术亦不可必得。且乞灵于湖广珠矣。此因时代之变迁。
药品功用。因以不同。不可不知者也。
一纲目所收丸散之方过略。予意非历举药方。不足以证是药功用。如以麝香配天麻则去 风痰。配雄黄则治疔肿。可知用麝之意。专取迅速。而根本治病。尚须他药。若即归功麝香。
未 一中药功用皆由经验得来。处方如何。可求公式。如黄连之治痢疾。更重则加黄柏。此 中可得二药杀菌之理。然中医处方。决不单纯。既攻其病。兼强其本。故痢症必多用健胃助 脾清 一本草向定药性。温热寒凉言之綦详。予意用药专在功效。性之寒温。无关于病。使果 泥于寒温之说。大黄附子。何 一药味甘苦。向亦详载其实于病亦无关涉。甘果和中。则熟地有时碍胃。苦如下降。则 羌活岂能祛头面之风。故药味亦略而不载。
一痘症自牛痘盛行之后。穷乡僻壤。尽能施种。昔为儿科重症。今则可以不谈。故痘症 诸方。悉皆从略。
一为医不知各药功用。徒读古书。误人不浅。虽知药之功用。不明处方公式。亦难临诊。
故 一医家治病。重在证候。证现何状。即须注意。如果虚极。无论为疔肿为痢疾。为痧疹。
为 一本书之意。在使读者有途辙可循。识药功用。主其分量。自当临时斟酌不可泥于古书。
一石部及诸动物。所收独少者。矿物抽提不精。恐含杂质。动物多杀生命。可不用者。
即为省去。故独简略。
一古方中多用 咀。今虽仍用其名。不必定泥其法。
\x海宁张宗祥辑述\x <目录>卷之一\水部<篇名>温泉属性:主治。杀皮肤中虫。疗癣疥。祛风痛。助消化。盖源于硫黄故也。亦有源出锻石者。浴 之伤目。
<目录>卷之一\水部<篇名>冰属性:主治。退热。消炎。救急颇效。非神志昏迷。炎肿过甚者。不必用。
按人身无论何处发炎发热。均属病菌侵入与血战争之故。体健毒甚。战争力强。热度愈 高。高热有摧残心脏扰乱神经之虞。临时用冰。势非得已。其实冰既不能助血。亦复不能杀 菌。但可使双方战 <目录>卷之一\火部<篇名>艾火属性:主治。风冷。风痛。干霍乱。(俗名KT 螺痧。)以雷公霹雳散加麝香少许。纳脐中。
上贴 极薄姜片。以艾火炙之。内服杭州胡庆余堂辟瘟丹。四肢冷处。以榆皮或麦麸炒极热。薄绢 裹。四人分擦。脉复始停。十可活九。
<目录>卷之一\火部<篇名>火罐属性:主治。风痛。风寒。用小竹筒或瓷筒。内烧净纸。乘火盛时。以筒口贴患处。吸牢不落。
能已表症。
<目录>卷之一\石部<篇名>紫石英属性:石英含锰质作紫色 主治。温中。养肺。心腹痛。胃寒。咳逆上气。紫石英丸。紫石英(研细水飞) 川乌 头 (炮) 川杜仲(炒去丝) 禹余粮(火 醋淬) 远志肉泽泻桑寄生桂心龙骨(另研)当 归人参肉 苁蓉(酒浸)石斛干姜(炮)五味子甘草(炙)各一两。牡蛎( )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 出汗)各五 钱。研细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治妇人经乍多乍少。时前时后。或腹痛。
<目录>卷之一\石部<篇名>丹砂属性:产贵州者良。为水银硫黄天然化合物。先取上好者研末。水飞三次或以绢袋盛砂。
用荞麦灰淋汁。煮三伏时取出。流水浸洗过。研粉飞晒。方入药 主治。通血脉。定神志。治惊痫。涂疮疥。辟瘟疫。下死胎。亦能发汗。
更衣丸。朱砂五钱。芦荟七钱。(生用)研极细。好酒少许和丸。梧子大。每服一钱二 分。
好酒或米汤下。治肠胃干燥。大便不通。按此药向以为久服通神不老。其实水银硫黄皆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