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8-本草简要方-第16页

余日者。
白芷暖宫丸。白芷七钱五分。禹余粮(制)一两。干姜(炮)芍药川椒(制)阿胶(蛤 粉炒)艾 叶(制)川芎各七钱五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酒或醋汤下。暖血海。
白芷散。白芷吴茱萸各四分。麻黄草豆蔻各一钱五分。黄 桂枝各二钱五分。 本三分。
羌活八分。当归熟地各五分。升麻一钱。研末。嗽口净。以末擦之。治大寒犯脑齿痛。
又方。白芷防风连翘石膏( )荆芥赤芍升麻(焙)薄荷研末。薄荷汤下。又用末擦牙 龈。
治下床牙痛。
偏正头风百药不效者。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半生半熟)
各一两。
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神效。
毒蛇伤螫者。以麦冬汤调白芷末一斤。灌之。咬处水洗净挹干。以白芷末入胆矾麝香少 许掺之。当有 <目录>卷之三\草部二<篇名>芍药属性:白花者根为白芍。红者为赤芍。
主治泻肝。敛阴。养血。散瘀。定痛。妇人经闭。胎前产后诸症。止下痢腹痛后重。向 有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之论。李濒湖则主白能益脾。兼于土中泻木。赤能散邪。可行血中之滞。
近世用者多从李说。
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炙草各三两。附子一枚。(泡去皮)水五升煎至一升五合。分三 次 温服。治太阳证发汗不解反恶寒。及疮家发汗成瘰。若营血受伤。肢挛厥逆热不止者。去附 子。煎汤再服。
芍药栀豉汤。芍药当归栀子各五钱。香豉五勺。水煎服。治产后虚烦不眠。芍药汤。白 芍(炒)二两。当归尾黄连(炒)黄芩(炒)各五钱。槟榔木香炙草各三钱。(或加肉桂二 钱五分 或加桃仁五粒。去皮尖) 咀。每服五钱。水二杯煎至一杯。去滓温服。治痢下脓血。及后 重窘痛。如痢不减加大黄三钱。便后脏毒加黄柏二钱。
芍药补气汤。白芍一两五钱。黄 陈皮炙草各一两。泽泻五钱每服一两。水二大盏煎至 一盏。去滓温服。补气。
白芍散。白芍牡蛎干姜熟地桂心黄 乌贼鱼骨鹿角胶龙骨各一两。研末。每服二钱。食 前温酒调下。治产后崩中下血。淋沥不绝。黄瘦虚损。
赤芍汤。赤芍石膏犀角(镑)麦冬荠 木通各二两。朴硝升麻玄参生草各一两。 咀。
每 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治胃脘积热为痈。
芍药蒺藜煎。赤芍二钱。白蒺藜(连刺捶碎)五钱。(甚者一两)黄芩龙胆草木通山栀 泽泻 各一钱五分。生地二钱。水煎服。治湿热疮疹。及下部诸热疮。如火 <目录>卷之三\草部二<篇名>丹皮属性:以单叶红花生山中者。采根入药为良。
主治。凉血。和血。破瘀。止痛。通关腠血脉。排脓。衄血。吐血。 牡丹散。丹皮赤 芍地榆苦桔梗薏仁川升麻黄芩生草各一钱五分。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温服。治肺痈。
又方。丹皮一两。干漆(炒)二两。苏木蓬莪术鬼箭各一分。甘草当归桂心芍药延胡索 (炒)
陈皮红花没药(另研)乌药各一两。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治虚 损 经闭。潮热体羸。渐成骨蒸者。
又方。丹皮人参天麻白茯苓黄 (炒)木香当归川芎官桂桃仁(去皮炒)各七钱五分。
白芷 (炒)薏仁炙草各五钱。研末。每服三五钱。水一钟煎至七分。食前温服。治肠痈冷证腹濡 而 痛。时时痢脓或下血。
牡丹汤。丹皮栝蒌仁各一钱。桃仁(去皮尖)芒硝各二钱。大黄五钱。水二钟煎至一钟。
去滓。入硝再煎数沸。不拘时服。治肠痈。小腹肿痞。按之即痛。小便如淋。发热自汗。恶 寒。脉迟紧。
按此药凡因血热而起诸症。若喉痛肺热肠炎。均可用之。
<目录>卷之三\草部二<篇名>木香属性:产岭南者良。
主治。通气。止各种痛。助胃开郁。功在宣散。血枯阴虚者忌之。木香丸。木香蝉壳(微 炒去脚)麝香(细研)黄连黄丹(微炒)熊胆(研入)夜明砂(微炒)干蟾(涂酥炙微焦)
各一分。赤 石脂五钱。肉豆蔻一颗。(去壳)田父五钱。(炙令微黄)研末。水浸蒸饼和丸麻子大。每 服二 丸。量儿大小加减。治内疳。
木香化滞汤。木香红花各三钱。橘皮归尾枳实(炒)各二钱。柴胡四钱。草豆蔻(研)
炙草 各五钱。半夏一两。每服三五钱。加生姜五片。水煎食远服。调气益气。治脾胃虚弱。食滞 腹痛。心下痞满不思食。胸满加枳壳桔梗砂仁。腹胀满加浓朴。倍枳实。小腹痛甚加青皮尖 槟榔。气痛加乌药。热加黑山栀。易怒加黑山栀。倍柴胡。
木香半夏丹。木香半夏肉豆蔻各一两。藿香叶丁香白术各五钱。研末。生姜汁和丸黍米 大。每服十丸。人参汤下。量儿大小加减。治胃寒咳嗽。木香流气饮。木香(研)五分。当 归 白芍(酒炒)川芎紫苏桔梗枳实(麸炒)乌药陈皮半夏白茯苓黄 防风青皮各一钱。大腹皮 槟榔 枳壳(麸炒)泽泻甘草节各五分。加生姜三片。红枣二枚。水煎服。宣气滞。治疔毒。毒在 下 部加牛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