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丸。每服一二丸。细嚼汤下。治伤暑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 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霍乱吐利转筋。
香薷饮。香薷二钱。浓朴(姜汁炒)一钱。白扁豆(炒研)一钱五分。炙草一钱。锉散。
水 煮冷冻饮料。治夏秋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暑热乘之。致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引饮。腹痛 吐泻者。
按此为伤暑要药。
<目录>卷之三\草部二<篇名>荆芥属性:主治。发表。祛风。清热。下气。破积。醒酒。风气壅满头痛。目眩。口面 斜。
身强项直背脊疼痛手足筋急。妇人产后中风。
荆术散。荆芥穗一两。制苍术二两。赤芍一两。炙草五钱。研末。每服一二钱。能疏风 顺气。治小儿伤风伤寒。或生疮疹。及一切热证伤风伤热。鼻塞咳嗽。生姜葱白汤下。伤风 潮热或变壮热。薄荷汤下。风热伤肺。鼻涕气粗。紫苏汤下。不汗。麻黄(去节)汤下。自 汗 盗汗。牡蛎浮麦汤下。眼暴赤热肿。羌活黄芩生地汤下。口舌腮项热肿生疮。防风牛蒡子汤 下。丹毒风逆四顺饮煎汤下。咽喉重舌。升麻枳壳大黄防风薄荷汤下。
荆防败毒散。荆芥穗一钱。防风一钱五分。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麸炒)桔梗赤茯苓 川 芎各一钱。人参甘草各五分。细锉。加薄荷一钱。水煎去滓。食远缓缓温服。临服加鲜菊花 叶捣汁一杯尤效。治风热相搏。邪气在表。发生疮疡。寒热作痛。及捻颈。大头虾蟆瘟。咽 喉肿痛便痈腹胀。余毒痈肿肿腮漏腮等症。寒甚加葱白三枚。痈在头上加白芷升麻。在上身 加桔梗。在手加薄荷。在腰加杜仲。在腿足加牛膝木瓜。
荆芥散。荆芥石膏( 存性)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葱白三寸。水一盏 煎 至七分。食后热服。治头风。
又方。荆芥一两三钱。桃仁(炒)五钱。研末。每服三钱。熟汤下。治产后风虚血晕。
精 神昏昧。微嗽加杏仁(炒)甘草各三钱。
又方。荆芥赤茯苓苦参各一两。蔓荆子明天麻人参防风独活枳壳(麸炒)各五钱。牛蒡 子(炒)黄芩各七钱五分。乌蛇肉(酒浸)二两。研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治风热皮肤 瘙痒 生 。
荆芥汤。荆芥防风朴硝水煎汤洗。次用木鳖子散调敷。治翻花痔。
荆芥连翘汤。荆芥连翘防风当归川芎白芍柴胡黄芩枳壳山栀白芷桔梗各七分。甘草五分。
水煎食后服。治脓耳。
又九窍出血。或口鼻出血吐血不止。皆可用荆芥连根洗捣汁半盏服。无鲜者以干穗为末。
或童便或陈皮汤或生地汁调服。随病择用。
<目录>卷之三\草部二<篇名>薄荷属性:主治。散风。去热。宣滞。解郁。消食发汗。清耳目利关节。治杂风伤风头风。口齿 喉诸病。
薄荷汤。薄荷叶五钱。羌活麻黄甘草僵蚕(炒)各一钱。天竺黄白附子(煨)各二钱五 分。
研末。薄荷汤调下。治鼻塞不通。及夹惊伤寒极热变蒸热极生风者。加竹沥少许。
<目录>卷之三\草部二<篇名>紫苏(子与叶梗。功用略同)
属性:子。主治。化痰。降气。祛寒。利膈。润心肺。通二便。疗喘急。霍乱呕吐。为外感痰 嗽之主药。
紫苏子汤。紫苏子(炒捶碎)一钱。大腹皮草果仁半夏浓朴木香陈皮木通白术枳实(麸 炒)
各一钱。人参五分。炙草三分。水一钟半。加生姜五片。煎至八分。食远服。治忧思伤脾。
心腹膨胀。喘促烦闷。肠鸣气走漉漉有声。二便不利。脉虚紧涩。又方。紫苏子(炒)八两。
半夏五两。陈皮桂心各三两。人参白术炙草各二两。 咀。每服四钱水一钟。加生姜五片。
大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治肺痹。胸心塞满。上气不下。
苏葶定喘丸。南苏子葶苈子各等分。合研如泥。枣肉捣和丸。阴干。每服三钱。三更时 熟汤下。以利四五次为度。利多减服。利少加服。治水饮停上焦攻肺。喘满不得卧。而身浮 肿。小便不利。
梗 主治。宽中。下气。安胎。流通气脉。凡表邪可散者用小梗。无表邪而气不顺者用老梗。
叶 主治。散寒。祛风。
紫苏流气饮。紫苏黄柏木瓜槟榔香附陈皮川芎浓朴(姜炒)白芷苍术(米泔水浸炒)乌 药荆 芥防风甘草独活枳壳(麸炒)各等分。水煎。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治肾气游风。
紫苏散。紫苏叶桑白皮赤茯苓槟榔木通各一两。炙草紫菀前胡百合杏仁(去皮尖)各七 钱 五分。 咀。每服八钱。水一钟半。加生姜五片。煎至一钟。去滓不拘时温服。治香港脚 上冲心胸壅闷。不得眠卧。
紫苏汤。紫苏老叶桑白皮赤茯苓各一两。郁李仁(去皮炒)二两。羚羊角(镑)槟榔各 七钱 五分。桂心枳壳(麸炒)独活木香各五钱。 咀。每服四钱。水一钟半。加生姜五厘。煎至 八 分。去滓不拘时温服。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
紫苏饮。紫苏茎叶一两。大腹皮(虚者酌用)人参(虚者倍用)川芎(酒洗)陈皮白芍 (酒洗)
各五钱。当归